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今年自主招生考試平靜開考“收緊”傳聞起喧囂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8日 08:1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山西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家分析,如果聯考制度成熟,將會對現行高考制度形成有力的補充。一方面,聯考重能力測試,學校可以依據考生的聯考成績結合中學階段的綜合表現以及面試情況,將真正適合的人才選拔上來;另一方面,也彌補了“一考定終身”的遺憾,給予了考生更多的機會來展示、發現自己的潛能,同時擴大了學生在申請學校上的選擇權。

  細心的人會發現,與前兩年的喧囂不同,2012年的自主招生考試已經在2月11日、12日在全國各省會城市“平靜”開考。

  之所以説“平靜”開考,是因為儘管考試人數突破10萬,涉及全國除西藏、台灣、香港、澳門之外的全部省、自治區、直轄市,但是,媒體上卻已很少見到考試撞車、名校“掐尖”等爭論,取而代之的是觀望、思考,以及對自主招生政策如何兼顧公平與效率等更深層次問題的探討。

  是人們對自主招生的關注熱度減退?是各高校的刻意低調所致?是自主招生政策經過幾年“大刀闊斧”的改革之後遭遇“瓶頸”?還是真如之前所傳,教育部已對自主招生政策“收緊”?

  經過深入調查與思考,2012年的自主招生政策的確迎來“過渡期”,之後自主招生改革或將迎來一個實質性的大跨越。當然,能否迎來大跨越,還要依賴於幾方博弈的結果而定。

  “收緊”傳聞喧囂不止到底是放,還是收?

  2011年臨近歲尾,有關教育部要收緊自主招生政策的傳聞喧囂不止,甚至有媒體預言,“教育部醞釀拆散自主招生聯考”。

  早幾年,為進一步體現高校招生自主權,為高考制度進行補充,建立多元化評價和錄取機制,教育部曾在2009年取消了生源良好高校自主招生比例“不超5%”的限制,並在2009年一度做出“閘門大開”的姿態“已開展自主選拔錄取試點滿三年的‘985工程’的高校,對在創新實踐或學科專業方面表現突出,或在試點高校組織的測試中綜合排名位居前列的少數特別優秀的入選考生,可自行確定對上述考生高考成績的要求”。可兩年過去了,招生計劃不超總計劃5%的“緊箍咒”重又戴回自主招生試點名校的頭上。不僅如此,教育部還在2012年自主招生政策中,首次為試點高校認定自主招生候選人數量設置了上限原則控制在自主招生錄取計劃數的120%,最高不超過200%。

  當自主招生在公眾心中與“掐尖”、“搶奪生源”、“高校混戰”、“腐敗滋生的土壤”等關鍵詞綁定在一起,教育部對這項政策的“收”,自然不難理解。顯然,如政策長期“收”下去,對自主招生的探索來説,並不是好消息。如果因為思路不當、操作不妥、制度不良而導致這項政策推行不下去,將是一項巨大的損失,對於高校、學生,乃至高考制度的完善來説,都是如此。因此,希望身處自主招生這盤棋的各方都能以“大我”的胸懷推進改革,以贏得更大的改革空間。

  高校間能否實現共贏究竟是分,還是合?

  在自主招生改革的推進過程中,高校與高校之間是什麼關係?是盟友?是敵人?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命題。

  先來看看這幾年自主招生改革歷程中,值得一提的各高校關係“大事記”。浙江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高校從觀望到行動,在幾番考量之後方加入“華約”;香港大學、山東大學的加入一度使得“北約”“兵強馬壯”,但復旦和南開的退出,也讓“北約”“小傷元氣”……

  高校與高校之間存在著生源競爭的關係,而且,越是領軍高校,彼此間的競爭就越激烈。高校可以一起擎著自主招生改革的大旗搖旗吶喊,但是,每每在高考結束,集中錄取前後,高分段考生的爭奪與各考區錄取分數線的高低比較卻讓高校之間形成直接對壘,寸土必爭。

  放眼自主招生實踐與探索的未來,有專家一針見血,“當下的自主招生格局當中,一些領軍高校的確是在探索方向,但是,還有一些高校沒有進入狀態。對於這些高校來説,需要儘快開始摸索與完善適合本校的公正、科學的選拔人才的標準與方法,並與人才培養、突出高校辦學特色等工作相挂鉤,否則,有朝一日即便真的給予這些高校完全的自主招生權利,他們也將無的放矢。”

  多大程度上實現自主與高考是即,還是離?

  乍一看,討論這個問題似乎沒有太多必要。因為無論是教育規劃綱要還是教育部在連續幾年的自主招生工作部署中都明確要求,獲得自主招生加分資格的考生需要參加全國統一高考。

  其實,自主選拔與高考的關係,深層次講,反映的是公平與效率的關係。現行高考制度滿足了公平性,卻無法有效兼顧“效率”,造成一些學生興趣與錄取志願不匹配的資源浪費,也無法實現對學生的“綜合評價、多元錄取”。比如,有考生“痛恨”化學,但由於高考成績不理想,被調劑至心儀高校的化學專業,為了進入該高校,只能硬著頭皮選擇化學專業,其學習效果可想而知。再比如,有些考生因為高分,“被選擇”到金融、經濟等專業,其實這些孩子可能對此並不擅長。筆者從清華大學了解到,每年類似以上兩種資源匹配錯位的情況高達20%左右。試想,如果能在高考的基礎上輔之以自主選拔,給予考生展示其興趣與特長的機會,這種匹配錯位將會大大減少。

  此外,談及自主選拔與高考之間的關係,還有一個環節不能忽視“高校聯考”。儘管目前的高校聯考已被異化為“搞聯盟”和“集團軍掐尖”,但是,幾年前,聯考的探索初衷是健康的。首先,考試內容上,重能力評價,而非知識點考核;其次,考試形式上,由社會考試機構承擔命題與考務工作,學生可多次考試,並憑最優考試成績向不同學校提出申請。

  當然,聯考制度還需要長期的探索與論證,因為,實現效率最大化的前提一定是保證公平。而一套公正、科學、完善的,適應我國現狀和發展要求的人才選拔方法還需慢慢摸索,待時間檢驗。目前,尚無一所高校有底氣説已經充分具備了完全自主招生的能力與勇氣,而且,誠信機制尚未完全成熟的現實環境,也註定了自主選拔探索之路依然漫長。

熱詞:

  • 自主招生
  • 收緊
  • 招生考試
  • 高分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