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養老金"入市"為資本市場改革創造良好環境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23日 10:1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參考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3月22日,中國政府網刊發了國務院批轉的2012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意見。意見指出,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健全新股發行制度和退市制度,強化投資者回報和權益保護。建立債券市場監管協調機制,明確監管責任,促進債券市場互聯互通。

    在此之前,《經濟參考報》記者獲悉,最近,中國證監會正在從“系統性”、“根本性”出發對資本市場的關鍵制度進行頂層設計。據了解,監管層正在進行頂層設計的關鍵內容主要有三方面:新股發行制度改革,兩大債券市場的融合,主板、創業板、新三板、中小板等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制度銜接。

    新股發行的定價效率問題,困擾了不止一任證監會主要領導。發行“三高”(高發行價格、高市盈率和高超募額)問題同樣嚴重損害了投資者利益。特別是與新股改革密切相關的是二級市場由來已久的爆炒新股現象。

    種種跡象表明,證監會有決心在當前的低迷市場中對新股發行制度進行徹底的改革,即完善報價機制,引入存量發行、放水長期資金入市。

    證監會有關人士告訴記者,證監會發行部做過的一個統計顯示,新股發行過程中,詢價對象確實存在盲目報價的情況。有的盲目壓低價格,報價幅度低於最終定價超過80%仍然參與認購;或者是盲目抬高價格,報價大幅高於最終定價,卻不參與認購。

    據了解,最近,監管層為了從根本上解決定價效率問題,正在收集各方意見,考慮引入借鑒國外的做法,將報價與申購量密切挂鉤,從而建立對詢價機構高報價的約束機制。另一方面給予券商自由配售權,對詢價機構産生正面的激勵,促使其作出合理報價,避免故意壓低價格的情況。

    二級市場新股供求失衡是導致“三高”現象的另一重要原因。據透露,監管層可能採用存量發行機制可以增加市場供給、抑制投機炒新、降低不合理高定價、緩解“三高”問題。存量發行是成熟市場常用的新股發行方式,它的特點是從原有的股東股份中分割出一部分向社會公開發行。

    與此同時,新任證監會主席郭樹清上任以來六度喊話長期資金入市,推動養老金投資資本市場,也應被視作創造改革良好環境的舉措。

    監管層對資本市場進行頂層設計的另一項關鍵制度是,銀行間和交易所市場的統一問題。中國證監會相關負責人透露,自1981年恢復發行國庫券以來,中國已累計發行存量面值約20萬億元人民幣的債券。目前,債券市場仍有極大的潛在需求,推進債券市場制度規範和監管審核的統一非常迫切。

    該負責人表示,“2008年以來爆發的國際金融危機,就是從固定收益産品市場發端的。因此,中國債券市場目前亟需統一準入條件、信息披露標準、資信評估要求、投資者適當性制度、投資者保護制度等事項,從而減少交易市場的分割,增強統一互聯。”

    “交易所債市的創新和發展,是發展國內統一債券市場的題中之意。交易所和銀行間兩大債市實現平衡發展為統一大市場的形成創設了條件。”國家發改委財金司有關人士表示。

    國內債市統一問題已提出多年,市場早有共識。《國務院批轉發展改革委關於2009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工作意見的通知》(國發[2009]26號)提出“逐步建立集中統一的債券市場監管規則和標準”,並明確要求由證監會、發改委、財政部、人民銀行負責。

    《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到,央行、發改委、證監會、銀監會等部門在近期的相關《備忘錄》中指出:“目前我國交易所債市和銀行間債市是分割的,一是發行監管不統一;二是交易平臺分立;三是後臺服務分離。這在制度上制約了我國債券市場發展的效率和規模。”

    權威人士告訴記者,有關部委達成的債券統一大市場框架在四個方面取得突破,一是鼓勵兩大市場積極進行産品、發行和交易方式的創新,二是各類機構可自由在兩個市場交易,三是交易品種可自主選擇在兩個交易所掛牌,四是統一登記、結算等後臺服務。

    據透露,將來政策的結果是,統一債券市場框架中將確認銀行間和交易所兩個市場都是前臺,可以掛牌不同的交易品種,但後臺的登記、託管及結算都是統一的,投資者用一個賬戶可以同時買賣兩個市場的債券。

    證監會同時正在考慮主板、創業板、新三板、中小板等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制度銜接,以真正發揮市場多樣化的投融資需求。

    證監會有關人士指出,“場外市場的建立將為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制度銜接和功能傳遞帶來積極影響。”他説,多層次資本市場中的多層次股票市場體系主要為滬深主板市場,中小企業板、創業板市場,三板場外交易市場。中國資本市場經歷20年的發展之後,主板、創業板都已建立,惟一缺少的就是場外市場。

    從市場功能來看,場外市場能為風險投資提供退出通道、促進風險投資發展,同時,也帶動高科技的發展和産業結構的升級。截至目前,滬深兩市主板市場的總市值達到28.31萬億元,上市公司數量達到2130家,而新三板只有78家掛牌公司,擴容還在籌劃中。

    中國證券業協會有關負責人指出,許多成長中的高新技術企業很難達到交易所上市標準。作為針對中小企業的資本市場,場外市場就成了風險投資企業實現成功退出的最佳場所。醞釀中的場外市場,需要承擔起創新企業直接融資、培育孵化初創期企業、容納眾多中小型創新企業,併為主板、創業板提供更多優質上市資源的作用。

    據了解,科技部、證監會等部門正在就三板市場的擴容問題進行溝通和論證,年內可能有較明顯的進展。

熱詞:

  • 證監會
  • 謀劃
  • 資本市場
  • 頂層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