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2012年經濟工作: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一戰略基點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8日 04:0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2011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12年經濟工作要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一戰略基點。把握擴大內需這一戰略基點,就是要著力破解制約擴大內需的體制機制障礙,建立擴大內需的長效機制,形成消費、投資和出口協調拉動經濟發展的格局。

  國際國內經濟環境的變化凸顯擴大內需的重要意義

  擴大內需是為了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經濟一直保持10%左右的高速增長。2011年國內生産總值按現價計算約47萬億元人民幣,人均GDP(國內生産總值)約5500美元,已進入中等收入水平國家行列。大多數工農業産品産量和貨運週轉量位居世界第一位。但另一方面,人們所感受到的生活水平提高與經濟高速增長存在一定差距。這其中有四個原因:一是效益問題,經濟高速增長所付出的代價和成本過高,人們沒有從高速增長中得到相應的實惠;二是結構問題,即新增財富中相當大的比例轉化為基礎設施和固定資産;三是社會最終産品分配不合理,收入差距擴大;四是出口高速增長所積累的財富一部分轉化為外匯儲備。要改變這種局面,必須從擴大國內消費特別是擴大居民消費切入,把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群眾實際生活水平作為發展經濟的出發點,調整經濟結構,提高經濟增長質量,調整收入分配關係,轉變外貿增長方式。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到2020年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所謂全面小康社會,不僅僅是人均GDP水平的提高,最主要的標準是人民群眾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鄉居民能夠普遍過上較為寬裕的生活。

  擴大內需是順利實現社會擴大再生産的必要條件。從2001年開始,我國固定資産投資進入新一輪擴張階段。2001—2010年固定資産投資累計達78萬億元,其中工業投資額佔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總額的40%,而且主要用於新建項目。各地大規模的固定資産投資使工業生産能力和産品産量迅速增長,2010年與2000年相比,200多種主要製造業産品的生産能力分別增長2到20倍,但同期我國總人口只增長了5.48%,這就意味著新增工業産品的供給能力絕大部分要依靠提高人均消費水平來吸納。社會擴大再生産理論揭示的經濟規律是生産決定消費,但消費反過來也決定生産。如果消費被限制在狹小的範圍,商品難以通過流通和分配環節進入消費,就會出現生産能力過剩,並將導致企業減産、停工甚至倒閉。因此,追求經濟增長必須改變重生産能力擴張、輕消費市場開拓的觀念,充分認識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對實現經濟持續增長的戰略意義。

  擴大內需是國際經濟環境變化的客觀要求。雖然在經濟全球化的條件下可以通過擴大出口來利用國內工業生産能力,但出口的擴大要受到國際政治經濟環境的制約。我國的國際貿易條件已經並正在發生變化。2008年爆發的國際金融危機已歷時3年多,大多數發達國家還沒有找到解決經濟衰退、失業加劇和財政赤字擴大問題的有效辦法,因此不得不抑制國內需求,減少進口;與此同時,發達國家為了保護本國工業,以所謂“公平貿易”、“平衡貿易”為藉口,重拾貿易保護主義,對我國出口貿易增長形成制約;美國寬鬆的貨幣政策導致美元貶值,使我國外匯儲備的價值縮水;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和預期依然存在,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都將弱化我國勞動密集型産業的國際競爭力。這些因素的綜合作用,將使我國進出口貿易出現增長速度下降的趨勢。國際貿易環境和條件的變化,要求我們必須在保持出口穩定增長的同時,更加注重擴大國內需求。

  有效擴大內需的主要途徑

  正確處理積累與消費的關係。擴大內需的難點在於擴大居民消費需求。在宏觀層面,首先要處理好積累與消費的關係,提高消費率。積累主要來源於以下幾個途徑:一是企業利潤轉化為投資,進行擴大再生産;二是企業從資本市場上直接融資用於投資;三是銀行將居民儲蓄通過貸款轉化為企業投資;四是政府財政或借債用於投資的支出。“十一五”時期以來我國的積累率都在40%以上。2010年我國積累率上升到48.6%,比2000年上升了13.3個百分點;消費率為47.4%,比2000年下降了14.9個百分點。作為仍處於工業化和城鎮化加速發展階段的發展中國家,我國保持較高的積累水平是必要的,但近年來我國積累率的上升幅度已超出合理的界限。根據經濟增長的一般規律,經濟增長速度與積累率或投資率成正比,與投入産出系數成反比。“十二五”及以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增長預期目標為7%—8%,因此較為合理的積累與消費的比例關係應是消費率不低於60%,積累率不超過40%。

  控制固定資産投資規模,優化投資結構。2002年以來我國固定資産投資名義增長率平均在25%左右。2010年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總額為27.814萬億元,相當於當年國內生産總值的69%。根據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固定資産投資與經濟增長的關係,按不變價格計算,固定資産投資增長率與國內生産總值增長率的比例保持在2:1的水平較為合理,既可以避免經濟過熱,也能夠避免國內需求不足。“十二五”時期,要保持我國經濟平穩增長,按不變價格計算的固定資産投資增長率應控制在16%左右。由於我國固定資産投資構成中78%以上來源於投資主體自籌資金和銀行貸款,因此應通過調節信貸規模、控制地方政府債務規模、嚴格市場準入標準等途徑,抑制固定資産投資的盲目擴張,保證固定資産投資的適度增長。與此同時,應引導投資方向,優化投資結構,加強有利於增強經濟發展後勁的大型工程建設,加強農田水利設施、農村電網和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加強對現有企業的設備更新改造和技術創新能力建設,支持和促進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和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加強中西部農村中小學校舍建設,加快城鎮保障房、公租房建設,加強生態環境建設。

  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水平。收入分配結構不合理是制約消費需求擴大的重要因素。調節收入分配差距,提高中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水平,是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的前提條件,調節的重點是國民收入初次分配。一是改善國家與企業的分配關係,繼續實行結構性減稅政策,特別是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減稅力度。提高企業在國民收入初次分配中所得的比例,有助於企業提高員工收入。二是理順企業與員工的分配關係,建立和諧勞動關係,提高員工工資水平。在提高勞動生産率的前提下,形成常態的工資增長機制。提高法定最低工資標準,建立職工工資集體協商機制,並通過調節勞動力市場供求關係等多種途徑,努力提高包括農民工工資在內的勞動報酬在國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繼續完善醫療、養老和失業等社會保障體系,隨著經濟發展不斷提高社會保障水平,消除城鄉居民擴大消費的後顧之憂。擴大消費需求的難點還在於農民的有效需求不足。2010年我國農民人均純收入為5919元人民幣,即使全國農民當年純收入都是現金並全部用於購買消費品,也只佔當年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7萬億元的1/3。可見,農民現金收入低是國內消費需求不足的重要原因。所以,為農村勞動力創造更多的非農産業就業機會、增加農民收入是擴大國內消費需求的難點和著力點。

  改善消費環境。這是擴大內需的重要保障。改善消費環境就是規範生産經營主體的市場行為,健全流通秩序,形成合理的價格體系和定價機制,保證消費者能夠方便、放心地買到質量合格、價格合理、物有所值的商品和服務。改善消費環境,首先要求商品生産和經營主體在承擔社會責任的前提下追求合理利潤。這種社會責任首先是強制性的,即按照國家的質量技術標準生産和銷售合格産品,不得生産和銷售假冒偽劣産品,不得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生産經營主體必須加強行業自律,遵守商業道德。其次,現代市場經濟是有規則的經濟,買賣自由的前提是經營主體必須遵守法律法規。企業追求利潤最大化,必須兼顧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公平交易要靠有序競爭來實現,競爭是實現優勝劣汰最有效的機制。克服地方保護主義,規範市場秩序,加強市場監管,嚴厲打擊假冒偽劣、商業欺詐等違法經營行為。加強流通領域信息化建設,克服生産和流通過程中的信息不對稱問題,保護消費者的知情權,使消費者能夠依法維護合法權益。第三,降低流通費用,保持價格基本穩定。價格是影響消費的最直接因素。生産成本、流通成本以及市場供求關係決定商品價格。我國勞動力成本較低,決定了消費品工業生産成本相對較低,而且大多數工業品生産能力供大於求。但是消費者普遍感到商品的市場銷售價格偏高,一個重要原因是流通環節的費用和利潤偏高。降低流通費用,理順工業與交通運輸業及商業之間的關係,是實現商品最終銷售價格合理化的重要條件。降低流通費用的途徑是:優化生産力佈局,減少不合理運輸;理順鐵路、公路運輸收費標準和機制;調整物流業的産業組織,建設社會化的現代物流體系,減少流通環節,避免層層加價;調整商業、服務業稅費;規範和降低零售商業的場租費用。

  處理好房地産市場與擴大內需的關係。城鎮房地産業是現階段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産業,它的健康發展對擴大內需、帶動經濟增長具有重要作用。但房地産價格過高,又會抑制需求,一是抑制對商品房的剛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二是加重購房者的經濟壓力,削弱其對其他消費品的購買能力,壓縮其他産業的市場空間。因此,必須繼續堅持房地産宏觀調控政策。應從大多數人的利益出發,把房地産業的利潤水平調節到全社會資本平均利潤水平,使商品房價格回歸到與當地城鎮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相適應的水平。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研究員)

熱詞:

  • 2012年
  • 經濟工作
  • 牢牢把握
  • 擴大內需
  • 戰略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