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葛劍平:打通師資流動瓶頸 破解城鄉教育不均衡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05日 06: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執筆人:葛劍平,全國政協常委、北京市政協副主席,民盟北京市委主委,北京師範大學副校長。

  教育公平和教育機會均等是人們對教育提出的理想和目標。教育公平主要包括三種形式:教育起點上的公平、教育過程中的公平、教育結果的公平。但是,這種本應有的公平在現階段卻沒能得到很好的體現,面是被一種畸形的現象所替代。

  擇校成為“公開的秘密”

  近年來,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的旺盛需求空前高漲。擇校問題成為街頭巷尾百姓議論的話題,也成為報紙、電臺、網站等新聞媒體關注的熱點,更是一些關心民生的專家、學者研究的議題。在全國許多城市,凡是經歷過孩子小學或初中畢業升學的家長,那種“生死大戰”、“驚心動魄”般的體驗,無不刻骨銘心。以錢擇校、以權擇校、以關係擇校已經成為社會“公開的秘密”。

  以北京為例,近年來,隨著房屋拆遷、舊城改造、大規模保障房建設,眾多居民搬遷至郊區,又因子女的優質教育需求,而不得不採取擇校的方式,奔波往返。儘管國家規定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採取就近入學的原則,學校不得招收擇校生,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名義向學生家長收取與招生挂鉤的“贊助費”、“捐資助學費”、“共建費”、“擇校費”。但在具體執行起來卻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一到升學季,家長還是會想盡一切辦法,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力爭讓自己的孩子進入重點好學校。對家長而言,孩子要考取大學特別是重點大學,就要上重點中學、就要上重點小學,因為重點學校教育質量和教學水平高、升學率也高。對於“贊助費”的方式,很多家長們表示並不是特別反感,有家長坦言:“如果能進入好學校,交點錢還是值得的。”據21世紀教育研究院去年9月公佈的《北京市小升初擇校熱的治理:路在何方》調查報告顯示,北京小學生的擇校費已猛增至8萬元至25萬元。

  師資力量是擇校的重要因素

  由於優質學校在師資力量、教學設備、辦學環境等方面佔盡優勢,擇校也就成為錢、權、關係較量的“拼爹”戰場,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一方面,家長為讓子女上好學校,拖關係、走後門的不正之風蔓延,絞盡腦汁地遷改戶口、名校片內二手房價格飆升等諸多不正常現象,也日趨嚴重。另一方面,城鄉基礎教育投入、師資隊伍、生源在家長們擇校的行為下愈發顯得不均衡。儘管不少城市在促進城區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積極化解擇校問題上採取了積極的措施,比如建立名校辦分校、強校扶持弱校制度,以教研協作和教師培訓等方式,幫助提高弱校的教學水平等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擇校現象至今沒有得到有效緩解,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勢,説明僅有這些措施還遠遠不夠,並沒有抓住擇校難題的“要害”。

  擇校,根源於優質教育資源的稀缺。在家長擇校動機調查中,師資力量具有舉足輕重的因素。很多家長認為,現在擇校擇的都是老師,學校的硬體設施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要有好的老師。

  由於優質學校已經有多年的積澱,資源豐富,待遇優厚,且深受地方政府及廣大家長的偏愛,形成了吸納和培養高素質教師的良性機制。優質學校的青年教師較薄弱校的青年教師得到更多學習和鍛鍊機會,教育教學水平提高較快。

  師資問題成為城鄉基礎教育不均衡的“軟肋”

  薄弱校與優質校相比,不被政府部門重視和社會“親睞”,教師待遇不高,工作壓力大,接受高層次培訓和教研活動的機會比較少,不僅難以延攬優秀人才,連現有的優秀教師也會産生心猿意馬,身在曹營心在漢的想法。調查中,77.56%的北京農村中小學教師對目前收入表示比較不滿意或非常不滿意。受地域及經濟發展的影響,農村地區中小學自籌部分的教師結構工資與城鎮地區存在著一定差距,而且這種差距有越來越大的趨勢。以中學教師為例,中教一級,教齡10年的山區教師與城區教師相比,月收入平均相差一倍。以小學教師為例,小教高級、教齡15年的山區教師與城區教師相比,月收入相差0.8倍。

  農村中小學教師經濟地位不高,帶來了許多顯而易見的不良後果,如教師不穩定,向城區流動;骨幹教師易流失,農村骨幹教師少;不能吸引優秀教師來從教;補充的新教師比較年輕,經驗不足,影響教學質量等問題。由此帶來的中青年學科&&人、骨幹教師匱乏的現象也較為嚴重。以京郊某區(縣)為例,鎮鄉30所中小學沒有市級中青年學科教學&&人和市級中青年骨幹教師,區級學科教學&&人及區級骨幹教師僅佔全區專任教師的2.7%。同時薄弱校骨幹教師的流失情況也較為嚴重。有的校長頗為感慨地説:“我們學校的教師成熟一個,走一個,學校都成了骨幹教師的預備營。”

  要改變這種不正常、不合理的現象,真正實現教育的“三公平”,政府職能部門要擔當起重任。其中很關鍵的一條就是打通師資流動瓶頸。

  家長對子女的期望值越來越高,對進一步推進教育均衡發展的呼聲也越來越高。引導優質教育資源向薄弱校合理流動,教育行政部門和政府一定要從師資配置這個源頭抓起,以釜底抽薪之勢,大刀闊斧地地縮小“優質校”與“薄弱校”的差距。

  首先要制定優質校和薄弱校校長定期輪崗交流的制度,逐步縮小校際間管理水平差距。一位好的校長,就是一所好的學校。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校長是關鍵,教師是基礎,物質條件是保障。為此,要積極構建中小學校長任職交流互動機制,形成中小學幹部“定期輪訓、定期考核、定期聘任、定期流動”制度。

  其次,要制定相關政策,有效控制優秀師資的無序、單向流動。優秀教師的選派優先滿足農村薄弱學校的需要,採取有效措施,優先保證農村教師進修培訓和提高的機會。對農村名、特、優教師職稱評定可適當放寬政策;對晉陞高級職稱的教師,可硬性規定必須有在農村或薄弱校任教3—5年的經歷。

  再次,創新農村教師補充制度。鼓勵優秀高中畢業生報考學習師範類專業,建立吸引優秀大學畢業生到農村任教的長效機制,按照不同對象分別採取給予採取“助學貸款免息”、“考研加分”、從教獎勵等激勵措施,積極引導和鼓勵大學畢業生到山區、農村任教。各地還應依託所在地高師院校為農村教師專業培訓創造條件,從根本上提高農村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和業務水平。

  最後,完善教師培訓制度。教育行政部門應全力提供良好的教育教學交流環境,通過各級各類針對性、實用性強的培訓和進修,鼓勵青年教師在交流、實踐與合作中,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化水平,從而有效提高整體教育教學質量。同時充分發揮名師和特級教師引領作用,在優質校和薄弱校之間建立“名師共享”、“教改成果共享”等制度,如把優秀教師的教學和研究的電子化成果,按照知識管理的理念,把它們集中起來,建立成庫,製作成光盤,發揮其在區縣級的培訓和校本培訓中的作用,以便實現城鄉的共享,促進城鄉基礎教育一體化發展。

熱詞:

  • 擇校現象
  • 擇校費
  • 師資力量
  • 骨幹教師
  • 招收擇校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