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張瑩兩會速遞]謝彬如:地方領導文化理解力決定其文化發展基本態勢

專訪全國政協委員、貴州省文化廳副廳長謝彬如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11日 19:1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絡電視臺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2 45df71c141ef40d7a7d102fbf71ed972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國網絡電視臺消息(記者張瑩)3月11日,中國網絡電視臺記者專訪全國政協委員、貴州省文化廳副廳長謝彬如。以下是文字實錄:

        主持人:各位網友大家好,歡迎收看中國網絡電視臺兩會特別節目《張瑩兩會速遞》,本期節目我們邀請到的嘉賓是全國政協委員,貴州省文化廳副廳長謝彬如。
       
        主持人:謝委員:您好。謝委員我們知道,貴州是一個少數民族聚集的一個省份。民族文化發展的條件是非常豐富的,我們現在也在談文化走出去,那麼您覺得貴州的民族文化走出去有哪些優勢,或者説還有沒有一些問題、困難?
   
        謝委員:你提的這個問題是個非常好的問題,也是我們經常在思考的問題,因為咱們談貴州的文化要走出去,咱們優勢在哪,實際上就是民族文化,因為貴州是一個多民族的省份,咱們的民族成分有48個,然後國務院給咱們定的主體少數民族有5個,因為貴州歷史建設的過程和其他省不一樣,因為貴州建省建得很晚。到明年才600年,建省的時候都是從周邊的省份劃了一些地方到貴州來,這樣的話就産生了一個很好的結果,就是説很多地方的文化,已經消失的文化在貴州比較完整的保留下來了,這個就成為咱們很好的資源。因為貴州咱們知道,發展比較滯後,滯後有滯後另外一方面的效應。就是説我們開放晚,先開發,但是我們的民族文化這一塊資源比較完整的保留下來了,這個就成為我們的優勢。貴州的民族文化要走出去,就是説這幾年,我們把它作為的宣傳貴州,推出貴州,推動貴州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的一個重要的方面,如何利用民族文化來打造貴州的文化品牌,塑造貴州的文化形象,那麼這幾年我們做了很成功的嘗試。比如説大型的民族購物,這幾年跑了世界上20個國家和地區,又在國內大概20多個省市進行巡迴演出,成為了貴州打造文化藝術和推動文化産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品牌。這是一個方面。

        另外一個方面,我們是貴州的民族文化。但是這個裏面咱們説利用咱們優勢這種開發和推出品牌的時候要注意一個問題,就是開發和保護的問題怎麼做,這是一個堅決的矛盾,也是目前對民族文化的態度方面一個很重大的問題,就是説怎麼保護民族文化,要保護它的源,把源頭完整地保護下來,然後在開發的過程當中,不管我們怎樣對它進行創造,創新,它實際上是一個流,不管發展到什麼程度,當我們順著這個流追根溯源的時候,可以追到這個源頭上來,知道我們的民族文化本來就是這麼一個形態,但是怎麼發展,怎麼傳承到今天的,源和流的關係在保護開發當中,怎樣把它處理好,這是我們必須要值得我們思考的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主持人:文化也要走出去,但是千萬不要有這種破壞行為在當中,一定要保護好我們很多這種原始的東西。
   
        謝委員:對,不能專門為了走出去而走出去。
       
        主持人:明白,剛才您也談到了貴州民族文化走出去的一些優勢跟劣勢,我們也知道貴州省在打造民族文化工程方面也做出了很多具體的工作,比如具體實施了7個一的民族文化工程,分別從民族文化史,民族文化館,民族文化歌曲很多方面來具體發展我們的文化。您能不能簡單給我們介紹一下這些具體工作的開展。

        謝委員:因為咱們談到這些工程,實際上都是貴州民族文化當中的閃光點,咱們説貴州的民族音樂,民族舞蹈,民族戲劇,民族服飾,民族工藝,包括它的一些銀飾頭飾這些,都是我們能夠把它物化為,包括旅遊産品,藝術作品推出去,包括展覽,展示,表示這些,咱們是民族文化都具有代表性的東西,所以咱們把它集中起來,打造這個民族文化品牌的時候,實際上既宣傳了對民族文化,又通過這些文化的東西來帶動貴州民族文化産業的發展,所以這個是我們要抓的一個重點,通過這個東西來推動咱們民族文化的保護。這個是有很大的相對性的東西。民族群眾看見了咱們的民族文化,把它物化為藝術産品的時候,可以帶來實際利益,他們也會很自覺地把他們的民族文化的保護,來放到自己行動當中,我既保護了這個文化的源頭,又因為文化産品的開發,而使我們推動了我們的旅遊事業的發展,帶動了咱們經濟的發展,我想這個對於群眾來説,對於社會發展來説,都是很有好處的東西。
 
        主持人:您曾經也説過,説在建設文化強省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不能由一些地方和部門領導的喜好好惡來建設,在現實中您覺得這種情況存在的情況多嗎,怎麼去杜絕這樣的事情發生?
   
        謝委員:這樣的情況不僅多,而且很普遍,因為我們長期以來對文化建設沒有一個,首先從國家層面的法律,比如做一個文化發展的促進法和基本法,或者一個地方要制定文化的法規法律來保證這個地方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時候,有一個可以遵循的法律上的東西,我們沒有。這次提案當中就提了這樣一個問題。文化怎麼發展?就和地方的黨委政府的領導的素質關係很有關係,你比如説我的文化素質比較高,我喜歡藝術,這個藝術形式在這個地方就一定能夠得到很好的發展,我喜歡戲劇,我就會用我的主觀努力來推動這個地方的戲劇發展,我喜歡音樂,也是這樣。如果不喜歡,不了解,然後別人跟我談這個地方的藝術怎麼發展的時候,我不了解它,這種時候我怎麼辦,地方的文化怎麼辦,所以以前就常常有這麼一種現象,就是説我們有一些幹部的事例當中,就説3天不吃飯就要死人,三年不看戲,也不會死人,這是一個很普遍的心態。所以我就説,地方領導,地方黨委,地方政府對文化理解力的高下,往往決定我們這個地方文化發展的態勢,這個是很普遍的,多少年都是這樣。所以就是立法,要法律來規定,我們在推動經濟社會法律當中,文化應當怎麼做,必須怎麼做。第二個提高咱們各級領導,尤其是一些主要官員的文化素質,這裡很重要,我們現在培養出來的,包括大學生也好,包括一些官員也好,可能有知識,可能懂科技,有知識不一定有文化,那麼講的文化主要是一個人的審美素質,沒有對藝術的理解力,不知道這個藝術是一個文化土壤上面的一個集中表現。咱們在談到文化藝術的發展,就往往會把它只看成是唱也唱了,跳也跳了,這個和經濟有什麼關係。但是忘掉了審美素質的提高,是人的文明素質的提高,一個地區是這樣,一個民族是這樣,一個人也是這樣。
       
        主持人:它可能是一個潛移默化的影響,對於我們民族未來的發展。

        謝委員:對,是這樣。
   
        主持人:我們也看到您在今年年初的時候也説到,一定要嚴格區分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一定要防止把文化建設不加區別地來打造成所謂的新的産業,那也想問問您,您覺得怎麼區分這個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呢?
       
        謝委員:對,實際上這個是我長期以來非常擔憂的大的問題,因為我做這方面的研究,我也出來一些數據。就是説我們現在有一個傾向,就是什麼,談到文化建設的時候,沒有弄明白文化在我們中國文字和語言的運行當中,是一個形而上學,是一個在導的東西,是一個以文化人的東西,所以我們談到文化建設的時候,很少,中國歷史上很少把它和經濟聯絡在一塊,但是現在因為社會的條件不一樣了,咱們談到文化産業的發展,也可以成為推動文化發展的方式,但是我們要避免一個什麼傾向呢?我們把推動文化建設的重點放在了推動文化産業建設上面,來判斷文化發展的一個指標體系,常常會用經濟發展的一個指數,包括GDP的貢獻這些來作為它的衡量標準。這裡面就會有一個文化發展的最終目的是什麼,一定是作用於人,以文化對人的素質的提高,所以文化事業,咱們現在談是由國家來承擔對它的發展的責任的文化建設發展這一部分,文化産業,是應該適用市場經濟,用經濟建設的方式來運作的那一部分。但這兩者究竟是一個什麼關係,我們打造文化産業有一個前提,咱們一定要有文化藝術的産品,文化藝術的産品靠什麼,就靠咱們對應文化這種感悟和創造力,創新能力來推出的文化藝術産品,有了文化藝術産品,咱們在産品的下端,咱們可以讓它在這個鏈條上面發揮作用,也就是説咱們在談文化藝術的時候,一定是文化當中可以藝術化和物化的部分,可以作為産業的資源,來打造文化産業,而不是文化的全部。所以我們擔心的就是説,在一弄的時候,我們很多地方在談到文化建設,文化發展,總是把文化和産業放在一塊,然後用搞經濟建設的方式,把文化建設和經濟建設推向同一條道路,這個將來得到的結果一定不是我們想要的結果,而且對文化建設一定是一種很大的摧殘。
   
        主持人:所以這兩項一定要堅決分開。
   
        謝委員:對,一定要分開。
   
        主持人:那您對文化建設有沒有什麼自己的建議?
   
        謝委員:有,因為咱們搞了多年的文化,這輩子都搞文化了,幾十年了,咱們談到文化建設的時候,咱們應該有一個判斷的指標體系,但是我們現在沒有,就是我們判斷一個地方,一個地區的文化建設,究竟好不好,一定看這個地方的文明程度,這個精神文明建設的程度,社會風氣的程度,這個社會成就的程度,老百姓的素質提高的程度,包括一些比較細的指標,平均每一個人一年讀多少本書,咱們犯罪率,在這個地方的社會風氣,一定是用這個指標,這是個定心的東西,而不是其他的東西。所以文化建設一定是這樣,但是如果我們沒有注意這個問題,咱們學了多少文化,打造多少文化産品,文化産品對我們GDP有多大貢獻,但這個地方的社會風氣壞下去了,這個地方的人的素質並沒有提高,文明程度並沒有提高,大家站出來的社會…程度仍然在這個群眾當中竟然會受到詬病,咱們就説這個地方的文化建設一定沒有打好。所以我説了這個意思就是,咱們一定有一個判斷的標準和指標體系,所以我呼籲咱們的全社會,尤其是很多的專家,關心文化建設的時候,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從上到下,咱們要出臺一個衡量文化發展的社會指標體系。這個課題很多年前就在提這個問題,提出來這種指標體系是可以建立的,就用這個地區的社會發展的一個綜合指標,咱們就可以做出一個,甚至可以比較量化的標準來判斷文化發展,究竟是做好了還是沒有做好。
       
        主持人:好的,非常感謝謝委員關於文化發展方面給我們帶來的相關的建議,那我們本期節目就到這兒,再見
        
        謝委員:再見。

 

熱詞:

  • 央視網
  • 視頻
  • 點播
  • 謝彬如
  • 張瑩兩會速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