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視頻 >

[視頻]走基層我在基層當幹部:大山裏出了群“背篼幹部”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16日 08:2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2 44ec13659ab84ebfbc1fcb9e6c2537cb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國網絡電視臺消息(新聞聯播):農村富不富,關鍵看幹部,特別是基層幹部。近年來,基層涌現出一大批優秀幹部,他們把辦公室放在田間地頭,面對面聽農民心聲、手拉手解農民難題。比如,本台日前報道的雲南省沾益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陳家順就是其中的一位典型。他和農民工同吃同住,把農民工的事當做自己的事,被稱為“農民工的貼心人”。

    基層工作千頭萬緒,要讓群眾滿意,幹部除了走下去、沉下去,還要緊緊盯住群眾的實際困難,不斷改進工作作風。基層事情雖小,但件件小事都承載著群眾的期望,基層幹部只有善於從小處入手、善於把小事做到位,才能背負起群眾的期望。“撥亮一盞燈,照亮一大片”,在全國開展創先爭優活動中,多一些創新思路,不僅能為群眾鋪就致富路,還能融洽幹群血肉關係,把黨員先進和優秀的形象留在群眾心中。最近,本台走基層記者,在貴州一個叫做敦操鄉的地方發現一個特別的現象:在當地幹部的辦公用品中,人人都有一件“背篼”,《走基層 我在基層當幹部》從今天起推出系列報道《大山裏的“背篼幹部”》。

    這是敦操鄉的大集,集市設在鄉里,每週三一次。村民們從最遠的村子來趕集要走6、7個小時。

    我點一下,一把麵條,一二三。四五。

    正在買東西的是敦操鄉紀委書記王朝良。

    記者:這都是給誰家買的呀?

    敦操鄉紀委書記王朝良:大概有幾家,我得一家一家點,才不會錯。他們打電話來,我就記在這裡,然後把價格標在這裡。

    記者:我看買多少錢的 有一塊二塊三塊四塊的你自己能做主嗎?

    敦操鄉紀委書記王朝良:要多少價位的,哪個品種的,已基本上都形成規律了。

    記者:大集上能見到不少像王朝良一樣拿著小本子,一邊買一邊記的鄉幹部。每名鄉幹部都有自己包乾的村,村民想要什麼會提前打電話,幹部下村的時候把東西順帶捎去。每次背篼裏都要裝上幾十斤重的生活用品。

    記者:拿腳撐著兩邊。

    敦操鄉紀委書記王朝良:嗯,拿腳撐著兩邊,放慢速度檔速小點,慢點。

    王朝良包乾的村叫鬥麻村,從鄉里到鬥麻村,只有這段是公路,下了公路後,還得徒步進山。

    這條山路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坡度極陡,再加上剛下過雨,我們就像走在冰梯子上。但王朝良他們卻走得很快。中午,當我們趕到鬥麻村時, 一些村民已經等在村口。

    鬥麻村達海組村民 梁九妹:我們的麵條呢。

    敦操鄉紀委書記王朝良:在這裡,在這裡 ,等一下。

    鬥麻村達海組村民 梁九妹:多謝你們了,多少錢?

    敦操鄉紀委書記王朝良:三把麵條15 一瓶醬油6元 ,一共21元。

    記者:你怎麼沒自己出去買?

    鬥麻村達海組村民 梁九妹:我們沒有車就走路去,不走路去就請他們幫忙買來。

    根據當地苗族老鄉的風俗,是朋友就一定要進屋喝酒。

    敦操鄉紀委書記王朝良:給酒喝是非常高興,給你酒喝證明大家就是一家人。

    記者:這些字您認識嗎?

    鬥麻村達海組村民 梁九妹:不認識,但是我認得這個。

    記者:如果他們不給你帶東西怎麼辦?

    鬥麻村達海組村民 梁九妹:他們不帶也要他們帶。

    王朝良説,能和村民們處成這樣不容易。敦操鄉23個鄉幹部裏有20個都是外鄉人,3年前才調到這裡。一開始,他們下村工作,有的老鄉連門都不讓進。

    敦操鄉紀委書記 王朝良:原來我們到這裡工作的時候 群眾見到我們就跑去躲 原來他們以為我們來計劃生育罰款。

    鄉幹部們在走訪中發現,這裡山高路險交通不便,全鄉62個村民組,還有17個不通公路。於是,鄉幹部們打算利用下鄉機會,幫老鄉們代購生活用品。但沒想到一開始不少村民都説不需要。

    敦操鄉幹部王朝良:他以為我們是在做生意,向他們賺錢。

    記者:後來怎麼信你們的呢?

    敦操鄉幹部王朝良:他自己到街道上買的和我們送的價格是一樣的,他就沒什麼説的了。

    價格放心了,但敦操鄉黨委書記胡榮忠説,老百姓讓幹部辦事,還是有不少顧慮。

    敦操鄉黨委書記 胡榮忠:(老鄉)他可能要考慮一下才打(電話),鼓起勇氣打的。就像我們給縣裏的領導打個電話,説什麼事,我們也要考慮很久才打的。我們也會宣傳,也會問老百姓,他們現在要帶什麼東西直接打電話啦,不用考慮了。

    從去年11月開始,敦操鄉把幹部為老百姓捎帶東西定成制度,包村幹部的電話都公佈出來。鄉幹部穿著統一的灰色制服,用的是家家都用的背篼,騎車、走路、爬山都不耽誤,再統一包上紅布,讓老百姓在大山裏遠遠看到就能認出來。

    敦操鄉幹部王朝良:現在已經基本上對我們這種態度也發生了180度大轉彎。

    記者:怎麼轉法呢?

    敦操鄉幹部王朝良:有些他們和我們開玩笑,叫我們幫他們帶一些水泥、瓦片之類的,我們就是他們的運輸隊長。

    “背篼幹部”漸漸被老鄉接受了,但眼下,他們又遇到了新問題。春耕在即,他們想引導大家改種高梁,一畝地有可能增收近千元,對於年人均純收入不到3000元的敦操鄉農民來説,算是一筆不小的收入了。可是不少老鄉拒絕接受,這是怎麼回事呢?請持續關注我們的報道。

熱詞:

  • 央視網
  • 視頻
  • 點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