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曲靖市委:“陸良八老”是新時代滇版“活雷鋒”(組圖)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27日 14:1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雲南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陸良八老”現狀

  王小苗 70歲 耳朵不好

  王家壽 78歲 患嚴重氣管炎,行動不便

  王長取 75歲 視力嚴重下降

  王雲方 84歲 患冠心病、心肌梗塞 ,行動不便

  王家雲 87歲 眼花,耳非常背,多年前腿部受傷留有後遺症

  王家德 79歲 身板還算硬朗

  王開和 85歲 眼花,耳背,行動不便

  王德映 78歲 身體狀況不好,時常感冒發燒

  王家雲、王家德兄弟:親手足,同種樹;三十年,綠滿山

  今年,王家雲已經87歲了。10年前,他發現自己的耳朵背了,膝蓋、腰也在隱隱作痛;7年前,他的眼睛也昏花了。到現在,他的感覺是“身體一年不如一年”。

  回想起跟王小苗一起上山種樹的1980年,那時的王家雲還是個中年人,是個壯勞力。如今人到暮年,30年的時間,換回了山上滿目的碧綠。“我不後悔,既然幹了就要把它幹好。”

  王家雲説著,他坐在一旁的老伴保小四插話了:“他就是腦子差。你們記者都來採訪過三四回了,後來人走了就走了,沒什麼改變啊!”

  “我既然答應説要做,就肯定要去”

  從1956年到1982年,王家雲是陸良縣龍海鄉樹搭棚生産大隊下面的綠映塘村生産隊副隊長兼民兵隊長。在那個時代,生産隊長是與“踏實、能幹”的作風相聯絡的。“他(王小苗)可能是覺得我勞力好、又肯幹,才來約我種樹的。”

  王家雲所在的綠映塘生産隊,現在叫綠映塘村小組,距離“陸良八老”的&&人王小苗家在的樹搭棚村不遠,走路要20分鐘。王小苗對周邊村子的人的情況一清二楚,找到了王家雲。

  當時,王家雲也有自己的判斷。王小苗那時是樹搭棚生産大隊民兵營長,王家雲是綠映塘生産隊的民兵隊長,跟王小苗也很熟。“他這人良心好,對我們這些老倌還是關心的。”這種相互之間的了解,成為合作種樹的基礎。但是王家雲自己也沒想到,這一合作竟然就是三十年。

  每年種樹時間一到,王家雲拎著鋤頭,就跟著王小苗等人上山了。“我既然答應説要做,就肯定要去。”

  1980年,陸良縣還沒有實行包産到戶。上山種樹。每天能有10分的工分。距樹搭棚村不遠處的花木山,是“陸良八老”開闢的第一個“戰場”。王家雲記得,第一年,他們計劃在花木山400余畝荒山上種樹。當時的花木山很荒涼,“沒有樹,固定不住泥土。只要一下雨,山上的土就會被衝下來,山就成了光頭。”在這樣的條件下種樹,艱難程度可想而知。

  八個老人文化程度都不高,頭幾年種樹沒有任何經驗,完全是摸索著幹。華山松的種子種下去之後,荒山裏的松鼠和小鳥經常偷吃,種出來的樹寥寥無幾。後來,當地林業部門技術人員給他們提建議,改在冬天下種,雨季移栽。他們一試,成了。

  挖坑下種時,“八老”滿山遍野找有水的地方,在水源附近安營紮寨,除草挖坑。冬天種下的華山松沉睡到春天,就會探頭探腦長出來。初夏的雨季來臨時,華山松的樹苗長到有豆芽菜那麼高的時候,就要移種了。下雨的時間,是移種華山松的最佳時期,八位老人分頭招募村民,每人帶百八十人上山,戴著草帽,披著蓑衣,一起冒雨移栽樹苗。

(編者注:本文原載于雲南網,時間為2012年3月9日,轉載僅為提供資料。)

熱詞:

  • 曲靖市
  • 宣傳部
  • 陸良八老
  • 活雷鋒
  • 中國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