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東部産業轉移中西部遇難題 産業鏈不完整成瓶頸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7日 07:3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廣播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廣網北京2月27日消息(記者陳亮)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越來越嚴重的招工難和不斷上漲的工資壓力,讓沿海出口加工企業萌生了一個想法:到內地去,到中西部去。很多人想當然的認為,中西部資源豐富,土地面積廣闊,利用這裡比較低的土地成本和人工成本,一定會再創輝煌。

    這個想法,不僅東部的企業有,中西部地區的政府和企業也有。“承接東部地區産業轉移”是很多中西部地區政府謀求發展的一個重要思路。但是,東部企業向內地産業轉移是否真的像想象的那樣兩全其美?企業在轉移過程中又遇到了哪些難題?

    內地分廠同樣遭遇招工難

    憑藉勞動力成本低,優惠政策多,資源豐富,很多沿海成熟産業近年來紛紛在中西部地區投資建廠。上海頂新箱包5年前就在山東、蘇北建廠,今年他們在內地的分廠,也遇到了東部地區同樣的問題:招工難。公司負責人王向軍始終沒想明白:開出和上海一樣每月2500塊的條件,為什麼還是招不到足夠的人。

    王向軍:我們的工資水平發到他們的平均水平以上,即使是説發到和上海一樣,這一次也沒有人,我們旁邊一個企業,今年就少了100個人,發到2500塊錢,山東的鎮上非常落後,他不知道這些人怎麼搞的,不來了。

    勞動力成本的優勢逐漸消失,勞動力的需求也在發生變化。如今的産業工人中,絕大多數是80後,90後,新生代的年輕人除了生存之外,更期待企業給予他們更多。

    王向軍:你做外貿,不得不要加班加到晚上10點,要趕一個貨櫃,像我們徐州這一塊,他們不願意加班的,像我們那邊的工廠,每天干到傍晚6點,他就不幹了。你叫他幹,他都不幹了,你再讓他幹,他説我回家了,不到你這裡上班可以吧。所以人的觀點一直在變,你像我們廠裏面,打乒乓,唱卡拉ok,上網,專門給他們蓋一棟樓,還要怎麼辦呢?

    東部沿海製造業中心地位10年內不會改變

    溫州有各類皮鞋企業超過1000家,絕大多數都已在內地建廠。隨著中西部承接産業轉移的深化,是否在未來的某一天,溫州會失去“中國鞋都”的標簽?溫州巨一鞋廠相關負責人肯定得説,不會。

    溫州巨一鞋廠負責人:市場在這邊,技術研發力量在這邊,那邊只有1000多人,這邊有4000多人。

    不僅僅是製鞋,箱包同樣如此,王向軍認為,傳統勞動密集型産業,配套能力強。中西部地區要想完成真正意義上的超越,需要整個産業鏈的轉移。

    王向軍:我們整個箱包廠假如説,全部搬過去,産業鏈很長,要有染色廠,電鍍廠,而這些行業在中西部地區不讓你開廠,環保的問題我們能理解,但我不能理解的是,你要我們轉移過去怎麼做呢,我們還是要從上海運過去,浪費大量的人力物力。

    熟悉溫州製造業的觀察人士認為,目前,東部的研發基地和管理總部並沒有轉移。對中西部的新增投資多是出於市場佈局的考慮,屬於産能擴張。東部沿海製造業中心地位10年內不會改變。

    王向軍:大的企業過去,能不能把其他上下游的相關産業都完全移過去,然後形成一個産業鏈,這需要很長時間。一個廠遷過去是沒問題的,如果我們廠遷過去,把上遊的供革供皮的企業也移過去,把下游的也移過去,這就非常難。

    産業鏈完整度也是中國製造業優勢

    中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成熟的代工貼牌生産基地。但是隨著越南、印度等新興市場的快速崛起,他們追趕中國製造的腳步越來越快。中國的世界工廠地位還能維持多久?會不會有一天,印度、越南等國家,成為國外頂級品牌的最大供應地?剛剛從印度考察回來的王向軍説,中國在勞動者素質、産業鏈完整度、基礎設施配套、政策環境等方面具有比較明顯的優勢。

    王向軍:就我們箱包行業來説,産業鏈很長,不像服裝産業鏈短,産業鏈長的好處就是,國外要把産業鏈搬運到他們國家很困難,我們去了印度,他們要是搞電鍍染色基本不可能,他的水就不行,要從中國採購。我們去他倉庫裏,所有的原材料配件都是MADE IN CHINA,他就是利用當地勞動力便宜組裝起來的。

熱詞:

  • 東部産業
  • 中西部
  • 難題
  • 産業鏈
  • 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