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清明被賦予祭祖功能得以存活 民間公祭源遠流長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04日 15:3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公祭黃帝圖

  祭祀,是清明節最重要的主題。清明時節,春回大地,萬物復蘇,神州各地都紛紛選在這個時節祭祀先人。

  上升到國家儀式的公祭

  1912年,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家孫中山先生撰寫了歌頌黃帝的祭文:“中華開國五千年,神州軒轅自古傳。創造指南車,平定蚩尤亂。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寥寥32字,表達了炎黃子孫對始祖的感恩追思之情。1937年清明節,中國共産黨和中國國民黨同時派代表共祭黃帝。中共方面以中華蘇維埃政府主席毛澤東、人民抗日紅軍總司令朱德名義致祭。毛澤東撰寫《祭黃帝文》,前八句為“赫赫始祖,吾華肇造,胄衍祀綿,岳峨河浩。聰明睿知,光被遐荒,建此偉業,雄立東方。”

  近年來,陜西黃帝陵清明節公祭黃帝日益上升為重要的國家儀式,成為維繫海內外炎黃子孫重要的心靈紐帶。

  每年清明,河南省都舉行盛大的公祭黃帝典禮;而從2006年起,每年農曆三月三,河南新鄭也開始舉辦黃帝祭祖大典。

  陜西省黃陵縣,因黃帝陵而得名,傳説黃帝的衣冠葬于橋山,起冢為陵,是為黃帝陵;河南新鄭市,據説是黃帝出生的地方。目前,兩者均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

  民間公祭源遠流長

  清明節前,孔子出生地——山東曲阜的祭孔活動從尼山春祭開始,活動的正式名稱是“尼山春季祭孔大典儀式”。曲阜孔子家廟過去一般每年舉行兩次大祭,時間在春秋二仲月的上丁日。孔廟的秋祭在上世紀80年代得到恢復,並把時間改在了公曆的9月28日。春祭卻直到2008年才得以恢復,時間設在了清明節,地點設在尼山孔廟。不僅時間、地點,它對於古代春祭的祭祀方式也做了較大的改變,成為一種新的民俗。

  朝拜祭奠介子推,是山西綿山清明節的一項傳統民俗。近年,介休綿山介公祠每年舉行的寒食清明朝拜介公大典,日益引起海內外關注。大典再現了鳴鐘、擊鼓、禮樂、敬獻供品、焚香、行禮、獻帛、讀祝、敬獻樂舞等古時的祭拜儀式過程。

  前來參加過公祭大典的加拿大山西同鄉會會長常崇敏表示,首次參加這樣的活動,非常激動。“在海外生活了40多年,生活習慣和思維方式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但傳統文化讓我們找到了認同感。回到加拿大之後,我要把介公的精忠純孝精神帶給海外的華人,帶給在海外出生、成長的華人後代。”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馮驥才認為,清明節所包含的崇拜介子推的文化內涵,綿山做得比較好。

  “家祭無忘告乃翁”

  國與家共祭,哀與樂並存,敬與畏同在,這是清明節民俗活動的最大特點。除了國家公祭、民間組織集體祭祀以外,家祭成為清明節懷念先人、寄託追思的重要傳統。“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表達了大詩人陸游心憂國家的情懷;而“清明細雨催人哀,漠漠墳頭野花開,手端祭品肩扛鍬,都為先墳上土來”的民謠,則生動地概括了時人的心情與掃墓的特點。

  如今,清明家祭形式雖然越來越多樣化,但其精神內核卻一直保留了下來。無論身在何方,華夏兒女在清明節都會以不同的方式表達對祖先的追思。

  正因為清明被賦予了祭祖的功能,許多傳統節日式微了,清明節卻擁有存續的活力。這活力主要來自於清明節的獨特氣質。作為一種社會安排,清明節是對死亡和生活的並置。在生中感受死,在死中感受生。與此同時,人們獲得了一個家庭、一個家族、一個地區、一個國家乃至民族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熱詞:

  • 清明節
  • 民間文藝家協會
  • 祭祖大典
  • 公祭大典
  • 介子推
  • 祭祀
  • 農曆三月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