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專家稱降房價與保增長不存在政策“撞車”問題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20日 04:1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近日,國家統計局公佈2月份房價統計數據顯示,全國多數熱點城市的房價還在持續回落中,尤其是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的新房、二手房價格出現全面下調,而實行限購政策的城市房價領跌跡象尤其明顯。專家認為,房地産調控與保經濟增長不存在政策“撞車”,應當繼續堅持房地産調控政策不動搖,這不僅是當前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需要,也有利於進一步擴大內需、穩定經濟增長。

  高房價危及經濟運行

  在實施近兩年嚴厲的調控政策下,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一直居高不下的房價終於低下高昂的頭顱,直到今年初,房價全面下調的趨勢才得以確立。在高房價的背景下,地方財政對房地産市場的過度依賴所蘊含的風險越來越大。作為地方財政收入重要來源的土地出讓金,2011年已經升至3.15萬億元,而2009年這一數字為1.59萬億元,兩年內賣地收入就實現了翻番。

  高房價所導致的不合理投資衝動,也使得消費者的剛性需求受到抑制,嚴重阻礙了房地産市場的健康發展。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曹建海對記者表示,由於房價的高進高出導致很多人只是把房屋作為投資工具,房子多的人不居住,沒房的人又買不起,大量的房屋空置實際上是社會資源的浪費,也讓圍繞住房的消費啟動不起來。

  事實上,由高房價所支撐的經濟增長帶來的負面影響正逐步顯現。過去10年,舊的經濟增長模式過度依賴了出口拉動,及以政府為主導的投資驅動。中國社科院中國經濟評價中心主任劉煜輝對記者表示,中國經濟的過度房地産化所造成的産業結構的扭曲非常嚴重,很多産能都與房地産有關。産能過剩的現象促使未來會有一個激烈的産能整合過程,而如今美歐陷入債務危機,我國出口明顯減少,外部對衝力量逐漸消除,這種産能過剩就更加嚴重。

  降房價有利於調結構

  在劉煜輝看來,過去中國經濟增長所具備的因素正在發生變化,當前中國所面臨的資源和能源瓶頸以及環境壓力,都將促使未來5-10年,經濟結構必定經歷一個調整,而在舊模式放緩的過程中,必然帶來經濟增長的放緩。讓中國經濟增長慢下來,騰出手來調整經濟結構,是非常明智的選擇。

  對房地産市場實施調控正是要達到調整經濟結構的目的。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張平表示,目前堅持房地産市場調控方向不變是正確的。從戰略上講,中國已不敢放任房地産泡沫炒來炒去,那會炒出事情來。雖然本輪房地産市場調控對於地方政府再擴張投資的資金影響較大,但對於宏觀經濟下滑的影響並不會很大。

  “只有降房價才能促消費穩增長、保增長。”曹建海表示,未來擴大內需,不是依靠擴大投資,而是靠擴大消費;未來擴大消費,不是靠擴大奢侈品消費和政府消費,主要是靠擴大圍繞衣食住行的居民消費,以及圍繞著住房的一系列消費活動。所以只有降房價,把空置房逼出來,為低收入群體提供居住條件,才會引起後續的一系列消費活動,經濟才能繁榮。

  有壓有保並不矛盾

  “控制房價和保經濟增長並不矛盾。” 國務院參事任玉嶺認為,因為抑制投資、投機購房,雖然減少了商品房建、售,但保障性住房的大量增加,並沒有使房地産總量和投入減少。去年是調控最嚴格的一年,但房地産投入還比2010年增加了1萬億元。如此不會影響對鋼鐵水泥等建築材料的需求,不會影響經濟的正常發展。

  任玉嶺指出,政府工作報告特別強調房地産調控一定不能鬆懈,要促進房價的回歸。去年嚴格控制投機、投資購房問題,現在已經見到了調控的效果。但是,這只是開始,調控絕不能鬆懈,一定要堅持下去。

  “過去只要經濟速度往下一掉,我們馬上就會去運用政策刺激,保增長。今年增長目標調整到7.5%已把信息傳達得很明白了,未來工作重點是調結構,而不是不斷加以刺激了。”劉煜輝表示,中國房地産總體的金融杠桿率相對來説不高,而且政府政策空間相對很大,它隨時可以調整政策鬆緊的節奏,這些都可能改變中國房地産調整的進程。從目前看,政府調控決心絕不是短期的,比以前任何時候都要堅決,房價軟著陸的可能性大。軟著陸的理性狀態就是經濟發展從投資轉向消費,同時,中國家庭收入比經濟總量更快更顯著地增長,收入增長支付能力上升,和房價下行最後會形成一個均衡點。

熱詞:

  • 專家
  • 降房價與保增長
  • 不存在
  • 政策“撞車”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