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視頻 >

[代表委員面對面]丁萬明:市校合作引領農業産業加速轉型升級

專訪河北省承德市副市長丁萬明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14日 11:2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2 0ac9f5107fe34e24be2b3d242e64c7ca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主持人:我們看到今年“兩會”召開,現在也在進行當中,各大媒體、網友朋友也是積極參與其中,其中很多網友就關心您,説想知道您今年帶來什麼樣的議案,能不能給我們介紹一下?

       丁萬明:我今年帶了六份提案,大部分是和“三農”有關的。非常重要有兩個提案,就是圍繞著落實中央一號文件、推進農業科技創新、提高農産品共盡能力的兩份,其中一份是建議國家加大對涉農科研教育機構支持,增強他們農業技術推廣能力的。第二個就是建議國家加大對設施農業發展的投資力度,改變一些地區農業發展的狀況。

       主持人:“三農”問題一直是我們關注的話題,您能不能結合承德市在這個問題上的一些探索,一些發展模式跟我們談談承德農業發展目前的現狀是什麼?

       丁萬明:在河北省承德市是一個面積最大的市,生態環境也是最好的一個市。它居於北京的上遊,是北京的重要水源地和生態屏障,基於這種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生態條件,所以承德農業又有它自身特別重要的特點,那就是我們緊緊地圍繞著綠色有機農産品生産來提升我們農業的發展水平,應該説在河北乃至北京周邊地區都取得了很重要的成效。在這方面,一個就是我們以蔬菜、食用菌、肉類和果品為主的特色優勢産業,應該説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標準化水平,設施化水平,還有效益水平都很高,特別是在北京市場的産品佔有率方面,也取得了很好的階段性成效。

       主持人:您通過這麼多年管承德的農業建設,請您用幾個關鍵詞給我們總結一下承德農業、農村、農民到底是什麼樣的特點?

       丁萬明:總體上講,應該説承德的農業第一個特點就是正在向現代農業邁進。特別是從規模生産、加工水平、組織化程度等方面都已經基本擺脫了或者正在擺脫傳統農業的一些狀況。第二個就是我們生産的産品乃至這種産品取得的效益都應該比原來更高。第三個就是産品的加工水平、品牌建設應該説也取得了重要的進展。另外一個就是承德的農村建設以改善農村生産條件、生活條件、生態條件為支撐的整個基礎建設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特別是新民居建設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第三個就是我們的農業科技進步取得的成效更為明顯,那就是我們立足北京科研教學機構多、技術研發和來源比較廣泛的實際,我們特別深化涉農的市校合作,目前已經與全國特別是北京的涉農的科研和教學機構三十多家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取得的進展應該説非常良好。

       主持人:您剛才提到一個新概念,叫“市校合作”,很多網友不了解,您先給我們介紹一下什麼叫“市校合作”?

       丁萬明:“市校合作”就是在整個農業科技進步過程中創立的,政府和學校建立穩定關係的一種模式,因為我們是市級,所以叫市和校這種合作。

       主持人:這個“市校合作”能帶來哪些方面的進步,包括目前承德市什麼時候開展這樣一種形式,到現在發展到什麼階段了?

       丁萬明:好,承德的農業科技進步應該説起步還是很早,1989年承德地區地委和省署就鮮明的提出推進農業科技進步這種戰略舉措,到1994年,過去是五年就取得特別明顯的成效,原國家科委主任宋鍵同志都提出叫做政府主導、龍頭企業參與、雙管齊下、成效明顯這麼一個判斷。進入90年代後期,特別是新的世紀以來,我們立足於承德,充分挖掘自然優勢這麼一個現實,立足於北京高校、科研機構多的這種實際,把引進高校科研機構的科學技術成果,新的研發技術作為推進我們合作的一個支撐。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主要採取了四個方式,第一個方式就是面向農業生産基地,特別是特色農産品生産基地的建設,圍繞著標準化、規模化、品牌化,還有高質量的這麼一個標準,引進了三百多項技術。應該説對我們整個農業經濟結構的調整,特色農産品,尤其是蔬菜、食用菌、肉類、果品的發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也為我們開拓北京市場奠定了一個很好的基礎。現在我們承德的蔬菜一年的産量,去年的産量在430多萬噸,其中有60%都銷到了北京的市場,應該説這是我們和“市校合作”取得最明顯的成功。
       還有給你舉一個例子,那就是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承德定為供首都蔬菜重要的市,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定了15個生産基地,這15個生産基地生産的符合奧運標準的蔬菜生産技術基本上都是從“市校合作”這個過程中引進的。這是第一個模式。
       第二個模式,就是我們著力,著眼于延長農産品的加工鏈條,提升龍頭企業的研發能力,已經建了二十幾個以企業為主體的研發中心,這些研發中心有的是科研和教學機構在那兒獨立建的,有的是合作建的。這個對推進我們農産品的深度加工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比方説我們的杏仁及露露的系列産品,杏仁杏殼搞的活性炭及其工藝品,還比如我們肉類的花露肉雞從養殖、加工到深度的開發,産品的深度開發,從分割肉到熟食到調味品,這個都形成了非常好的産業鏈條。
       第三種形式,我們就是和科研機構共同地就種植資源保護,玉米制種産業的發展進行産業的合作,也推動玉米制種産業的發展,也使一些承德市優質的種植資源得到了收集保護,有的正在形成我們實際的生産力。
       第四種形式,我們就是圍繞著建立農民培訓的支撐體系,同這些大學進行合作。每年我們都培訓五、六十萬人次的農民,教師培訓也能達到兩三萬人次以上,應該説效果還是十分明顯。

       主持人:聽完您介紹,我有兩個問題,一個是咱們在選擇,剛才您選擇“市校合作”的這些院校合作上,我們選擇的標準是什麼?

       丁萬明:也不是,應該説我們根據實際農業推廣的不同層次,注重了這麼幾個原則,第一個引進技術,要有非常明顯的實用性,就是著眼于承德這麼大一個區域,不同的産業,還有不同區域的生産力發展水平,選擇適合那個地區的相對先進的技術,所以這樣就是在選擇上著眼于哪個學校有相應的技術,哪個學校這個技術在全國至少在地區領先,我們就選擇哪個學校。
       第二個我們是注重一個先進性。所謂的先進性就是我們提出的農業的發展的目標是打造綠色有機農業,既保護生態環境,又能夠使我們農産品的質量切實滿足中高端消費的需要,所以我們在選擇這些技術上要一定是在全國領先的一些技術。比方説我們的食用菌生産化栽培技術,蔬菜育苗的工廠化栽培技術,生豬有機生産標準的系列配套技術,那都是全國乃至世界領先的。這是第二個遵循的先進性。
       第三個就是互惠性,就是要使我們市校合作有一個穩定長期發展的基礎,我們覺得應該形成一種共贏的局面,從承德這一方來講,應該説農民要受益,龍頭企業要受益,從企業,從學校和科研機構來講,他們也有利於把他的科研成果在我們得到轉化,同時也能夠增強這些單位教學、科研等能力,當然有的他們也能夠得到一些經濟上的收益。我們覺得只有實用性、先進性,還有一個互惠性,這三個原則套在一起才是我們選擇學校的標準。所以,我們現在同中國農業大學、北京林業大學、中國農科院、中國科學院等三十多學多所院校都建立了關係,這是我們選擇非常重要的一個標準。

       主持人:第二個疑問,我們的資金從哪來?這個項目咱們是由誰來,這個資金是由誰來出的?

       丁萬明:這個資金實際上是三塊,第一塊就是我們面向整個農業生産基地推廣的這些技術所需要的資金,政府承擔。這個純粹是公益性的投資。第二個就是可以由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承擔的費用,那我們就由他來承擔,比如我們建立的二十多個研發中心,這個大部分的投資都是由企業承擔的。還有就是同農民合作專業組織建立的相對規模較小的一些推廣的項目由他們來承擔。第三個就是爭取國家的投入。就是中央財政,省級財政,通過兩個渠道,一個就是直接補給我們涉農的科研單位和教學機構,另一個就是補給我們地方政府,我們地方政府轉投到這方面。比如我們同中國農大建立的一些機構,合作研發的機構,大部分是龍頭企業承擔的。我們同北京林業大學在平泉建立一個綜合性研發機構,既有中央給學校的投資,也有我們地方政府提供的土地、財政補貼等方面的資金。總體上應該説這麼三種渠道。

       主持人:您覺得如何才可以把農民得到實惠落到實處,而不是肥了這些企業老闆,肥了這些科研單位,您覺得如何實現?

       丁萬明:這當然是我們長期以來推動“三農”工作最核心的一個目的,就是讓農民富起來,而不是説讓龍頭企業鼓,而農民不富。在這個方面我們主要的還是在著力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和産業化經營的過程中讓大多數農民受益,所以我們就是採取了三個方面的舉措,一個就是把大量的基礎建設的資金投向農民能夠直接受益的地方,比如説農田水利建設,比如剛才咱們講的推進科技進步的,這樣使農民在耕地的單位産出能夠比原來有一個很大幅度的提升。
       第二個就是通過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通過同龍頭企業的利益談判,建立一個整個産業鏈過程良好的利益分配機制。在使龍頭企業能夠保證相應利益的前提下,能夠把最大的、最多、最可能的利益分配給農民。所以經過這麼兩個方面的努力,我們覺得農民在經營性收入增長上應該還是進步很快。
       當然還有第三個問題,第三個途徑就是我們在推動工作的過程中,著力加強對走出農業領域的這些農民也有一個專業技能的培訓,也有一個政府組織協調,讓他們能夠走出農業、走進,能穩定就業,收入相當高的行業和領域。
       通過這三個方面,我們覺得成果還是比較顯著,以去年我們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為例,去年我們全市的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了4936元,雖然比全國的總量水平要低一些,但是增長速度達到了12.6,比全國11.4%的水平還略高一點。實際也是根據我們,給我們整個推進經濟發展,帶動農民就業很重要的一個體現。

       主持人:您覺得目前承德農業、農村、農民在發展整個過程中存在一些什麼問題,尤其需要解決的問題,未來承德這些方面的問題您有沒有一些更好的探索?

       丁萬明:有。大家都知道去年中央發佈了新時期十年的扶貧綱要,提出了連片特困地區扶貧整體的思路。年底前,中央扶貧工作會議又提出,提高扶貧工作的標準,那就是由原來的1196,一下提高到2300元。為了貫徹好新十年的扶貧綱要和中央扶貧工作會議精神,我們也對承德扶貧開發工作進行了一個整體的梳理。現在看,要實現到2020年全面小康建設這麼一個目標,承德面臨的一個很大的壓力,就是如何實現農業、農村、農民的生産條件、生活條件、生態條件統籌改善這麼一個目標,這是應該説對我們來説壓力很大的。這個核心是什麼呢?核心就是一個投入的問題。我們講,提高農民的幸福指數,首先要解決他們有飯吃、有衣穿、有房住、有醫療、有學上,這就是中央提出的“兩不愁”、“三保障”。實際在這方面還有一些配套政策,比方説山、水、林、田、村怎麼建。比方説水、電、路、訊、房怎麼建,比方説文、教、醫、導、服怎麼配套,都是我們面臨特別重要的問題,所以根據這種情況我們總結前一個時期扶貧工作的經驗成果以及值得汲取的一些教訓,我們提出要以工程式扶貧為抓手,推進整個的農業、農村的建設,改善農民的收入水平、生活質量,提高農民的幸福指數。所以我們提出了,要抓六大工程,第一個工程就是農民的脫困增收工程。核心的就是通過加快農業經濟的發展,特別是發展特色主導産業,壯大我們已經形成的蔬菜、食用菌、現代畜牧業和林業經濟特色主導産業的規模,帶動農民經營性收入的增長。另外一方面,我們就是要著力的使農村的一些富餘勞動力能夠從農業經濟這個領域“走出去”,轉移就業,增加他們的工資性收入,這個工程我們認為是最基礎的一個。
       第二個就是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就著力在農村的道路、農田水利、生態建設這三個大的方面要加大推進的力度,同時要使那些特困地區,生産環境比較差的地區的農民能夠實現整體的移民搬遷。只有這樣我們覺得才能夠改善一個地區一個農民基礎的收入。
       第三個我們就是要著力地改善農民生活條件,核心的就是農村飲水、電力、醫療、文化、社會保障以及服務業的發展。通過這個方面的建設,能夠使整個農民的生活水平有一個很大的改善。
第四個就是進一步地推進公共服務,這跟上邊介紹的有它相類似的一些內容,這種公共服務我們感覺可能突出的就是要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最基本的精神方面的需求。
第五個就是要推進農民素質提升工程。通過典型、示範、技術培訓、思想引導使農民能夠樹立一個更現代的發展意識,掌握一些適應新形勢的一些技術,樹立一些重要的理念。
       最後一個工程就是綜合改革的配套工程,就是我們想的要著力地深化涉農的各項改革,使國家的各項政策能夠很好地落實到農村,為這些政策落實到農村創造一個很好的環境。同時要深化鄉鎮和縣這兩級政府的職能的配置和創新,增強他們對農民的一種服務的能力,我們想通過這麼六個方面的努力,會逐漸地顯現出這種攻堅的成果,當然也有一些需要我們亟待破解的問題。

       主持人:這些年我們講科學發展觀,講以人為本,改革開放三十年以後的今天,尤其是在“十二五”第二年的時候,其實現在更重要的是農民這個主體,他的一些觀念在發生改變,丁市長您覺得如何讓年輕人,尤其是年輕朋友投入到農業生産的隊伍當中?

       丁萬明:你提這個實際是一個非常嚴肅的問題,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溫家寶總理已經告誡全黨説一定要加強在這方面的研究,防止我們農一代、農二代不再熱愛農業,著力解決未來優勢誰來種地,經過我近一段時間對這個問題的思考,我覺得有三個方面的因素一定要統籌地考慮解決,首要地要提高廣大農民的水平,真正使現代的青年,讓他們認識到以及農村經濟的發展給他們帶來的收入水平不比城市差,不比其他領域差,甚至要遠遠高於其他的領域,這樣他收入對他生活是一個基本的保障,這是一個最重要的基礎。
       第二個現在看來必須把提升農村農民的這種生活質量作為一個重要的攻堅目標,比如城市和農村大的區別在什麼?我家是農村的,我覺得可能有這麼三個方面:第一個就是我們目前居住的這種生活條件比城市要差得多,上下水不方便,廁所、洗澡,最基本的。基礎設施。這個是應該説是很值得我們去研究的一個重要的問題。比如北方地區如何實現冬季取暖、洗澡和上廁所,難的問題。比方説自來水供給問題,這都是最現實的。如果能使他們的居住和生活條件達到像城市的那樣,我説就增強了農村對他們的吸引力。
       第二個層面,改善他們的生活質量了,就是就醫和孩子的就學,這兩個可能是促使我們大多數新生代農民走出農村的很關鍵的一個問題。有的人他已經看到在城市的收入並不一定比農村高,但是他為什麼?他就希望他的下一代要受到良好的教育,為什麼有一些人把老人都轉移到城市,他們就是希望他們的老人能夠得到像城市一樣的醫療,這個可能是最最根本的一個問題。所以我覺得改善他們的生活質量,第二個。
第三個就是要著力發展農村的文化生活,包括我們的體育健身、康樂、網絡、電影電視、圖書,這些消費市場提供的滿意度應該努力地達到人們最基本需求,只有這樣他的生活質量有保障了,那麼有生收入水平作為一個基礎可能就會好一點。
       第三個,還有一個,就是人們的經濟收入,生活質量達到一定滿足程度的時候,人們還要追求一種社會地位。那就是説他政治上要有一個説法,另外特別是在人人平等、城鄉平等這種最重要的需求上他會有一個得到滿足的程度或者過程。所以在這方面就是需要我們黨和政府在加強對農民的一些典型人物的宣傳,政治待遇等落實,這方面也確實要做。現在我們已經欣喜地看到去年出臺的這個代表法,提出了人人平等、區域平等、民族平等這麼一種重要的立法理念,這次人代會又就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選舉工作提出了具體的辦法,貫徹三個平等方面應該説有一個很大的進步。我覺得這個方面就是體現、尊重和提高農民政治地位重要標誌。
       我覺得如果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那麼會使一些新生代的農民能夠留在農村,當然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我們並不是説要使所有的農民,包括新生代農民都留在農業的領域,因為畢竟。城市化建設需要有一部分人先走出去,所以如何處理這個還得需要尊重農民的意願,還要積極地進行,合理的引導,有序的流動。

 

熱詞:

  • 央視網
  • 視頻
  • 代表委員面對面
  • 丁萬明
  • 市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