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專家學者共話傳統文化:道德的復興要從孝做起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02日 04:0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學者共話孝文化。 蒲希茜 攝

許嘉璐。 蒲希茜 攝

  中新網介休4月1日電(蒲希茜) 專家學者1日就進一步加深對慈孝文化的認識,對孝文化與道德復興在現代化的大背景下進行解析,並對如何推動孝文化與道德復興發表了獨到的見解。

  今日下午,第五屆清明文化節綿山對話在山西省介休市綿山風景區舉行,本次對話的主題是慈孝文化與道德復興,第九、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北京師範大學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院長、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會長許嘉璐做嘉賓主持,中央社會主義學院黨組書記、國家宗教局原局長葉小文,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原宣傳部長、中國母親節促進會會長李漢秋、香港慈氏文教基金董事長王聯章,中國佛教協會駐會副會長學誠法師四位嘉賓從自己平時的學養和修行的基礎上,從不同的角度,對孝在當今社會的意義和看到孝觀念的淡薄所造成的種種社會現象發表他們獨到的見解。

  葉小文提出孝文化的真正含義是面對生命的熱愛,對生命的尊重、敬畏,“熱愛生命、敬畏生命、尊重生命,這三點是追求幸福的基體約定,要敬畏生命,要終極關切”。

  學誠法師稱中國傳統社會倫理道德的觀念是以慈孝文化為它的核心,過去的傳統社會中,家族中當父子倫理拓展到社會就變成了今天的倫理,做父母的對孩子慈愛,做孩子的對父母孝順。古代有一句話叫“自古忠臣出孝門”,體現社會倫理與家庭倫理的重要關係。

  王聯章則從佛教的角度來談慈孝,他認為慈的本質是無爭,對眾生有好感,沒有惡感,無是反對抵抗爭執心。悲是無害,所以慈的功能是給予快樂,悲的功能是把眾生的苦解脫。王聯章還稱,“佛教的慈悲不是一般的感情用事,真正的慈悲就是沒有我的概念,沒有自我中心,所以佛教講最高的理智跟最高度的感情能夠同時進行並得到平衡,這是佛教最高境界的要求。佛教不講孝,但是這個孝已經是慈的一部分。”

  李漢秋稱自己是從學生的角度對慈孝做一些很粗淺的簡單的理解。“慈孝按我最初的理解就是親子之愛,這樣的愛,我覺得這是人類的天性,是人類本源性的愛。”李漢秋認為血緣親情是維繫血緣家庭最好的精神紐帶。只要以孝為出發點,把這種愛推廣到全社會,那麼社會就是一個有層次的由自己近親一直推廣到別人的親的一個很和諧的社會。

  李漢秋還稱人文道德需從小抓起,從日常倫理、家庭倫理抓起。人文精神在小孩的心田裏植根以後,道德種子是會生根、發芽、開花的。“他從小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有道德的踐行,道德的養成,大了以後對他一生都受用。所以我們抓人文從小就抓起,從現在就抓起,這對整個社會是孝文化的培知,道德復興的起點。”

  最後,許嘉璐進行總結稱我們應該對弘揚慈孝文化,道德復興要有信心。而且道德的復興要從孝做起,因為孝是中華文化、中華倫理的出發點和最初的種子。“由對母親的愛到對整個家庭,由對整個家庭到對整個社會、國家,甚至超越于過界,對人類都是一種大愛,所以大愛無疆。”

熱詞:

  • 孝文化
  • 日常倫理
  • 慈孝
  • 道德教育
  • 學誠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