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CCTV消息:門路不通就爬窗戶,晚高峰的北京,“擠公車”的上班族們似乎練就了一身絕技,為的就是能坐上早一班的公交車回家。本週,雖然北京公交集團作出回應,稱當日因交通管制及事故造成道路擁堵,滯留乘客鑽窗乘車屬於極端特例,但熱議並沒有因此平息,一個討論的焦點就是“公交車是否也有超載標準”?
乘客1:要是有超載標準的話,我估計幾乎全都得超載吧。
交通協管員:公交車哪有超載一説?能擠,能站上去(就行)。
乘客2: (你覺得一平米站多少人合適?)一平米3個人左右吧,三、四個人應該可以。
解説:其實公交車不僅有超載標準,而且現行規定在1997年就已核定,那就是“一平方米不超過八個人”。而老標準也引發了新爭議,路況不同了,肥胖率增加了,公車也改頭換面了,沿用了15年的標準是否已經過時?而“一平米八個人”是不是有點擠?
果殼網"心事鑒定組“主題站 科技編輯 張穆君:我第一反應,就覺得8個人好擠啊,怎麼可能站8個人呢?這樣的話這個標準不太合理。
果殼網內容運營經理 鄒波:這新聞傳播開之後,我們辦公室就在討論,我們果殼正好有動手做實驗的氛圍,大家説乾脆試驗一下吧。
你們站進這個圈子裏吧。
(跟平時上下班的感覺比怎麼樣?)差不多吧,這是人少的時候,挺松的。
果殼網內容運營經理 鄒波:我們那個圖一貼出來,很多人第一反應就説你們沒穿外套,你沒揹包,要是各個都提着旅行箱怎麼辦?
(現場)現在請大家回去換一件衣服,穿上外套,帶着包再回來。
(這是你們平時上下班的行頭嗎?)是。
果殼網IT主管 楊源:(你擠在裏面感覺怎麼樣?)我擠在中間覺得比在車上好,平時上下班的時候,像1號線和5號線路都非常擠。
果殼網”法醫“主題站 科技編輯 謝默超:那種擠得受不了情況,會不會對安全或者對健康造成影響呢?我們對這個方面也進行了一些研究和調研,當人體的胸部受到40到50千克壓力的時候,他的肋骨上體以及隔膜的運動會受到阻礙,可能就會導致他無法正常呼吸,會窒息的死亡。實際上這個情況在公交車上應該是不會發生的,對於一些可能身高比較矮的朋友來説,他們可能會感覺在公交車上呼吸不暢。
擠公車原來還是個科學問題。而原以為過時的超載標準,其實比現實中的公交車還松快。由於一平方米站8個人,核定的是公交車的承載能力,但“車能扛”,人就沒事”嗎?而如果真的改了超載標準,公車就不那麼擠了嗎?我們是否還會努力擠上那趟遲來的公車?
2月17日 北京六里橋站
交通協管:七點半左右,人擠人,人挨人。擠的跟相片似的。追車,大夥兒都追,車不一定準着在哪個地方停。
乘客1:都貼門上還得往上擠,那沒辦法,20分鐘車都不來。
乘客2:有可能這樣站着都不行,得這樣站着,踮起腳尖站着。
果殼網"心事鑒定組“主題站 科技編輯 張穆君:超載都已經是小事了,上去是關鍵。/這時候就會想我要有輛車該多好,但是想車的話又沒地停,又堵車,所以怎麼着都不好,有一個公交車過來,有坐,那樣是最好的了,也不是特別奢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