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李肇星:發言人不是機器 是活生生的人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05日 02: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華網北京3月4日電(記者崔清新 周劼人)“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也祝各位龍年春天快樂。”

  4日,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當那熟悉的、帶著膠南口音的普通話響起時,全場的熱情被立刻調動起來,被鎂光頻頻閃爍的李肇星,第四次以全國人大會議發言人的身份出現在數百名中外記者面前。

  “改革越是深入,難度和阻力越大”“中國的國防力量和外交,一切都是為了維護和平”“專題詢問成為經常性監督方式,今後還會不斷加強”……

  頭髮似乎少了些,皺紋甚至更深了,但在長達90分鐘的互動交流中,這位年過七旬的發言人依舊魅力不減。面對來自方方面面的問題,他幽默風趣、機警睿智地回答,讓“刀光劍影”的發佈會緊張而熱烈。

  面對一位外國記者“中國大幅增加軍費開支對於世界將傳遞一個怎樣的信息”的提問。李肇星忽然給了一個笑臉,身體略向前傾:“謝謝你提這樣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使我有機會説好多話。”全場一陣笑聲。

  在耐心地給出一連串有關中國國防費用的數字後,李肇星引用了一句“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的古希伯來諺語。他解釋説:“我覺得我們應該讓上帝多笑一笑了,我們要多思考思考……我正在思考的問題之一就是,怎麼好多西方記者年年就盯著中國的軍費問題?”

  從1985年開始擔任外交部發言人,27年後他在全國人大會議上梅開四度,記者問他這麼多年在發佈會上緊張嗎?李肇星笑著回答説:“對於記者的提問,不管是刁鑽的還是不刁鑽的,我都會認真傾聽,分析他們的立場,淡定回答。”

  李肇星是這樣理解的:“發言人工作是一種機制,但發言人不是機器,是活生生的個人。”

  “活生生”在李肇星的新聞發佈中表現得淋漓盡致,他旁徵博引,常常用詩句、諺語、俗語,恰如其分地傳達內心真實的感情,再加上山東方言的語音語調,海外媒體稱他“平民”做派,評價他是“帶有強烈鄉土氣息”的發言人。

  如今天的發佈會,在回答香港記者關於如何看待回歸15年來的變化發展及未來前景時,李肇星摘下眼鏡,有些激動地引用了愛國詩人聞一多的《七子之歌》,來表達對15年前香港回歸祖國這一盛事的高興和幸福之情。

  一位記者由於激動和緊張,3年前的發佈會上,在提問時把話筒拿反了,引得現場一片哄笑。事後李肇星遇到他,主動向他索要名片,並開玩笑地説:“你是會場最幽默的人。”

  “發言人不是即興表演、追求自我表現的演員,也不是那些抱有僥倖心理的學生答卷。”李肇星説,“必須掌握兩條:説我知道的,説我可以説和應該説的。”其實,軟回答也好,硬表態也罷,需要發言人的“真水平”和“巧實力”。而這種水平與實力,得益於李肇星從小開始的、幾十年如一日的積累。

  1940年10月,李肇星出生在一個貧困家庭,小時候跟爺爺下地幹活,可常常是幹著幹著就躲到角落裏讀書了。高中時穿不暖、吃不飽,但他還是跑到限制開放的縣圖書館軟磨硬泡。

  當發表的一篇作文轟動全縣後,李肇星一度想成為一名作家。此後,上大學、下農場、進入外交部、駐外近二十幾年……無論工作如何忙碌,他從未放棄學習和創作。從散文集《彩色的土地》到詩集《青春中國》,再到翻譯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深厚的底蘊都在發佈會上得到極好的體現。

  “人的職務總是會有變化的,對我來説不變的是,我是祖國的兒子、人民的服務員、朋友的朋友、知識面前的小學生。”這是李肇星談到自己從外交部長的角色轉變為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主任委員、大會發言人時的回答。

  李肇星就是這樣,不管面對讚揚還是挑戰,他總是袒露內心:人要活到老學到老,到了現在的年紀越發覺得,世間事物,已知的少,不知的多;有名的少,未名的多;涉獵的領域越廣,其與未知領域的共同邊界線就越長。

熱詞:

  • 李肇星
  • 外交部發言人
  • 七子之歌
  • 青春中國
  • 平民
  • 彩色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