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袁熙坤委員釋提案的內涵:用藝術提倡環保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11日 13:0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政協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3月5日下午,筆者約好和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著名環保藝術家袁熙坤先生見面。當筆者來到袁熙坤常委開會的酒店時,看見他正在學習溫家寶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看見筆者後他興奮地拍了我的肩膀,喜不自禁的説:及時雨啊!生態文化得人心了。筆者低頭看去,只見報告上有幾句話下面用紅、黑兩色筆畫著頗具藝術色彩的波浪線:“今年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以及直轄市和省會城市開展細顆粒物(PM2.5)等項目監測,2015年覆蓋所有地級以上城市”、“嚴格保護江河源、濕地、湖泊等重要生態功能區”、“大力發展高端裝備製造、節能環保、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産業”。

  據袁先生介紹,“補天”、“救水”和“護地”這三個富於藝術性的詞彙,分別代表著他在全國政協委員任上多少年來持續關注的問題,更是今年他提案的關鍵詞。

  首先,袁常委提案的關鍵詞是“補天”,此詞出自其雕塑作品《女媧補天》。這尊雕塑是為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聯合世界海關組織和亞太地區各國海關在亞洲和太平洋地區打擊破壞臭氧層物質走私的“補天行動”而創作的,目的是喚起人們對“保護臭氧層、減緩氣候變化”的重視。而在提案中的“補天”也圍繞著“抑制溫室氣體升高和防控PM2.5污染”問題展開。在袁熙坤看來,抑制溫室氣體升高和防控PM2.5污染是一件關係到民生和社會的大事,我國政府在哥本哈根世界環保會議已做出鄭重承諾:到2020年我國單位國內生産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2012年我國環保工作會議上,PM2.5監測時間表正式出臺。要解決抑制溫室氣體升高和防控PM2.5污染,根本途徑是開發使用我國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醇、氫等新的清潔能源取代污染嚴重的石化能源,這已是袁先生連續12年就發展新能源汽車進行的第6次提案。

  袁常委提案中的第二個關鍵詞是“救水”。此前,袁熙坤的“救水”都是以“大規模”、“高調”而著稱於世,比如20世紀90年代末期,袁熙坤曾多次詳細介紹滇池污染的情況及雲南積極治理的決心和採取的行動,最終促成了世界銀行給當地政府治理滇池的數億美元貸款;2000年5月和2001年5月,袁熙坤分別到撫仙湖和夜郎湖考察湖水嚴重污染情況,先後委託新華社記者寫出調查報告反映給有關部門,受到當地政府的高度重視,兩省均採納了袁熙坤的相關建議,加強了兩湖的污染治理,隨後兩湖的水質均明顯好轉;今年2月17日,在三亞“拯救我們的海洋,我們的未來”主題海洋之夜特別設置的拍賣活動中,袁熙坤捐贈世界自然基金會的雕塑《極地之急-北極熊》和《三人行-孔子》分別拍賣出90萬元和120萬元人民幣……但這次提出“救水”,袁熙坤卻採取了“低調”行為:他提出《為瓶裝水做個記號,節約每一口水》的提案,其主要目的是杜絕參加會議者將飲用一部分的瓶裝水被遺棄而造成飲用水的浪費。早在10個月前,袁熙坤就已經大力推廣“為瓶裝水做記號”活動,社會反響良好,並陸續得到了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世界自然基金會、2014年南京青奧會組委會、中國環境與健康宣傳周活動領導小組、北京市旅遊委等機構的支持和加入。

  袁常委提案中的第三個關鍵詞是“護地”。今年政協會上,他提出一份《關於黃、渤海域的灘塗濕地保護》的建議書。文中指出:中國黃、渤海的潮間帶擁有世界上最廣闊和富饒的灘塗濕地體系。這些灘塗濕地具有極高的生態、社會、經濟價值。在袁常委看來,妥善保護好中國黃、渤海域乃至全國生態價值最高的灘塗濕地是一件造福國民、惠及世界的大事。這些美麗、富饒而且珍貴的灘塗是一筆豐厚的自然遺産,而在這裡實現人與海洋的和諧共存是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海洋大國的國際形象的極佳詮釋。而現實是,在缺乏科學指導和有效控制的情況下進行的圍填海活動,導致灘塗濕地生物多樣性、近海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並引起一系列生態問題。為此,袁常委呼籲:儘快在對海域的自然、社會和經濟屬性進行科學論證的基礎上,參照耕地的保護力度,選劃黃、渤海10%的潮間帶灘塗濕地進行嚴格保護的同時,立即採取行動,對河北、江蘇、遼寧三塊國際高度關注的高保護價值灘塗濕地實行有效管護。

  三個富於藝術性的關鍵詞代表著袁先生多年來從事環保工作的三種具體形式。其本來目的是用自己的藝術喚起越來越多的人對全球生態的關心和保護。作為一名造型藝術大師,袁熙坤將自己的藝術融入環保問題已經有相當長的時間了。多年來,他的“用藝術、用想象力代言環保”行動已經得到了國內外的充分肯定。例如在2007年,他創作的環保雕塑《極地之急:北極熊》曾引起轟動。該作品捕捉的場面是北極一頭北極熊母親帶著自己的兩個寶寶擠在一小塊浮冰上不知去向何方的瞬間,以此號召人們關注溫室效應。他先後在全國60多個城市製作《極地之急:北極熊》、《森林守護神:虎》、《一桶水洗一輛車》、《環保寫照》、《女媧補天》等環保公益廣告,向社會宣傳環保使命,共投入資金800余萬元。他的環保藝術將感動傳遍了“地球村”的每一個角落,《極地之急:北極熊》微縮版成為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授予2009年度“地球衛士獎”獲得者的獎盃;為表彰他多年來以藝術家的社會責任感推動環保理念在全球傳播,2010年7月,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授予袁熙坤“環保藝術大師”的殊榮;2011年,他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水環保公益人物”獎。

  除了用藝術提倡環保,袁先生對於環保教育工作也頗有心得。蘇東坡的“粗衣飯飽,無災少病,不造冤孽,乃為至要”一語對他的影響很大。在袁熙坤先生看來,談環保一定要結合百姓的健康和民生。主張科學發展的今天,要教育年輕人的消費觀——倡導一種科學的消費方式,那就是從實際出發,要充分考慮生態環境的承受能力,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袁熙坤先生對於環保藝術的追求來源於他對大自然的熱愛。因為在他的心目中,藝術和自然是交融關係,藝術的最高追求是真善美,其中真排在第一位。用他的話來説,“大自然和智慧在任何時候都不存在分歧”。他幾十年如一日地致力於環保工作,他的作品多以體現自然界的生機為主題。作為聯合國首任環保藝術大師,一個生靈,一個中國人,一個政協委員,袁先生決心要用畢生的精力做自然的義工,並團結海內外的每個有識之士,讓低碳生活進入每一個家庭,因為這個地球不是從我們父輩那裏繼承來的,而是向兒孫借的,我們不能給兒孫留一個沙漠、一個垃圾堆、一片汪洋!我們絕不能去吃魚翅啃虎骨,要讓不同膚色、不同地域、不同制度的小朋友看到在東方的文明古國有一大批雅士,對他們還是負責的。這樣,我們就可以團結到一大批有生力量。這種因果關係,充分證明了賈慶林主席倡導的“以建設生態文化為引領,大力發展綠色經濟,不斷把生態文明建設推向前進”論斷的正確性,同時也為建立廣泛統一戰線工作作出貢獻。(曉明 張超/文)

 

熱詞:

  • 袁熙坤
  • 統一戰線工作
  • 生態文化
  • 重要生態功能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