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媒體披露總理記者招待會提問機制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13日 02:1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京華時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京華時報 2011年03月15日 報道

  昨天,全國人大會議閉幕後,溫家寶總理在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回答中外記者提問。本報記者張斌攝

  昨天上午10時,人民大會堂三樓金色大廳,一年一度的總理記者招待會準時舉行。

  這是溫家寶總理第二屆任期內的第四場記者招待會。600余名兩會記者獲得邀請,親臨招待會和總理見面。

  誰拿到了請柬?誰能獲得提問機會?記者們關心什麼問題?總理如何作答?梳理溫家寶總理本屆任期內的4次記者會,本報為您解答總理記者招待會的這些基本問題。

  問題1 誰拿到了請柬?

  路透社駐中國首席記者林洸耀已數次走進人民大會堂三樓的金色大廳。

  白底紅字的邀請函上,寫著大會新聞發言人李肇星的邀請,“茲定於2011年3月14日(星期一)10點邀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人民大會堂三樓金色大廳會見採訪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的中外記者並回答記者提出的問題,請出席。”

  今年,已是林洸耀參加的第14個中國兩會。他已記不清是第幾個總理記者招待會。

  去年,他第十個得到了提問機會,將“是否擔心中國在美國的國債安全”的問題,拋給了總理,並在會後寫了題為《和中國總理談心》的文章。

  總理記者招待會,成為兩會的休止符,亦是各界對兩會議程的最重要期待之一。

  新華社新聞研究所曾在2004年就民眾對兩會的期待進行調查,總理記者招待會緊隨總理政府工作報告位居第二。

  1991年6月,國務院總理李鵬受七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新聞發言人周覺的邀請,首次成為兩會記者招待會的主角。自此,兩會後舉行總理記者招待會便成慣例。1991年至今,已舉辦過16次。

  李鵬任期內,總理記者招待會持續時間較短,內地、港澳、台灣和外媒各有一次提問機會。從朱鎔基任期開始,總理記者招待會不僅成為兩會的重頭戲,而且成為向全世界展示中國政策和主張的窗口。招待會時長也增加到兩個半小時左右,提問媒體數量在13個上下。

  每年的總理記者招待會,均以人大新聞發言人的名義,向總理和記者發出邀請。

  像林洸耀一樣,參加兩會報道的外媒,幾乎每家都能拿到至少一張總理記者招待會的請柬,這張白底燙金字的請柬,需和兩會採訪證件一起使用,才能在嚴格的安檢程序後,進入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

  以2007年為例,在大會發給記者的750張請柬中,港澳臺地區記者200張,內地記者200張,而國外記者佔了350張。

  總理記者招待會的籌備方之一,全國人大新聞局有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設置總理記者招待會的最初之意,是提供一個採訪機會給境外媒體,讓其更多地了解中國的內政外交政策,因此,在請柬發放時,會更多照顧外國媒體和港澳臺媒體,在場地有限的前提下,很難滿足每一家境內媒體的採訪需求。

  即便是林洸耀所在的頗有影響力的路透社,每年也僅能拿到一張請柬。

  問題2 誰能獲得提問機會?

  記者招待會的主持人,就是大會的新聞發言人,由其“點將”提問的媒體,招待會亦是以其名義向總理和記者發出邀請。

  最近三年,這一角色由原外交部部長李肇星擔任。曾任駐美大使、外交部長的李肇星,在外媒中頗有人緣。

  據全國人大新聞局介紹,歷年大會的新聞發言人,均由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主任委員擔任,多年來形成慣例。而外事委員會主任委員一職,多由退休的外交部官員擔任。

  之所以如此安排,是因為“總理記者招待會一開始的設立初衷,更多的是為了招待國外的記者,讓其了解我國的內政外交政策”,外交官員的專業顯然更勝任這一角色。

  在溫家寶本屆任期的4次記者招待會上,林洸耀服務的路透社連續兩次獲得提問機會。外媒中,4年中獲得兩次以上提問機會的,還有英國《金融時報》、法國的法新社、美國的《華爾街日報》和德國的德新社等,涵蓋了歐美主流媒體和通訊社。

  林洸耀認為,從效果看,這些影響力巨大的主流媒體,將中國總體的形象和中國的政策介紹給了世界。

  據本報記者統計,本屆政府已召開的4次總理記者招待會,每次招待會的持續時間大約兩個半小時左右,提問媒體數量在13個左右,4次共有50個提問機會。54%的提問機會給了外媒,港澳臺獲得的提問機會是15%,大陸媒體的提問機會是31%。

  每年均有一家台灣媒體和香港媒體獲得提問機會。大陸媒體中,連續4年均獲得提問機會的是《人民日報》和中央電視臺。新華社和中央人民廣播電臺4年中有3年獲得提問機會,中國新聞社和《中國日報》各獲得一次提問機會。

  來自台灣《遠見》雜誌的楊泰興向本報記者介紹,其所供職的媒體,共派出5名記者前來報道大陸的兩會,而台灣報道兩會的記者人數,則有50余名。一般每個媒體都能得到一張參加記者招待會的請柬,但其所在媒體很少有提問的機會。在台灣,《遠見》雜誌的定位,類似于大陸的《新世紀週刊》。

  問題3 記者關注什麼問題?

  每年的記者招待會上,中國的經濟發展走向、人民幣匯率、西藏問題、台灣問題、中美關係問題、中日關係問題、人權問題、香港問題以及總理的自我評價等,都是記者們最關心的問題。

  有的問題頗為尖銳。

  例如,在背景複雜的2009年記者招待會上,敏感的西藏問題便屢被提及。這一年的兩會期間,在西藏發生了“314”打砸搶事件。

  第五個獲得提問機會的英國《金融時報》記者便提出“從上周以來,在西藏地區以及包括西藏自治區以外的其他藏區,安全措施得到了空前的加強。有鋻於此,這是否意味著中國在該地區所實施的政策存在著嚴重的問題?”的尖銳問題。

  面對這個問題,溫家寶總理並沒回避。他説:“憲法和民族區域自治法保障了西藏人民的自由和權利,特別是宗教信仰自由。西藏的安定和西藏的繼續進步,恰恰説明我們政策的正確。”

  不同年代的記者招待會,記者們提問的焦點也有諸多不同。

  據《瞭望東方週刊》報道,李鵬任總理的兩屆任期內,共在兩會記者招待會上回答了124個各類問題,經濟問題20個,佔16%。此外,在回答年度展望和上年度總結這類問題時,經濟工作也是總理們論述的重點。李鵬總理回答的經濟問題中,比例最大的是價格體制改革和國有企業改革。朱鎔基任總理的5次兩會記者招待會共回答了73個問題,經濟問題21個,佔28%。而朱鎔基總理回答的21個經濟問題中,金融體制改革問題有10個,佔據了半壁江山。

  路透社的林洸耀認為,媒體對總理記者招待會的關注點,取決於媒體自身的讀者定位。他所供職的路透社,財經和政經是主打産品,以金融界的決策者為主要的讀者群,因此,其更為關注經濟問題。“隨著中國經濟影響力的提高,中國的一個決策,會對世界的證券市場産生影響。”

  問題4 總理怎麼回答?

  總理記者招待會,一般只有總理本人出席。

  逢換屆年,其也會邀請所有的副總理參加。2008年,4位新當選的副總理李克強、回良玉、張德江、王岐山便和溫家寶一起出現在了本屆政府的首場記者招待會上。

  即便出席,副總理也一般不回答問題。就在2008年的記者招待會上,德新社記者曾專門向副總理李克強提問,“我們都知道您在中國政治生活當中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今後可能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您是否可以簡要地談一談您的政治理念和信念?”

  這個問題被大會新聞發言人姜恩柱以“今天是溫總理回答記者們的提問”為由攔下。

  總理記者招待會的籌備工作,主要由全國人大新聞組、總理辦公室和外交部協同。“肯定會對輿論關注的焦點問題進行提前的預判,並提前做一些準備。”全國人大新聞局有關負責人向記者透露。

  記者招待會前,總理也會通過各種途徑了解當下輿論的焦點。

  2007年,溫家寶上屆任期的最後一次記者會,他自己説了這樣的開場白,“這次兩會受到全國人民的廣泛關注,單就互聯網上向總理提問題的已經超過10萬條,點擊的人數超過2600萬人次。我昨天瀏覽了一下,有一個網民寫道,説總理的心究竟同我們有多近?他在思慮什麼?其實,就在昨天下午,我收到了一個代表轉來的一所小學的學生寫給我的信。儘管再忙,我還是用毛筆親筆給孩子們回了信,鼓勵他們茁壯成長。”

  面對境內外媒體不乏尖銳的問題,總理們也表現出了不一樣的答問風采。朱鎔基以敢於直言的雷厲作風,深得媒體讚賞。溫家寶則以理性溫和、不回避尖銳問題的“詩人”風采示人。

  在今年的記者招待會上,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記者針對政治改革的發問,被認為是“最尖銳”的問題之一。

  對此,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給出的回答是,“當前,我以為最大的危險在於腐敗。而消除腐敗的土壤還在於改革制度和體制。我深知,國之命在人心,解決人民的怨氣,實現人民的願望,就必須創造條件,讓人民批評和監督政府。”

  本報記者劉薇

熱詞:

  • 溫家寶
  • 總理記者招待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