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溫儒敏:課改和高考應相生相剋 不能過分理想化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07日 06:5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近日,修訂後的義務教育階段各學科課程標準正式頒布,其中,語文最受關注,語文教育改革問題也隨之再一次成為社會熱點。新課改已經推進了10年,但社會對語文教育的批判聲一直不絕於耳,每到高考前後,由高考作文引發的批評聲浪就達到一個高潮。十年教改,語文教育有哪些得失?語文教育改革難在何處?此次語文新課標的修訂隱含了哪些改革信號?就這些問題,中國青年報記者採訪了語文標準修訂的召集人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山東大學文科一級教授溫儒敏。

    主管部門要重視

    課改與考試“兩張皮”問題

    記者(以下簡稱記):新課標公佈後,語文教育改革再一次成為社會熱點問題。這一方面體現了社會各界對語文課改的高度關注,另一方面也表明人們對語文教育還有不滿意的地方。新課改已經推進10年,您能否總結一下10年來語文教改取得的最大突破是什麼?

    溫儒敏(以下簡稱溫):課程與教學觀念上有很多爭論,但很多新的東西開始深入人心。像“以人為本”,重視學生整體素質發展,注重學生身心健全發展,以學生為主體,啟髮式學習,注重基本能力培養,等等。這些觀念,過去也提到過,但這次通過課改,從理論到實踐集中強化提倡,正逐步得到普遍認同,在許多學校不同程度上都有改進。這次課改激活了對於問題的認識,社會對教育必須改革有了共識,這是毫無疑義的,也可以説是課改最大的收穫。

    記:從2002年左右開始的語文課程改革被人們賦予了很多期許,但效果好像不是那麼顯著。您認為十年課改未能實現的目標有哪些?

    溫:課改原來設計的某些“亮點”的確沒有得到體現。比如高中課改,希望學生學得主動,有更多的選擇,就設計了必修課與選修課,必修課佔1.25學年的量,其餘是選修課。這是很大的改革,是“亮點”。可是,真正按照新課標要求開設多門選修課的學校恐怕不多。有些學校1.25學年必修課學完後,馬上轉入高考復習。

    另外,高考和中考仍然是“指揮棒”。從課改的理論上説,就是要挑戰現行應試教育,改變高考與中考的“指揮棒”現象。應當説,有所衝擊,有一定的突破。比如,有些省市改革中考的力度較大,不是單純看一次中考成績,而是同時參考成長記錄與平時成績。但是實施起來也有很大困難。主要是家長都瞄準重點高中,競爭加劇。高考呢,這些年也有些改進。但目前高考與課改的關係不明確,還是“兩張皮”,很多問題便由此産生。

    我覺得主管部門對此不夠重視,你這個部門抓課改,他那個考試中心不怎麼動,不是配套進行。“兩張皮”的問題不解決,課改很難順利推進。

    名校升學率潛規則

    有時比紅頭文件管用

    記:課改很多亮點未能體現,目標沒能實現,問題出在哪?

    溫:課改碰到的阻力太大,舉步維艱。説到底,這一切是因為社會競爭加劇,矛盾轉移到教育。從已經進入課改的地區學校情況看,現在碰到的阻力是非常大的。這跟國情有關。這些年大學不斷擴招,升學率大幅提升,可是升學競爭也就是瞄準名校的競爭愈演愈烈。許多地區還是把高考考上名校學生的多少,作為衡量教學水平最主要的指標,排行榜把許多校長老師壓得喘不過氣來。當下的教育,本質上是一種單一標準下的淘汰教育,小學中學乃至幼兒園,很大程度上都是瞄准將來的高考,於是大家都不得不朝著這個單一模式去培養孩子。你素質教育講再多,碰到高考這個實際,就虛化了,誰都不敢怠慢高考。

    這只是問題的表面。如果從深層次看,還有更重要的原因,就是社會轉型。由於市場化的影響以及社會層級利益分配的不均衡,造成了普遍的心理緊張,這種緊張折射到教育領域來了。家長考慮的是孩子今後的出路,他們肯定把這個問題放到第一位,所以即使承認課改必要,也總是擔心會耽誤孩子考試。這就是現實,是很無奈的民意呀。我們不能不正視這種民意。

    記:我是70後,我上學的時候,同學們並不討厭語文課,我們的語文課上得挺活。但現在,改革進行了10年,老師也培訓了一輪又一輪,怎麼語文課變得越來越刻板了呢?學生的語文素養沒見到更大的提高,簡單的應用也似乎出現了問題,請您分析一下,問題到底出在什麼地方?

    溫:還是因為高考和中考的競爭比以前更激烈了。升學率,特別是名校的升學率,成了硬指標潛規則。潛規則有時比紅頭文件管用。即使政府規定不讓在中考與高考的結果方面排名,事實上誰不在排名?學校和師生的壓力是非常大的。很多老師心裏知道課改提倡的那一套很好,可是不敢用,是“可愛而不可用”,只好先對付考試。

    課改不能和高考對著幹

    記:很多人都説,教育改革最大的障礙是高考,語文也不例外,大家形容語文教改是在戴著鐐銬跳舞。您怎麼看?

    溫:“戴著鐐銬跳舞”指的是放不開手腳,難辦。也可以有另一種理解,就是正視高考這個現實,在這種體制下,不是無可作為,要讓學生考得好,又不至於把腦子搞死,興趣搞無。這就要有些平衡,有水平的老師懂得平衡。所以教師的水平至關重要,當然還有事業心和職業操守,有水平,又有心,學生就受益。

    記:在我國目前人口眾多且教育資源分佈極為不平衡的情況下,高考還會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存在著。您曾經説過,語文的改革要在高考的框架下進行,能走多遠就走多遠。請您分析一下,語文教育改革與高考之間的關係,在高考繼續存在的前提下,如何調整改革,同時,為了適應當前全面的改革,語文高考這個環節最需要作出什麼樣的調整?

    溫:我曾提出,課改和高考中考應當“相生相剋”,這也是平衡。“相生”就是共存,“相剋”就是互相有矛盾,又互相促進改革。為何要“相生”呢?説到底,課改目前還得在中考和高考的框架下進行,不能過分理想化,以為可以和高考對立起來,獨立推進。在中考和高考框架下課改能走多遠,就儘量走多遠。

    現在有一種看法,好像課改就是要完全摒棄應試教育,就是要改變高考中考帶來的一切負面影響,就是和考試對著幹。這不符合實際,也無濟於事。完全不考慮高考,甚至忌諱談高考,這樣的課改是脫離國情,脫離實際,不會成功的。家長和老師也不會聽你這一套。所以課改怎麼面對高考,和高考“共存”相生,又不被高考拖著走,恐怕要調整思路,想想辦法。高考不會取消,只能改革,事實上這幾年已經做了一點改革,但它既然是考試,就有基本要求,具體到教學環節,就需要高度重視,所以課改必須面對,但又保持一定距離。有平衡,就是進步,就是改革。不能簡單認為面對高考,就是站在課改的對立面。這種思路有問題。

    高考應當改革,“指揮棒”也可以發揮積極的作用。目前可以先改的,是命題與閱卷。拿語文高考來説,改進的空間就很大。現在知識性的考記憶的題目比以前少了,但閱讀理解還是很瑣碎技術化,很多題目不是考整體把握和理解能力,而是考如何精確判斷某些細節對錯。有些多項選擇題有意弄得雲山霧罩,一不小心就讓人踏入錯誤泥淖。説實在的,有的讓老師來做也膽戰心驚。

    當然,考試要有區分度,要講究一定的難度系數,否則拉不開距離,不好選拔。高考畢竟還有選拔功能。題目全都很“活”是不可能的。我的意思是即使講區分度,題目也別出得那樣拘泥于細節,“錙銖必較”,還是應當想辦法讓學生都能充分發揮,在發揮的程度上,去區分水平高低。題目太細膩死板,對“會考試”的學生有利,但不見得考出真的水平。這個問題能否改一改?

    舉例説,現在語文教學最大問題是學生不讀書,讀書少。那高考“指揮棒”能否指揮一下,讓同學們都喜歡讀書?我看可以試試。最近北京一所中學的語文試卷,其閱讀理解這塊就作了很大改進。他們不再出常見的那種歸納分析題,而是出選擇題。一本指定學生必讀的長篇小説到底讀過沒有?列出幾種情節框架(其中也有細部),讓學生選擇其中正確的一種。如果沒有讀過原著,只是看過節選,這種題目是回答不了的。我覺得這題目就出得好。如果高考語文也有這樣的題,不就可以往多讀書讀好書讀完整的書方面“指揮”了嗎?

    還有就是命題水平不高,閱卷水平也大有問題。現在困擾最多的是高考作文題,每年都引起社會關注,可是始終缺少認真的理性的研究和改進。我認為高考作文定位首先是考思維能力,然後是書面表達能力,兩者自然結合。可是這些年高考作文太過於注重文筆,而不太考查思維,在這種“指揮棒”下,造成作文教學也是只教文筆,甚至是應對高考的套式作文。我們的題目能否出得“智性”多一點,來抑制那種到處都是“揚起風帆”之類的“文藝腔”?先要改掉泛話題化命題和自選文體的考查方式,代之以加強限制性,明確要求文體的出題考查方式,明確給予材料範圍,杜絕考生套寫作文;改變考生片面追求文筆,“學生腔”“文藝腔”嚴重的傾向,增加思辨的內容要求;“指揮棒”多往理性思維靠一靠,有意識地考查學生撰寫規範的記敘文説明文議論文等的基本能力。

    另外是閱卷,也有很大問題,由於閱卷工作量大,補貼過低,不少大學老師不願意參加,就派缺乏教學經驗的博士生甚至碩士生去閱卷,閱卷質量不能保證,也影響高考的公正性。

    別讓“宿構作文”遍地

    記:當前中學的作文教學問題很大,如何改進?

    溫:現在很多中學的作文教學都是瞄準中考高考,主要是以範文分析為核心的文體“套路”的練習,但“套路”容易淪為“宿構”,結果“宿構作文”成風。模倣式的作文教學作為一種初級寫作教學的辦法,通過系統上課和反復練習,讓學生熟悉和練習寫作的基本技能,會有所收穫。但“倣寫”不是目的,滿足於“倣寫”,淪為應試的 “套路”和技巧,就走向反面,肯定束縛個性,形成空話大話假話連篇的“八股”。前面講的過分追求“文筆”,往往也和“套路”連成一氣,結果帶有“文藝腔”的“宿構作文”就遍地都是了。

    作文課和閱讀課一樣,需要氣氛,需要熏陶,需要不斷激發學生表達言説的慾望。無論什麼教學法,重要的是讓學生對寫作有興趣,應當想辦法營造一種氛圍,引起學生動筆的興趣,有了興趣就好辦。如果把作文課上成應試技巧課,完全納入高考或中考準備,那是很難引起興趣的。如果老師自己都很功利,對寫作沒興趣也沒感覺,那也不能指望學生對作文有興趣。應當讓學生感到學習寫作既是升學的需要,更是終身需要的一種能力和修養,是有趣的值得投入的本事。

熱詞:

  • 溫儒敏
  • 課改
  • 高考
  • 相生相剋
  • 理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