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人民日報:中國聲音傳遞合作願望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04日 04:1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博鰲亞洲論壇與會代表下榻處。新華社發

  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2日在博鰲亞洲論壇2012年年會上發表了題為《凝聚共識 促進亞洲健康可持續發展》的主旨演講,向外界傳達了中國願與亞洲各國共同推動亞洲健康與可持續發展的願望,在與會各界人士中引起了積極反響。

  曲星(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李克強副總理在講話中突出了亞洲關於健康可持續發展的五點共識,即內生增長、開放包容、互利共贏、團結和諧、和平發展,也強調了中國政府保持經濟社會健康可持續發展的三大抓手,即加快轉型、改善民生、改革創新。這五大共識和三大抓手反映了當前國際經濟的特點,對亞洲發展的瓶頸具有針對性,也突出了中國努力的方向。

  目前歐美經濟結構性矛盾正在深化,亞洲發展的外部有利因素在削弱,所以亞洲下一步需要立足於內生增長;目前全球經濟治理正在進行結構性改革,亞洲需要開放包容,提升亞洲在國際治理改革中的分量;全球金融經濟危機背景下歐美貿易保護主義盛行,亞洲需要在區內貿易中堅持,並在全球貿易中提倡互利共贏;亞洲是世界上自然災害多發的地區,各國發展水平也有很大差異,需要團結協作才能有效應對;亞洲國家有很多共同點,但歷史也遺留了許多爭端,只有和平才能為發展奠定基石。

  中國30多年改革開放取得了巨大成就,當前國際經濟環境的變化要求中國調整經濟結構,轉變增長方式;改革開放的目的是讓人民過上更好的日子,所以只有進一步改善民生才能給經濟發展提供動力;只有不斷改革創新,才能克服前進道路上的種種困難和障礙。

  李克強副總理在講話中用三句話高度概括了亞洲國家的歷史共性,即古代的燦爛文明、近代的磨難考驗、當代的復興崛起,這讓人們對亞洲的合作和發展充滿了信心。

  阮春寅(越南之聲廣播電臺駐北京記者):李克強副總理的講話強調開放、團結、和諧的亞洲,這符合所有亞洲國家的願望。這對亞洲國家應對挑戰傳遞出積極樂觀的信號。特別是講話中提到的內生增長、開放包容、互利共贏、團結和諧、和平發展等主張,能被亞洲各方廣泛接受。如能落實這一思路,將有利於提高亞洲國家抵禦風險的能力,有助於東盟國家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節能減排,走綠色發展道路。

  講話還提到中國國內面臨的一些問題。如改善民生和促進國內發展等。對於東盟國家來説,這同樣也具有借鑒意義。 亞洲國家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就是努力發展經濟。中國和東盟加強各領域務實合作,也必將讓越南受益。講話所宣示的中國對內對外政策,對包括越南在內的東盟各國將産生積極意義。

  劉利剛(澳新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李克強副總理在博鰲亞洲論壇上對於中國經濟轉型和推動內需的表態和中國政府一貫的經濟政策一致。“十二五”規劃已經指出中國的當務之急是轉變經濟增長結構和增長模式。目前,發達國家國債較高、經濟不振,其消費能力在今後一段時間內會有所下降。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要轉變以往依賴外需拉動經濟的模式。

  中國的經濟轉型在某種程度上正在和區域性經濟聯絡在一起,這是很大的轉變。一方面,亞洲金融危機之後,東盟國家的投資佔GDP(國內生産總值)的比重下降,使得其潛在經濟增長力有所下降。另一方面,中國的勞動密集型産品已經無法保持優勢,因此中國的勞動密集型産業可以轉移到東南亞一些低成本國家,這對刺激投資,幫助東南亞國家的經濟增長有積極的作用。

  李克強副總理在講話中表示,中國將在基礎設施等領域拓展與亞洲國家的合作。這一舉措不僅可以提高東盟國家的生産水平和生産效率,還將對整個亞洲持續高速發展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

  楊希雨(博鰲亞洲論壇研究院副院長):李克強副總理反復強調了開放的包容、開放的合作,在博鰲亞洲論壇年會這樣一個國際場合,明確強調中國保持開放、包容的表態,不僅表明中國對亞洲、對其他國家堅持開放的態度,也向亞洲和世界傳遞出中國將繼續進一步開放的政策取向和決心。

  中國當前面臨的最基本的挑戰,也是最新的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的城鎮化建設。對此,李克強副總理一句精闢的話是:城鎮化是中國內需的最大潛力所在。中國的城鎮化要靠企業的滋生和發展。講話給轉型方式、調整結構以非常明確的思路。

  李克強副總理在講話中強調要“三化”並舉,“三化”指的是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工業化已經不是傳統的工業化,它被賦予了綠色經濟和低碳等概念,它意味著現有工業化的轉型升級。這是基於改革開放30多年成果的工業化轉型,而不是簡單地建鋼廠、開礦山。

  另外,中國曾經享受到的人口紅利正在消失,新的城鎮化過程提供了新的紅利效益。中國將成為最大的消費市場,這是可以確定的。今後10%的農業人口能否養活90%的城鎮人口?要想解決這一問題,根本在於以科技進步為基礎,推動農業現代化的進程。

  陳文玲(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李克強副總理的講話具有國際視野和全球戰略眼光,站在亞洲看全球,有著很深的見解。講話從博鰲發展看到了亞洲進步,點出了全球經濟調整變革的趨勢。

  在海南舉行的博鰲亞洲論壇,對亞洲的團結合作具有重要影響,論壇的發展之路就像是亞洲成長進步的縮影。

  亞洲擁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和最大的土地面積,在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力日益上升。亞洲在國際金融危機期間率先實現經濟復蘇,堪稱世界經濟一大亮點。亞洲經濟增長為世界經濟帶來了重大機遇,新興經濟體集中在亞洲,其所擁有的發展潛能、巨大市場、産業優勢越來越明顯。

  隨著亞洲影響力的提升,一些産業在全球範圍內出現由西向東轉移的態勢。李克強副總理的講話對亞洲地位和作用作了精闢的論述。

  此外,地區一體化進程加速推進。東盟與中日韓(10+3)領導人會議等框架運行平穩。多邊合作機制為亞洲國家帶來了好處。伴隨著機遇的增多,收入的增加,亞洲地區的購買力也顯著增長。國際金融危機中,不少發達國家經濟衰退,但部分亞洲國家卻逆勢而上。在區域合作增強的過程中,整個亞洲連成一片,發展的亞洲已成為世界的引擎。中國已成為亞洲地區最大的市場,並且將繼續為亞洲做出更大貢獻。

  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亞洲,中國與亞洲是互動、互生、互利、共贏的關係。

熱詞:

  • 人口紅利
  • 中國的發展
  • 國際事務
  • 國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