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曲靖市委:“陸良八老”是新時代滇版“活雷鋒”(組圖)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27日 14:1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雲南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他在兒子分到的地上種了樹苗

  王家雲回憶,1982年陸良縣搞了包産到戶後,請農民上山種樹,就要每天付錢了工費3角。這個數字慢慢漲了些,最後,上山種樹的日工資為7角3分,八老的工錢和其他農民完全一樣。

  年底林業部門上山查看林場,驗收合格了,“八老”就能拿到每畝10元的補貼。這筆錢支付了募來的人的工資之後,給“八老”剩下的已經不多。“一進一齣,基本上等於白幹。我們當時守山,是自帶包谷面等乾糧的,剛夠糊口。”王家雲説。

  離家去種樹,錢又賺不到,一個人支撐家庭的老伴保小四意見很大。每次下山回家休息,保小四都要勸老伴別幹了。“我告訴他種樹賺不到錢,但他不聽,勸也勸不住。”最後,保小四隻好不説了,把埋怨壓在心底。

  王家雲的大兒子王吉榮也不支持父親上山。“在家裏,我不怕我爹,他錢都賺不回來,我賺的錢還比他多。”王家雲上山種樹的頭幾年,王吉榮正是20歲出頭的小夥子,也跟著“湊熱鬧”上山種過樹,“我吃不了那個苦,比盤田還苦!”後來王吉榮外出打工,幾年後成了小包工頭。

  包産到戶時,王吉榮在當地一個叫做“對面山”的地方分到了2畝多地,但他常年在外幹建築,分到戶的土地也荒廢了。王家雲就自作主張,在兒子的土地上培育樹苗。結果,2010年“八老”離開花木山林場時,王吉榮的土地也一併被交還了。

  如今,王家雲老兩口和大兒子住在一個大院裏,兒子住一邊,老兩口住一邊。王家雲不抽煙、不喝酒,唯一的愛好是吃甘蔗。家門口的一小塊荒地被王家雲平整後用來種菜,老兩口日常的蔬菜就是從這地裏得來。

  回想老伴這30年以樹為伴的人生,保小四有些不以為然。“他説他是共産黨員,要為國家、為人民……樹倒是種了一大堆,老了還不是要回家,要我們養著。”

  其實,如果追溯王家雲的人生經歷,他對種樹的執著倒是有一套可以解釋的邏輯。

  王家雲幼年時父母相繼離世,年紀尚幼的他要承擔兄妹四人的生活,這段經歷對他影響極深。“解放前,我家沒有父母,都是幾個娃娃,沒人來管。”

  長大成人後,王家雲表現積極,成為生産隊副隊長、黨員,每天都要帶著村民們幹活,做事親力親為,“免得不能服眾”。老伴保小四領教過丈夫的這種性格。1962年,王家雲帶著村民們到陸良馬街鎮去插秧,這個工作需要持續數天,他沒空回家照顧即將分娩的保小四。由於無人照料,他們的女兒在出生後50天就夭折了。

  種樹守山30年,王家雲雖然沒有為家裏帶回實實在在的財富,但是卻給鄉親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王吉榮説,以前,整個綠映塘村周圍都是光禿禿的山,風很大,種出來的苞谷容易被吹折,長不大。近些年來,山上的松林逐漸長成,擋住了肆虐的山風,種的苞谷都能長成正常大小了。

(編者注:本文原載于雲南網,時間為2012年3月9日,轉載僅為提供資料。)

熱詞:

  • 曲靖市
  • 宣傳部
  • 陸良八老
  • 活雷鋒
  • 中國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