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江蘇大推民生幸福工程 切實解決問題以人為本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02日 08:3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一個區域乃至國家是否體面,在於它如何對待最弱勢、最無助的普通人群。只有讓公平、普惠的陽光灑照大地,發展才具有真正的包容性。沒有民生幸福,沒有百姓認可,“兩個率先”就無從談起。於是,作為“八項工程”之一的民生幸福工程,被擺到了江蘇各級黨委和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

    2011年6月,江蘇在全國率先以省委省政府文件的形式出臺《關於大力推進民生幸福工程的意見》,將“民生幸福”具體化為“居民收入倍增計劃”和“六大體系”(終身教育體系、就業服務體系、社會保障體系、基本醫藥衞生體系、住房保障體系、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切實解決普通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提高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滿意度。

    今年2月8日,省委書記羅志軍在省兩會上説,要以實現共同富裕為目標,大力實施民生幸福工程,不斷提高社會保障水平,讓改革發展成果真正落實到富民、惠民、安民上,實現經濟發展與民生幸福同步提升、物質生活與精神文化生活同步提高、富民與強省有機統一。

    【典型直擊】

    太倉:95%的農民進入城鎮養老保障網

    2月17日中午,太倉市沙溪鎮松南村4組的呂阿妹在敞亮的廚房裏忙碌着,雖然中午只有自己一個人吃飯,呂阿妹還是準備了青椒牛肉絲、清蒸鳊魚和兩個蔬菜。

    57歲的呂阿妹兩年前退休,月退休金770元。和他同齡的老伴現在鎮上一家紡織廠當司機,月工資2500元,廠裏給繳了企業養老保險。按照我國目前的農村養老保險政策,農民的月退休金一般在幾十元到100多元。呂阿妹每月770元的退休金從何而來?這得益於太倉創新制度,在農村養老保險和城鎮企業養老保險之間建立銜接轉換機制,讓有條件的勞動年齡段農民有機會選擇更高水平的養老保障。

    以呂阿妹為例,退休前她參加了13年的農村養老保險,按照當地政策,她可以將13年的農保按兩年折算一年的繳費年限轉換為城保,並按城鎮自由職業者的身份,花3.1萬元補繳滿15年的城鎮養老保險規定繳費年限,按城保待遇退休。

    此外,該市1000多位低保、重殘等貧困人員通過政府幫扶直接轉入了城鎮養老保障。對於那些因病致貧等低保邊緣人員,政府也給予50%的參保補助,幫助他們不因家庭困難而斷保。太倉還通過“土地換保障”方式,讓7萬失地農民直接進入了企業養老保障,從根本上解決其後顧之憂。

    太倉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孫建國表示,在多項助推農民參加更高水平養老保障的政策推動下,如今太倉95%的農民已進入城鎮企業養老保障網。

    和城裏人同享養老保險解決了太倉農民的後顧之憂,而讓有就業意願的農民充分就業,則成為城鄉居民不斷增收的強有力保證。太倉市沙溪鎮勞動保障所的紀文紅告訴記者,“我們這裡很多村辦廠需要人,現在新農村建設也提供了很多崗位”。松南村32組的龔學敏長期患有支氣管炎,兒子上大學,以前主要靠妻子在鎮並線廠上班養家。前兩年村裏安排龔學敏負責村裏的綠化管養,每月1100元,另繳保險。一家兩個人拿工資,日子好過多了。

    鎮江:社區門診量已佔全市55.2%

    2月17日上午10點,鎮江市潤州區寶塔路社區衞生服務中心輸液室,70歲的尹仁英老人坐在舒服的椅子上邊挂水邊看電視,值班護士不時地走過來問她有沒有不舒服,滴藥的速度要不要放慢。尹仁英説:“每天吃完早飯從紅星桃花源小區走過來,也就十幾分鐘,挂一瓶四五十塊的頭孢,自己只掏四五塊錢。”

    “小病在社區,大病進醫院”,在鎮江已不是老百姓心中的願景,而是實實在在的現實。鎮江在全省率先組建了以兩家三甲綜合醫院為核心的江蘇康復、江蘇江濱醫療集團,將公立醫院、社區衞生服務機構全部納入集團,實行資源共享,暢通管理轉診通道,提供連續醫療服務。去年實現上轉病人9685人次,上級醫院下轉病人1842人次。寶塔路社區衞生服務中心主任朱新星説:“我們去年的門診量近17萬人次,平均一天400多人次。”

    對於普通百姓,到哪看病,在看得好的基礎上首先算的是“經濟賬”。家住鎮江市潤州區溪園新村的張輝身患糖尿病、高血壓,一個月吃藥最少花300多元錢,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每天要吃的‘拜糖平’,社區醫院65塊一盒,自付10%;而在大醫院,不僅要72元,還要自付40%,在社區醫院看病,一個月光藥錢就省好幾百。”

    記者了解到,鎮江在全省率先實現基本藥物制度全覆蓋,基本藥物零差率銷售,基層醫療衞生機構藥品價格平均降低40.76%,用經濟杠桿,引導常見病、慢性病患者向基層轉移。在政策引導的同時,基層社區衞生機構的軟硬體也在提檔升級。記者注意到,以寶塔路社區衞生服務中心為例,B超、數字X光機等先進醫療設備都已配備到位,鎮江第一、第四人民醫院派來的外科、消化內科專家定期坐診。

    據鎮江市衞生局局長林楓介紹,目前該市社區衞生服務機構門診量已佔全市的55.2%,居全省第一。

    徐州:“棚改”讓百姓睡着要笑醒

    2月18日下午,記者隨物業人員隨機敲開了徐州市徐礦城金桂園3單元102室的大門,74歲的邵澤堂老人簡單詢問來意後,即熱情邀請記者進屋。

    室內窗明几淨,冬日陽光肆意潑灑進陽臺。邵老告訴記者,他1960年就來到徐礦工作,在搬到徐礦城之前,一直住在礦上的兩間小平房裏,兒女們成家時,一家五口都擠在裏面。房子陰暗窄小,沒有衞生間,幾百戶合用一個公共廁所……而提起如今的新房,邵老的滿意勁溢於言表:“你看,這個環境多好,房屋質量也好,墻是空心磚,窗戶玻璃都是雙層的,以前外面多少度家裏就是多少度,現在家裏比外面高4、5攝氏度呢。”

    邵老的生活改觀,得益於徐州市2009年開始實施的“棚改”。作為一個老工業基地和全省唯一的資源性城市,徐州在歷史上形成了大批簡易職工住房和礦工住宅衍生出的棚戶區。這些房屋不僅破損嚴重,而且基礎設施條件極差,更棘手的是,這些棚戶大多位於城市邊緣地帶,商業化運作難度較大。面對此情此景,徐州市委市政府決定將解決民生困難放在“重中之重”,想方設法推進“棚改”。

    徐礦集團領到的“棚改”任務最重,全集團拆遷面積達58.31萬平方米,涉及29個棚戶區、13248戶、人口近4萬人。徐礦集團棚改辦主任范者道告訴記者,截至目前,拆遷選房已全面完成,其中5180戶領到了新房,今年底所有新房就能全部竣工。令范者道特別自豪的是,“拆遷至今,沒有出現一封人民來信或上訪”。

    “棚改”何以能順利推進?范者道認為,“各級政府的支持”和“完善的制度設計”是其中的關鍵。棚戶區職工支付能力較弱,為讓職工買得起新房,徐州採取了“政府出一點、職工出一點、企業出一點”的方式,幫助礦工圓夢。據統計,“棚改”中,中央財政專項撥款徐礦集團1.19億元,省財政補貼1.5億元,集團兜底10億元。

    與此同時,制度設計以公平為先,拆遷安置的每一步都採取陽光操作,邀請拆遷戶、紀委全程參與。比如選房,採用電腦搖號,60歲以上老人優先。邵老告訴記者,他通過搖號,選到了這套102平方米的新房,自己只花了17.3萬元,“真是睡着了也要笑醒”!

    【全省態勢】

    2011年,我省突出抓好居民、企業職工、中低收入者和困難家庭“四個群體”增收。農民人均純收入突破1萬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5萬元。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新增城鎮就業134.6萬人,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25萬人,高校畢業生年末總體就業率超過90%。實現城鄉低保、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社會養老保險五個“全覆蓋”。新建4773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完成保障房建設超過45萬套(戶),超額完成國家和省定的年度目標任務。教育事業總體發展水平繼續位居全國前列,城鄉公共衞生和醫療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農村三級衞生服務網絡基本形成,城市社區衞生服務中心覆蓋率達到98%。

    本報記者 黃紅芳 呂 妍 杭春燕

    【本報短評】

    改善民生永無止境

    增進民生幸福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目的,是檢驗現代化實現程度的重要標準。從政策着力點,從百姓日常處,我們體認到,在物質財富逐漸豐盈的時候,在構建和諧社會的期待下,我們須更大力度、更加自覺地保障和改善民生,多渠道擴大就業,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不斷提高教育和醫療服務水平,切實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讓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

    民生連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堅持以人為本、保障和改善民生是黨和政府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改善民生永遠都不是“完成時”,而是“進行時”。全力實施“民生幸福工程”,我們正在路上……

熱詞:

  • 江蘇
  • 民生幸福工程
  • 以人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