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蔣介石三次抗拒美國圖謀分裂中國內幕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04日 21:5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本文摘自:人民網,作者:鄧小河,原題:《蔣介石三次抗拒美國圖謀分裂中國內幕》

當年毛澤東語出驚人:“台灣還是蔣介石當‘總統’好”;“台灣寧可放在蔣氏父子手裏,不能落到美國人手裏”。

在中國現代史上,蔣介石是一位極為複雜的重要人物。他統治中國大陸20餘年的功過是非已有公論,但他退踞台灣後的施政內幕還鮮為人知,特別是他關於“一個中國”問題的所做所為,人們知之更少。

朝鮮戰爭爆發,美國拋出“台灣地位未定論”,台灣當局聲明:“台灣係中國領土之一部分,乃為各自所公認”;“聯合國無權討論台灣問題”。

1949年隨著國民黨在大陸的軍事慘敗,蔣介石集團逃到了台灣。國民黨退踞台灣之初,政治上處於風雨飄搖之中,它長期依賴的美國,出於對自身戰略利益的考慮,對國民黨蔣介石已失去了信心,推行“等待塵埃落定,任其自生自滅”的棄蔣政策,使國民黨進入了“外交上最黯淡的一個時期”。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美國政府在反復權衡利害後選擇了繼續“扶蔣反共”的政策。6月27日,美國總統杜魯門聲稱“台灣未來地位的決定,必須等太平洋安全的恢復、對日和約的簽訂或經由聯合國考慮”。同日,杜魯門下令美國的第七艦隊進入台灣海峽,以武力阻止中國人民解放軍進攻台灣。“6.27”聲明,使台灣得到美國武力的保護,這對於陷入絕境的台灣當局,猶如打了一劑強心針。而對於美國提出的“台灣地位未定論”,不僅周恩來代表中國政府進行了強烈譴責,蔣介石也並未因有求於美國而隨聲附和,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對美國的分裂圖謀進行了抵制。

6月27日當晚,美國政府向台灣當局遞交了一份備忘錄,其主要內容包括:美國第七艦隊“已奉命阻止大陸攻臺”,蔣軍應停止出動海空力量攻擊大陸。美國政府的備忘錄體現了妄圖策劃兩岸分裂的陰謀。對此,台灣“外長”葉公超奉蔣介石之命發表聲明,接受美國關於防衛台灣計劃的原則,但對備忘錄持有保留態度,並做出如下幾點聲明:1.在對日和約簽訂前,美國政府對於台灣之保衛,自可與“中國政府”共同負擔責任;2.台灣係中國領土之一部分,乃為各自所公認。美國政府在其備忘錄中的上項提議,並不影響“中國政府”對台灣之主權或開羅會議關於台灣未來地位的決定;3.台灣當局“接受此項建議”,並不影響“中國政府”領土完整之立場。這表明台灣當局既依賴於美國,乞求美國的武力保護,但又不完全依附於美國的態度。

值得一提的是,台灣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當年甲午戰爭的失敗使中國失去了台灣,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又給了中國收回台灣的機會,蔣介石的確抓住了這次難得的歷史性機會。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國首腦蔣介石、羅斯福、邱吉爾在開羅舉行會晤,商議戰後有關問題。開羅會議的一項內容涉及到日本戰敗後台灣的歸屬問題。蔣介石在會議期間據理力爭,堅持要收回台灣。在當時羅斯福眼裏,支撐中國抗戰局面的,除了美國人就是蔣介石了。由於美國還需要蔣介石的抗戰拖住日本,所以對蔣介石提出的收回台灣的正當要求,羅斯福就無法拒絕了。於是,中、美、英三大國就戰後的台灣歸屬問題終於達成協定。1943年11月26日,三大國發表了《開羅宣言》,其中明確規定:三大國之宗旨在剝奪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大戰開始以後在太平洋所奪得或佔領的一切島嶼,迫使日本所竊取中國之領土,例如滿洲、台灣、澎湖群島,歸還中國。蔣介石後來在60年代曾説過:“我最恨的是日本人,因為當年他們把我們的東北和台灣都搶走了,還使我落了個賣國的名聲。”這樣,開羅會議為中國戰後收復台灣確定了基調,也就是説,《開羅宣言》已明確了台灣歸屬中國的地位,台灣根本不存在“地位未定”之説。

但是,美國政府此時已不顧歷史事實和自己的承諾。1950年9月20日,美國向聯合國大會提出關於台灣地位的“福摩薩問題案”,美國國務卿艾奇遜在聯大上“要求把台灣問題作為一件具有特別及迫切重要性問題列入議程”,正式向聯合國提出了所謂的“台灣地位未定論”。美國政府的這一舉動也立即遭到台灣當局的反對,台灣“外交部”發言人指出:這是對“中國內政的干涉”,聲明“聯合國無權討論台灣問題”。

在中國政府及台灣當局的共同強烈反對下,在國際正義力量的支持下,美國企圖以“台灣地位未定論”來分裂中國的陰謀終於沒有得逞。

第一次臺海危機,美國欲使“台灣問題國際化”,蔣介石申言“‘漢賊不兩立’,為中國人立身報國的基本立場。”

朝鮮戰爭爆發之後,美國與台灣當局在政治、經濟、軍事上的聯絡日益加強,美臺關係進入了所謂的“蜜月”時期。1953年1月,艾森豪威爾出任新一屆美國總統,他任命了堅決反共的杜勒斯為國務卿,出於從遏制共産主義發展的戰略出發,美國政府決定進一步密切美臺關係。1954年上半年,美臺開始磋商簽訂旨在針對中國大陸的《共同防禦條約》,但因對條約的適用範圍産生分歧,一時還未達成協定。在獲悉這一消息後,為表明解放台灣的堅定立場,毛澤東當即做出決策,由中國政府對外宣佈:中國人民解放軍決定從1954年9月3日起,對金門、馬祖等沿海島嶼實行“懲罰性打擊”,第一次臺海危機隨之爆發。

同年12月,美臺雙方在華盛頓簽訂了《共同防禦條約》。臺海危機使美國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儘管美國圖謀製造“台灣地位未定論”,但自知作賊心虛,因為金門、馬祖等沿海島嶼從未脫離過中國的管轄範圍,美國若為此捲入一場中美戰爭,將付出極大的代價,在國際輿論上也會孤立無援。美國權衡利弊,為避免中美開戰,艾森豪威爾希望蔣介石能主動放棄沿海島嶼,這樣也給美國製造“兩個中國”的計劃掃除一大障礙。

熱詞:

  • 蔣介石
  • 美國
  • 分裂
  • 中國
  • 台灣
  • 國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