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發展改革委就《西部大開發“十二五”規劃》答問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0日 15:5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發展改革委網站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同志

  就西部大開發“十二五”規劃答記者問

  日前,國務院批復同意《西部大開發“十二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就此,記者對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同志進行了採訪。

  問:據了解,“十一五”時期是改革開放以來西部地區經濟發展速度首次超過東部地區的五年,也是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速度最快、質量最好、人民群眾得實惠最多、對國家貢獻最大的五年。請問,這些顯著成就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答:“十一五”時期,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在各地區、各部門特別是西部地區各族幹部群眾的共同努力下,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等各項事業建設取得全面進展。一是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西部地區生産總值年均增長13.6%,經濟總量佔全國比重提高了1.7個百分點,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與東部地區發展差距逐步擴大的趨勢得到初步遏制。二是基礎設施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綜合交通運輸骨架初步形成,新增公路通車里程、新增鐵路營業里程分別達到36.5萬公里和8000公里,新開工建設一批大中型水利工程。三是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成效顯著。重點生態工程進展順利,森林覆蓋率提高近3個百分點,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有所下降,生態環境質量進一步改善。四是特色優勢産業快速發展。資源優勢逐步轉變為經濟優勢,三次産業結構調整至13.1:50.0:36.9,自我發展能力顯著增強。五是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明顯提升。城鄉居民收入分別年均增長12.5%和13.2%,社會事業建設得到加強,基本公共服務能力不斷提高。六是改革開放不斷深化。各項改革步伐逐步加快,投資發展環境明顯改善,內陸開放、沿邊開放迅速發展,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初步形成。七是西部大開發激發和調動了西部地區廣大幹部和各族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展現出奮發圖強的堅強意志和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有力地推動了西部大開發,形成了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民族團結、邊疆穩定的良好局面。西部大開發已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

  問:我們注意到,中央多次強調要堅持把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放在區域協調發展總體戰略優先位置,《規劃》也明確提出要從全局和戰略高度認識西部地區特殊重要的戰略地位和承擔的特殊使命,請問主要是出於什麼考慮?

  答:胡錦濤總書記在西部大開發工作會議上強調,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事關各族群眾福祉,事關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西部大開發承擔著特殊使命,在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中處於突出重要的地位。一是西部地區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難點和重點,2010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程度只有71.4%,僅相當於東部地區2003年的水平。加快西部地區發展,是縮小區域發展差距,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的必然要求。二是西部地區是我國貧困面最廣、貧困人口最多、貧困程度最深的區域,城鄉居民收入只有東部地區的70%和55%左右,全國11個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和已明確實施特殊扶持政策的3片中,有10片分佈在西部地區。加快西部地區發展,是實施扶貧開發攻堅,實現共同富裕的內在要求。三是西部地區是我國重要的戰略資源接續地,社會消費市場潛力巨大,加快西部地區發展,是立足擴大內需方針,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平穩較快發展的有效途徑。四是西部地區是我國少數民族集中分佈的地區,少數民族人口占全國少數民族人口的75%左右,同時,西部地區與周邊14個國家和地區接壤,陸地邊境線佔全國的80%以上。加快西部地區發展,維護民族團結和邊疆穩定,是各族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客觀需要。五是西部地區是我國大江大河的主要發源地,是森林、草原、濕地和湖泊等集中分佈區,生態地位極為重要但又十分脆弱,加快西部地區發展,是構建國家生態安全屏障,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大舉措。

  問:當前及今後一段時期,國內外發展環境異常複雜,如何判斷“十二五”時期,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面臨的新形勢?

  答:“十二五”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是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綜合分析國際國內形勢,西部大開發仍處於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一是世界經濟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全球區域經濟一體化深入推進,生産要素在全球範圍內加快流動和重組,有利於西部地區積極參與國際分工,全面提升內陸開放型經濟發展和沿邊開發開放水平。二是我國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轉變,擴大內需戰略深入實施,經濟結構深刻調整,有利於西部地區充分發揮戰略資源豐富、市場潛力巨大的優勢,積極承接産業轉移,構建現代産業體系,增強自我發展能力。三是西部地區投資環境和發展條件不斷改善,各族幹部群眾求發展、奔小康的願望更加強烈,有利於西部地區進一步解放生産力,加快推進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四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更為突出,國家不斷加大支持西部地區發展的政策力度,有利於在根本上縮小區域發展差距,實現共同富裕。

  問:“十二五”時期,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總體要求、主要目標是什麼?

  答:“十二五”時期,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總體思路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中央關於新形勢下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的戰略部署,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創新,進一步加大投入、強化支持。更加注重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提升發展保障能力;更加注重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著力建設美好家園和國家生態安全屏障;更加注重經濟結構調整和自主創新,著力推進特色優勢産業發展;更加注重社會事業發展,著力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民生改善;更加注重優化區域佈局,著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極;更加注重體制機制創新,著力擴大對內對外開放,推動西部地區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促進民族團結和諧,共同建設美好家園,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打下堅實基礎。

  《規劃》按照中央關於到2020年西部地區要實現綜合經濟實力上一個大臺階、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上一個大臺階、生態環境保護上一個大臺階的總體要求,在綜合經濟、基礎設施、生態環境、特色産業、公共服務、人民生活、改革開放等7個方面提出了西部大開發“十二五”時期的奮鬥目標。主要包括:區域經濟增速和城鄉居民收入增速“雙高於”全國平均水平,新增鐵路營業里程1.5萬公里,森林覆蓋率力爭達到19%左右,單位地區生産總值能源消耗下降15%左右,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0%以上,城鎮化率超過45%,等等。

  問:國務院已先後批復3個西部大開發五年規劃,請問“十二五”規劃有哪些亮點?

  答:西部大開發已進入第12個年頭。《規劃》在認真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圍繞主題主線,進一步明確了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部署的基本思路。

  一是在開發理念上,更加注重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明確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將加快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擺在突出位置,堅持在高起點上加快發展,把後發趕超與加快轉型有機結合起來,既要保持一定的發展速度,又要在“好”上做文章,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西部特點的新路子。

  二是在開發方式上,更加注重充分發揮區域比較優勢。明確提出要深入實施以市場為導向的優勢資源轉化戰略,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大力提升産業層次和核心競爭力,建設國家能源、資源深加工、裝備製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産業基地。同時,適應國內外産業轉移趨勢,把有序承接産業轉移單列一節,明確提出了要求。

  三是在開發佈局上,更加注重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按照“抓兩頭、帶中間”的工作思路,一手抓重點經濟區培育壯大,著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極,一手抓老少邊窮地區脫貧致富,推動貧困地區加快發展、民族地區跨越發展。

  四是在開發重點上,更加注重集中力量解決全局性、戰略性和關鍵性問題。如基礎設施建設著力破解交通和水利兩個瓶頸制約。生態建設更加注重建立長效機制,提出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生態補償機制;更加注重突出重點、綜合施策,提出要加強5大重點生態區綜合治理。“三農”建設在強化發展現代特色農業的同時,針對西部牧區、林區分佈廣、面積較大的特點,把振興牧業經濟和提高林業發展水平單列兩節,有針對性地分別提出了建設任務。改革開放指向更加明確,進一步突出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進一步突出內陸和沿邊地區開發開放。

  五是在開發機制上,更加注重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規劃》提出,地方各級政府要強化指導服務,大力改善投資發展環境,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吸引各類要素有序向西部地區流動,進一步凝聚社會各方面力量,共同參與和支持西部大開發。

  六是在開發政策上,更加注重差別化支持措施。《規劃》要求,要以更大的決心、更強的力度、更有效的舉措,落實好中央對西部地區在財政、稅收、投資、金融、産業、土地等方面的差別化政策,進一步加大資金投入和項目傾斜力度。

  問:《規劃》按照主體功能區劃要求,提出要統籌做好重點經濟區、農産品主産區、重點生態區、資源富集區、沿邊開放區、特殊困難地區等六類區域發展工作。請問,國家對促進這些地區發展有什麼新思路?

  答:西部地區地域遼闊,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不可能各地齊頭並進,更不能遍地開花,我們從充分發揮區域比較優勢出發,進一步強化了頂層設計,進一步細化了區域政策的空間尺度,努力提高區域開發佈局的戰略性和政策的針對性。一是推進重點經濟區率先發展。繼續支持成渝、關中—天水、北部灣等11個重點經濟區建設西部大開發戰略新高地,培育和壯大新的增長極,輻射和帶動周邊地區發展。二是推進農産品主産區優化發展。鼓勵和支持8個農産品主産區集中發展糧食、棉花、油料等大宗農産品,引導加工、流通、儲運設施向優勢産區集中。三是推進重點生態區可持續發展。對西北草原荒漠化防治等5個重點生態區,實施綜合保護、集中治理。四是推進資源富集區集約發展。統籌建設好鄂爾多斯等8個資源富集區,形成國家能源資源重要戰略接續區。五是推進沿邊開發區加快發展。培育和建設一批富有活力的邊境重點口岸、邊疆區域性中心城市,形成邊境地區要素集聚高地。六是推進特殊困難地區跨越發展。全面實施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開發攻堅工程,加快脫貧致富步伐。

  問:基礎設施是西部大開發的重要保障,請問,“十二五”時期,國家將從哪些方面繼續加大支持力度?

  答:“十二五”時期,國家在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將繼續突出強調交通和水利兩個關鍵環節。交通重點解決通道建設和路網完善問題。鐵路要加快西部地區與東中部地區聯絡的區際通道、與周邊互聯互通的國際通道建設;公路要進一步強化路網銜接,打通省際“斷頭路”,建設連接東中部地區的公路幹線和國際運輸通道;民航要加強樞紐機場和幹線機場建設,新建一批具有重要作用的支線機場。水利重點解決西南地區工程性缺水和西北地區資源性缺水問題。加強水資源配置工程建設,加快推進西南地區水源工程建設;在充分節水的前提下,合理建設跨流域、跨區域調水工程,解決西北地區資源性缺水問題。同時,國家將積極推進能源通道建設,完善國內外原油、成品油、天然氣等能源輸送管網;推進“三網融合”,提高西部地區信息化水平。

  問:西部地區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十二五”時期,西部生態建設的重點是什麼?

  答:西部地區生態地位重要,生態建設關係到西部乃至全國的可持續發展,關係到西部大開發的成敗。“十二五”時期,國家將更加注重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牢固樹立綠色、低碳發展理念,從源頭上扭轉生態惡化趨勢,通過建立和完善生態補償機制、開展重點生態工程建設等措施,著力建設國家生態安全屏障。一是要按照誰開發誰保護、誰受益誰補償的原則,加快建立生態補償機制,研究制定《生態補償條例》,努力實現生態補償的制度化和法制化。二是要鞏固和發展退耕還林、退牧還草成果,加快編制退化草地治理等重點草原生態保護工程規劃,繼續推進天然林保護、京津風沙源治理、石漠化綜合治理和防護林體系建設,穩步推進生態移民,深入開展生態文明示範工程試點。三是要繼續推進重點流域和區域水污染防治,嚴格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提高飲用水水質達標率,確保飲用水安全,建立健全工業污染防控體系,推進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及污染防治,大力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治理,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四是要切實加強資源節約和管理,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嚴格實行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實施節能減排重點工程,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五是要堅持防治結合、以防為主的方針,全面提高綜合防災減災能力和災害風險管理水平。

  問:“十二五”時期,國家在推動西部地區發揮比較優勢,加快建設特色優勢産業方面有什麼部署?

  答:發展特色優勢産業是增強西部地區內生動力的主要途徑。“十二五”時期,國家將支持西部地區進一步發揮比較優勢,深入實施以市場為導向的優勢資源轉化戰略,圍繞建設國家能源基地、資源深加工基地、裝備製造業基地和戰略性新興産業基地,大力發展特色優勢産業。一是加快發展現代能源産業,特別是加強煤炭、石油天然氣、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等西部地區具有明顯優勢的能源基地建設。二是要優化調整資源加工産業,推進鋼鐵企業兼併重組,加強有色金屬等資源綜合加工利用,形成一批重要的礦産資源後備基地和深加工産業基地。三是改造提升裝備製造業,支持企業技術改造和創新,大力發展高端裝備製造,形成一批競爭力較強的重大裝備製造業基地和國家級研發生産基地。四是積極培育戰略性新興産業,儘快形成産業競爭新優勢。五是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努力提高服務業的比重和水平。六是有序承接産業轉移,把承接産業轉移與優化調整産業結構、建立現代産業體系有機結合起來,形成東中西部地區合理的産業分工格局。

  問:《規劃》對改善西部地區農民生産生活條件,建設農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園有什麼舉措?

  答:國家將加大投資力度,依靠現代農業科學技術,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努力增加農民收入,改善農民生産生活條件。主要舉措有:一是加快發展現代特色農業。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和中低産田改造;積極推進農業機械化,調整農業結構;大力發展設施農業,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産和産業化經營;加強農技推廣、動植物疫病防控和農産品質量安全監管。二是振興牧業經濟。加大牧區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全面實施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改善牧民生産生活條件,加快轉變牧業發展方式。三是提高林業發展水平。加大造林綠化力度,增加森林資源總量,加快構建現代林業産業體系,繼續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四是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拓展農業廣度和深度,充分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努力提高農民家庭經營收入;加強農民培訓,推進農民創業,提高農民非農就業收入;落實各項強農惠農政策,大力增加農民轉移性收入和財産性收入。五是建設幸福新家園,實施“六到農家”工程。全面解決農村安全飲水問題,加快建設通鄉通村道路,加快推進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因地制宜實施農村沼氣建設,推動農村危房改造,改善村容村貌,建設農村新型社區。

  問:“十二五”時期,國家將如何促進西部地區加快推進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事業建設,著力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答: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政府的重要職責,是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根本目的。《規劃》提出了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事業建設的重點任務。主要有:優先發展教育。積極推進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特殊教育以及民族教育等各級各類教育統籌發展。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大力拓寬就業渠道,不斷擴大就業規模。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要實現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全覆蓋,繼續完善各類社會保障制度。增強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建立健全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網絡,實施基本公共醫療衛生五大重點工程。繁榮文化事業。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促進民族文化交流,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實施基本公共文化六大重點工程。

  問: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協同推動沿海、內陸、沿邊開放,形成優勢互補、分工協作、均衡協調的區域開放格局。西部地區如何抓好戰略機遇,加快建立更加適應發展開放型經濟要求的體制機制,進一步提升開放水平?

  答:西部地區陸地邊境線長達1.8萬公里,與周邊14個國家和地區接壤,是我國通往中亞、南亞、東南亞以及俄羅斯、蒙古的重要通道,地緣優勢突出。西部地區的開放水平,決定著我國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今後一段時期,擴大西部地區對外開放,是我國對外開放戰略的重點。西部地區要實施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加大向西開放力度,不斷拓展新的開放領域和空間。國務院有關部門要抓緊研究推進沿邊地區開發開放的政策措施,加快推進重點邊境城鎮、重點口岸、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建設,打造沿邊對外開放橋頭堡和經濟增長極。加快發展內陸開放型經濟,建設重慶、成都、西安、昆明、南寧、貴陽等內陸開放型經濟戰略高地,積極推動寧夏形成我國面向阿拉伯、穆斯林國家開放的重要窗口。

熱詞:

  • 規劃
  • 惠農政策
  • 科學發展觀
  • 發展特色
  • 發展改革委
  • 改革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