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伍皓:我更願意是一個“實踐者”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05日 19:3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青年時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伍皓,中國廳級官員開微博的吃螃蟹者。自躲貓貓事件以來,伍皓話題不斷、爭議不斷。在有些網友眼裏,他是華麗外表掩蓋的官員;在同僚眼裏,他是離經叛道的另類。近日,他在寧波接受“全國旅遊營銷雙年大獎”之際,評論週刊對話伍皓,一讀這位個性官員的心路歷程。

  伍皓:中共雲南紅河州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前雲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躲貓貓”案“網民調查委員會”首倡者。

  我要去紅河

  評論週刊:首先恭喜您主導的《我要去紅河》獲“全國旅遊營銷雙年大獎”。請談談這首歌曲出爐的背景,及這個獎項對紅河的意義。

  伍皓:這首歌是全國首支微博原創歌曲。

  紅河旅遊資源豐富、文化生態多元,其獨特的歷史文化更是雲南其他州市不具備的。紅河現在不太有名,但在百年之前卻是赫赫有名,且是開中國風氣之先的地方。在中國近現代史上,紅河對國家走向現代、走向共和發揮了重要作用。鴉片戰爭後,紅河被法國殖民者開闢為通商口岸,成為最早對西方開埠的城市之一。今年是辛亥革命100週年,在武昌起義之前,有一場真正由孫中山、黃興領導的起義——河口起義,起義所在地河口正是今天紅河州下面的一個自治縣。武昌起義時孫中山等人尚在海外,就是因為河口起義失敗遭清政府通緝,所以説河口起義是武昌起義的先聲。清帝遜位,袁世凱竊取勝利果實,蔡鍔在紅河打響護國運動的第一槍。抗戰時期,紅河是西南聯大文法學院所在地,成為當時中國文化的中心,朱自清、聞一多、陳寅恪、馮友蘭、錢穆等一批大師級人物就居住、從教于紅河。

  紅河現在之所以沒落了,是因為它一直處於戰區,它是中越自衛反擊戰的前沿陣地,經濟發展滯後,交通設施落後。另一方面,紅河一直是雲南主要的工業基地,礦産資源豐富,錫産量世界第一,個舊號稱世界錫都,雲銅、雲鋁、昆鋼等大企業的生産基地都在紅河,所以旅遊、文化産業長期被忽略。隨著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旅遊業、文化業也提上了議事日程。從整個雲南來講,老的旅遊熱點地區,大理、麗江、西雙版納等地,遊客已不再陌生,雲南需要尋找新的亮點、生長點,所以紅河應該崛起為雲南下一個旅遊熱點地區。

  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大力推廣紅河旅遊。對於傳播而言,旅遊和文化密不可分。文化有很多種,繪畫、美術、書法、雕塑、攝影等等,但這些屬於小眾文化。我們現在也在發展影視,爭取把紅河打造成“中華影視第一州”,但是電影電視投資巨大、週期特別長。於是,通過歌曲來宣傳紅河,便成為最佳的選擇。它具有短平快的特點,且具有大眾傳播基礎,所以我們選準了音樂作為突破口,實施了“音樂營銷紅河”計劃。

  我們選擇兩條腿走路,一方面繼續發展我們的民族風,同時我們提出還要新打造紅河音樂的流行風。我們計劃集中推出一批流行風格的紅河歌曲,在這一背景下,我們發起了全國首次微博徵歌活動,並最終出爐了這次獲大獎的《我要去紅河》。

  微博是閒媒體、圈媒體

  評論週刊:作為中國官員織微博第一人,請談談微博兩年多來的感受。

  伍皓:微博只是網絡的一種形式。對官員來説,首先要打破網絡神秘主義,改變怕網、懼網、避網的心理。網媒與傳統媒體不一樣,極具開放性、互動性,網友的意見、調侃、戲謔能夠直接呈現出來。對傳統媒體,受眾也有意見,礙于反饋弱、不及時,官員可以充耳不聞,但充耳不聞不等於不存在,官員必須改變掩耳盜鈴的心態。一個從不下水、不識水性的人,如果掉進水裏,後果就是被淹死。同樣的道理,不識網性,不懂如何與網民交流,後果也只有一個,網上任何一個風吹浪打,就會把一個幹部掀翻,結束其政治生涯,近年這樣的例子層出不窮。官員在媒介素養(特別是網絡媒介素養)方面亟待提升。

  很多地方,不可謂不重視網絡,但是普遍抱著“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的心態。平時不注意跟網民溝通、互動、交流,有事時才想起利用網絡來發佈信息,遭到網民的質疑與板磚是必然。政府與官員的公信力要通過辦實事、辦好事及長期與網民的互動交流才能建立。微博時代,官員更應該具備公眾意識。

  評論週刊:您的微博是以人的面目出現,非純粹的官僚面目示人。其他更多的官員開微博,放不下官僚的架子,一味地把官方文件搬到微博上,並站在道德的高地對網民“循循善誘”。這是不是目前官員微博、政務微博亟待改善的地方?

  伍皓:這涉及到技術層面的問題。很多官員不諳網民心理,板著面孔説話,網民當然不買賬,官員織微博須順應網民的表達習慣。絕大多數的時間,微博是“閒媒體”,輕鬆休閒、吃喝玩樂、支離破碎。事實上,微博並不適合發佈嚴肅的政務信息,也不適宜探討公共話題。官員個人不能代表所在的機構,發佈政務信息、探討公共話題,不但受眾並不感興趣,因為對多數外地網友來説,你那點政務活動離他們太遠。而且,官員個人發佈政務信息,也很容易違反組織原則,網友也弄不清到底是你個人的看法還是一級政府的意見。

  評論週刊:您總結了微博“閒媒體”的性質,那麼您覺得微博對於推動中國的民主進程是否有作用?微博與國外的社交媒體有很大的區別,很多人在微博上表達政治訴求、伸張個人權利,您何以認為微民對政務信息、公共話題不感興趣?

  伍皓:利用微博來討論時事政治,只佔微民的一小部分,主要集中于公共知識分子,沒達到大眾化的地步。一遇社會熱點事件,別看討論熱烈,卻僅限于這撥人。微博是培養網絡意見領袖的利器,國內最早使用微博的一批人,是twitter等國外微博網站上的用戶,國內新浪等微博網站發展起來以後,這批人就轉移過來了,他們捷足先登,成了微博世界裏的意見領袖,形成了自己的圈子。這就引出了微博的另一個特點——“圈媒體”。如果你是一名熱衷於匡正時弊、批判社會的知識精英,那麼圍繞你的粉絲也大抵如此,於是就形成許多主張各異的圈子、亞群體。微博是“圈媒體”,各大部落林立,各部落之間缺乏真正的溝通。

  對絕大多數微博用戶而言,微博是個“閒媒體”。就我個人而言,會插科打諢到底,同時不忘推介紅河!當然,我並非一開始就這樣,之前也參與各類熱點事件的討論。一條微博發出去,幾千條回復,滿屏的口水戰,消耗了很多精力。網絡溝通與親身溝通差異巨大,永遠是各抒己見、鴻溝難平,這是網絡的特性所決定的。最終,你會發現,所有熱點事件的討論沒有任何意義!事實上,中國既不生活在新聞聯播裏,也不生活在新浪微博的公知圈裏,對普通的中國人而言,他們更關心如何改善自己的生活。

  評論週刊:您認為國人對政治是普遍淡漠的,新浪微博只是形成了一個圈子文化,是一幫精英知識分子、意見領袖關注著政治進程。您依然認為,提高國民的生活質量是當下中國最大的民主?

  伍皓:無論經濟發展,還是民主進程、政治體制改革的推動,主要力量還是來自於體制內,而非靠微博等互聯網媒體的推動,一些知識分子提出的建議不切實際。現在對民主的推動力度非常之大,從文革走到現在,中國社會的開放度和自信度,舉世矚目,這就是一個民主化的過程。當然,中國的民主化進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作為溫和的改革者我不另類

  評論週刊:之前,您一直以改革者的姿態出現。通過今天的對話,感受到您溫和、理性的一面。您參加湖南衛視《岳麓實踐論》,國家行政學院汪玉凱教授對您作出了“矛盾的體制、矛盾的心態”的評價,您如何看待這一評價?

  伍皓:作為一名銳意改革的官員,我不主張言行出格、標新立異,我主張務實地去推動中國社會的點滴進步。我曾經講過改革者的三種模式及前途:第一種,完全個性化的官員,靠個人魅力與魄力推動當地發展,不可被複製,別的地方沒法學,對本地也存在人走政息的現象;第二種,不僅無法複製,甚至有可能被復辟,這樣的改革可能在幾十年以後是大勢所趨,但在當下,嚴重脫離國情,即使短期有所成就,也終將清零,甚至會倒退;第三種,是我所主張的改革,所謂推窗效應,推開一扇窗,讓清風徐徐進來,再不可逆轉,它不是疾風驟雨、席捲而去、留下殘骸。中國三十年的改革進程,就是從基層開始,一點一滴實踐、循序漸進,才取得今天的輝煌成就。絕不激進,點滴積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我的改革主張。

  評論週刊:您信奉溫和、漸進的改革路線,然而,在很多同僚及民眾眼裏,您依然是離經叛道的另類。

  伍皓:無論外界怎麼看,我都會堅持做一個真性情的人、做一名務實的官員。很多人把我定位為個性官員,甚至認為我很另類,我認為自己一點都不另類!我願意務實地幹一些事情,化作具體的實踐、探索具體的機制,可能在行事風格上有些不一樣。六中全會提出要保障群眾的文化權益,很多地方可能會流於口號,而我在紅河提出了20多條具體保障群眾文化權益的措施,並層層落實。之前,我在省裏負責新聞輿論時,對待輿論採取了與以往傳統不同的措施。起初認為我另類,如今沉澱下來看,像躲貓貓事件中引入第三方調查機制,已成為各級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各種新聞發言人培訓的經典案例。如果要問我究竟是個什麼樣的官員,我更贊同您剛才提到的湖南衛視那個節目對我的定位:實踐者。  作者:翁一

 

熱詞:

  • 伍皓
  • 微博
  • 躲貓貓
  • 雲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