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一個以生命為限的承諾——記優秀離休幹部解黎明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26日 03:4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解黎明老人和她資助的運城學院學生王雪茹在一起看以前拍的照片(2月8日攝)。

  新華社記者 范敏達攝

  原本可以舒舒服服地頤養天年,但她心裏卻始終放不下貧困學生;原本可以安享平靜的離休生活,但她卻奔走于為他人服務的征程中;原本可以使自己的物質生活更加富足,但她卻選擇讓自己的精神世界充滿陽光……是什麼樣的力量,讓87歲的離休老幹部解黎明拿出自己的積蓄,堅持扶貧濟困十四載?當我們走近這位老人,看到的不僅是愛的力量,更看到一個共産黨人堅定不變的信仰和火紅熾熱的信念。

  大愛至善

  “我是舉過拳頭宣過誓的黨員,老百姓的困難不能不管”

  今年87歲的解黎明,1947年參加革命工作,1953年加入中國共産黨,1985年由原山西省臨汾地區電業局(現臨汾供電公司)工會副主席的崗位上離休,從1998年開始捐資助學,讓150多名山區孩子圓了上學夢。

  “她一定是位雍容華貴的老太太?”不少沒見過解黎明的人,甚至是她捐助的學生最初都會有這樣的想象。來到山西省臨汾市解放東路市人民醫院宿舍區,我們在一棟有些老舊的居民樓裏找到了解老的家。在略顯狹小的兩居室裏,只看到簡單樸實的傢具、21寸的老電視……倒是墻上挂滿了各種各樣的紅色的表彰佩帶和各級組織頒發的獎狀、獎章。其中,2004年獲得中組部“全國老幹部先進個人”並在人民大會堂出席表彰大會的會議合影擺放在客廳的顯著位置,照片上解老春風滿面,但人們並不知道,解老穿的那件呢子大衣已伴隨她40多年,至今還在穿。

  “我生活上沒什麼困難,自己節約點、少用點沒事,可對需要的人來説這點錢就頂大事了。”解黎明説,“我是舉過拳頭宣過誓的黨員,老百姓的困難不能不管,力所能及做點事吧!”解老的這個想法起源於1998年,當時她和老伴寇志清看到了曾經在汾西縣插隊的北京知青程煒放棄優越的生活條件,離職舍家自籌資金來到國家級貧困縣臨汾市大寧縣搞扶貧開發的事跡,兩位老人深受感動,立即決定送去1萬元錢支持程煒。

  “我深知農民的艱辛,也親眼目睹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風風雨雨,真正感受到沒有共産黨就沒有今天的幸福生活。”解黎明説。自從離休後,她和老伴經常在一起討論的是,雖然不在一線工作了,但是黨員的本色不能褪,繼續為黨工作的意志不能退,還能再為黨的事業做點什麼?1998年以後,他們就和捐資助學結下了緣。

  2000年,解黎明和老伴寇志清以書面形式向黨組織鄭重承諾:“在每年7月1日黨的生日這天,我倆每人拿出1000元捐助貧困學生,直至離開人世。”

  堯都區劉村中學139班的張傑雲,成為這份承諾的第一個受益者。

  當年,張傑雲以539分的優異成績考上天津商學院,但因為家庭貧困,難以入學。眼看著大學的大門正慢慢地關閉,時任臨汾市堯都區副區長的王九菊陪同解黎明把2000元錢送到了傑雲家,不僅如此,解黎明回家後又發動全家老小為傑雲上學準備衣物和生活用品,足足送去了三大包。

  兩位離休老幹部的行為不僅感動了張傑雲一家,還深深感染了堯都區委、區政府的幹部群眾,在他們的帶動下,短短9天,區裏就收到社會資助特困生捐款11萬元,共有41個特困生得到了捐助,解決了入學困難。

  2002年6月,老伴寇志清去世,全家人還在悲痛之中,解老卻仍忘不了自己的承諾,“老伴走了,他那份我替他補上。”7月1日,她按時把2000元送到臨汾供電公司機關黨總支。

  年復一年,年年如此。2011年,她又向黨組織鄭重承諾:“每年在捐助貧困家庭大學生1萬元的基礎上,再拿出1萬元捐助貧困家庭。”

  位卑未敢忘憂國。解黎明説,民富國強,關鍵是人民素質的提高。而素質的提高又必須從小抓起,讓更多的孩子們掌握科學文化知識,使他們以實際行動熱愛國家、熱愛黨、熱愛我們的偉大民族。“作為共産黨員就要為此而奮鬥。”解黎明説,“有生之年,我願意看到更多的孩子能學業有成,為國家工作奉獻,為他們自己爭光。”

  堅守信仰

  “我最看重的就是‘優秀共産黨員’,做到這個就知足了”

  2011年底,解黎明因常年的滑膜炎,動了右腿的半月板置換手術。本來醫院和家人都想為她置換進口的半月板,但老人嫌貴,死活不答應,硬是使用了國産的,省下了3萬多元醫療費。

  “3萬元,夠資助好些孩子上學了。”解老説,“錢這東西多少是個夠?過得去就行了。”不過,手術後最令她遺憾的,是參加黨組織活動要比以前困難了。

  解黎明家離臨沂供電公司老幹部活動室有五里地,凡是黨組織活動,她能走則走,不能走就擠公共汽車,特別是一月兩次的政治學習,不論颳風下雨,只要不生病,老人從不遲到早退。她説,共産黨是執政黨,每一個共産黨員都應該關心國家大事,了解黨的方針政策,這樣才能為黨和人民做正確的事。

  “現在黨的政策好,農民的稅都全免了,義務教育也普及了,但是我們黨員還是應該多到基層走走,聽聽老百姓的意見。”上聽政策下達實際,解黎明在新中國成立初期做過婦女工作、統戰工作,在貧困山區勞動過,在工廠一線工作過,在學校當過教員,她用行動踐行著自己入黨時的誓言。

  多年來,解黎明的事跡受到了當地黨委政府和國家電網公司的高度重視,她先後獲得各種榮譽稱號達30多次,有中組部“全國老幹部先進個人”、“山西省優秀共産黨員”、國家電網公司“老有所為標兵”等。

  “您最看重哪個稱號?”

  “優秀共産黨員,做到這個就知足了。”解黎明毫不猶豫地説,“這就把什麼都包括了。”

  多次代解黎明為學生送去錢物的臨汾供電公司原副總政工師楊勇説:“解老作為一名老黨員、老幹部,積極為黨和國家分憂,把捐資助學和扶貧助困作為人生的‘第二戰場’。她沒有轟轟烈烈的事跡,捐助的錢數也不多,但卻折射出一個黨員的堅定信念,體現出一個黨員愛民為民的情懷,映襯出一個黨員艱苦奮鬥的作風,反映了一個黨員崇高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為我們樹立了一面鮮艷的旗幟。”

  儘管獲得了無數榮譽,也感動了不少周邊的人,但解黎明卻保持著一貫處事低調、為人和藹的作風,“我做的那些事真的微不足道,只要能引起全社會對貧困家庭的關注就行了。”

  在解黎明的老鄰居薛子信的記憶中,她的低調是一貫的。“上世紀90年代,她剛退休,那會兒臨汾市人民醫院的公共廁所特別臟,她看到後就每天早上5點多起來去清廁,連子女都不知道這事。”

  “我就是想著不乾淨了,大家上廁所不方便唄,起早點去打掃還沒人上廁所,比較方便。”解黎明樂呵呵地解釋。當時誰也沒想到,那位費力鏟著污穢冰碴,然後小心翼翼鋪灑上煤渣的老人會是一位離休老幹部,而且她丈夫還就是這家醫院的前院長。直至一年多後,一位醫生偶然發現了她的這一義舉,寫了篇短文發在醫院院刊上,大家才知道真相。

  究竟是怎樣的信仰讓老人這樣堅定和執著?“天既生人,人就不可虛度一生。作為一個國家幹部、共産黨員,更不能虛度歲月。我的人生目標,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竭盡全力為社會為人民多做貢獻!”解黎明的日記本裏,寫著這樣的人生目標,也許答案就在這裡。

  照亮未來

  “我常教孩子事事要衝在前面,按現在的話就是創先爭優”

  解黎明平日的生活十分簡樸,家裏的餐桌上,一隻粘補過3塊的塑料托盤仍在使用;洗面盆邊,一隻1984年太原搪瓷廠生産的白色搪瓷杯已斑駁脫色;一個記賬本,上面仔細記錄著每一筆開支,“理髮3元、白菜2元……”

  解黎明常對兒女們説:“生活上要和普通人看齊,工作上要向先進者看齊。”而當她資助的孩子到家裏來看望她,她説得最多的一句就是:“我不用你們報答,你們學習好、工作好,為社會多作一點貢獻,好好報效祖國就行。”

  以562分摘取2009年鄉寧縣高考文科狀元的女生董亞紅來信寫道:“解奶奶,以前我總覺得這個社會善人很少,即使有也離自己很遠。是您讓我知道了善人很多,善良的人就在我身邊,我覺得您很偉大!有朝一日,我會將您善的接力棒傳遞下去的。”

  運城學院的大二學生王雪茹也是解黎明資助的,她選擇了教育與心理科學系:“解奶奶對我影響很大,讓我看到了普通人也可以用自己的力量、愛心為社會做很多事情,等我畢業了,我就回來教書,我要把這種精神、品質教給下一代。”

  對自己的兒女,解黎明更是嚴格要求:“我常教孩子要能吃苦,事事要衝在前面,按現在的話就是創先爭優。”

  “其實母親剛開始捐資助學時,我們也不理解,上世紀90年代1萬元可不是小數,何況她的孫子輩那會兒都在讀書,也需要花錢。”二兒子寇永安説。就在寇永安兒子上學急需用錢時,老人借給孫子5000元,還讓孫子打了張借條。解黎明對孫子説:“你們這些城市孩子,經濟條件比山區孩子強多了,奶奶這個錢是借給你的,等你有了,再還奶奶,如果你們想啃老,是啃不動的。”

  “你説這錢她都可以捐給外人,卻不能給自己的孫子用,還要打借條,當時我真的想不明白。”説到這,60多歲的寇永安委屈地哭了。起初,對於這樣看似違背常理的做事方式,孩子們不理解,解黎明對孩子們説:“你們的困難不叫困難,只能説是用錢緊張。但農村就不一樣了,他們的困難才是真正的困難。”

  如今,解黎明的孩子們也開始理解老人的良苦用心,尤其是她的孫子、外孫們,有的入伍參軍投身國防、有的在公務員崗位上兢兢業業、有的漂洋過海出國留學……“老人雖沒留給孩子們多少物質財富,但是留下了最寶貴的精神財産。”寇永安説。而守在老人身邊的子女,現在也會幫她收集整理家裏的衣物,替老人將這些助學物品、資金送到貧困學生的手中。

  2012新年剛過不久,臨汾市文明辦副主任亢燁又接到解黎明的電話,要求提供今年捐助學生的名單。他説,其實壓力挺大的,就是因為老人的一片赤誠,生怕把不符合條件的學生報上來,辜負了她一片心意啊!“我們每個人都多多少少捐過款,但有多少像解老這樣持之以恒?這樣的黨員誰能不服?”他感慨地説。

  在保持共産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期間,解黎明拖著年邁的身軀在北京、四川、湖北、浙江等地巡迴報告28場,聽眾達到18000人次,産生了巨大反響和廣泛的示範帶動作用。“從2005年起,山西省電力公司每年新學期開學前舉辦愛心助學活動,截至2011年的7年間,共捐資120萬元,資助244名貧困學子圓了大學夢。”山西省電力公司黨組書記李強説,“解黎明”這3個字已經不只是一個簡單的名字,而是成為一種精神,讓越來越多的人感受到黨的溫暖和關愛。

  “我崇拜的偶像,是那個種樹的楊善洲。”解黎明説這話時,臉上露出了淳樸的笑容。生命在耄耋之年煥發出勃勃生機,解老用她作為共産黨人的責任、信仰,種下了希望之樹。

熱詞:

  • 解黎明
  • 國家電網公司
  • 山西省電力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