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區人才強區紀事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12日 02:0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談及不久前赴廣州招聘人才的收穫,新疆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區(頭屯河區)區委常委楊勇興奮不已:“兩天簽署專業人才協議書40多份,除國內高校的研究生外,多半是海外留學人員。”

  深居我國最西部邊城的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區,何以引得眾多才俊紛至沓來?

  人才助力企業騰飛

  見到張曉明時,他正在為開發區軟體園的招商忙得不亦樂乎。兩年前,這位畢業于北京國際關係學院世界經濟專業的碩士研究生,被開發區的創業平臺吸引而至。

  2011年6月,新疆軟體園破土動工。擔任軟體園項目企業部負責人的張曉明幹得風生水起:微軟、IBM等著名IT企業有意入園,疆內最具規模的30余家軟體企業簽署入園協議,投資近16億元的地下建設部分全部完工,25層高的軟體園大樓將於今年底封頂,2013年10月即可入駐。

  “這個軟體園是新疆首家、也是唯一的綜合性專業化軟體信息服務園區,今年上半年建設成為自治區級園區,將通過3至5年的努力,打造成國家級軟體産業基地。”張曉明對一手“規劃”的軟體園充滿信心。

  如同張曉明一樣,來自國內外名校的“金鳳凰”,正在成為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區發展的“中堅力量”。

  “中亞食品”是開發區國家級出口加工區內的一家知名企業。這裡生産的果菜罐頭全部銷往哈薩克斯坦,並榮膺哈國總統獎。兩年前,這家企業曾遭遇技術“瓶頸”:瓶裝醬菜湯汁渾濁、脆度不夠,部分産品滯銷。在開發區的鼎力扶持下,企業建立博士後科研工作分站,引進新疆農業大學陳其鋼博士,通過改進工藝流程和湯汁配方等,破解了技術難題。目前,該企業生産的系列産品已進入哈國24個大中城市,佔當地市場份額的25%以上。

  2011年,“金風科技”借助開發區博士生社會實踐基地,從清華大學引進18位博士參與企業技術革新。人才優勢成就了企業的自主研發優勢,如今,這家掌握風電産業核心技術的上市公司,在全世界建立分支機構十幾家,邁開了國際化的步伐。

  人才優勢成就了開發區的發展優勢。2011年,開發區高新技術企業實現産值144億元,佔全區工業總産值的76%,科技進步對工業經濟和開發區經濟的貢獻率分別達91%和44.1%。

  真誠引來“金鳳凰”

  經過17年的發展,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區已發展成為新疆最大的綜合性園區。但是,高層次人才的奇缺,讓渴望“飛得更高”的開發區“深度饑渴”,他們把目光投向了人才集聚的北京高校。

  2009年3月,開發區在北京清華園舉行首場招聘會,並表示往返機票及住宿等費用由開發區承擔。如此真誠的邀請,令原本只是湊湊熱鬧的張曉明和其他3位學子動了心,當即表示“去開發區感受一下”。

  半個月後,張曉明及其他3位同學收到了開發區寄來的往返機票。

  同學們感動了。一週的考察後,張曉明放棄了留京機會:“開發區這麼重視人才,一定會有好的發展平臺。”

  北京師範大學碩士生楊金林放棄了與廣州一家重點中學簽約的機會,説服父母,直奔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區。同行者,還有清華大學管理學博士盧大鵬、土木水利學碩士艾裏肯江阿布來提。

  求賢若渴的開發區給了學子們最溫暖貼心的擁抱。“開發區給予引進的碩士、博士每人5萬元、10萬元房補。剛來時,我就用這5萬元再加上頭兩個月工資付了首付,擁有一套95平方米的住房,不用當‘房奴’了。”張曉明開心地説。

  開發區(頭屯河區)人事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局長李紅説,近年來,開發區先後推出《引進優秀人才辦法》、《鼓勵駐區企業培養、引進和使用優秀人才辦法》,目前已投入2000多萬元用作人才發展專項資金。與此同時,對引進的高層次人才給予“高定一級”政治待遇,並且優先入黨、優先選送培訓、優先進入學科梯隊、優先提拔使用。

  搭建人才合作平臺

  2011年,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區與頭屯河區“區政合一”,發展空間從80平方公里擴展至480平方公里,企業從2000家增至3600余家。

  開發區與清華大學的合作也漸入佳境:“清華之友”獎學金、助學金,讓很多學子對開發區有了最初的印象;園區建立的“清華大學研究生就業實踐基地”和“博士生社會實踐基地”,讓清華學子零距離了解開發區。

  “2011年1月,我參加學校實踐支隊在這裡實習了一個月。開發區完全不像傳統意義上的‘西部’,一個大項目落地,在其他地方需要一兩年,這裡只要半年,甚至更短時間。開發區是可以做事、成事的地方。”汽車工程學博士武雪原在這裡完成了社會實踐課後,選擇留在開發區。

  “如果只看待遇,內地和東部肯定更高更好。但是,我們都有自己的夢想,希望找到施展的大舞臺。”在清華大學環境工程博士劉晉文看來,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區(頭屯河區)將是中國21世紀向西開放、面向中亞的新經濟平臺,“中國和世界都在關注,值得我們投入。” 

  在天津、北京有過從業經歷的郝冀就是奔此而來的。2011年3月,博士畢業前夕,郝冀主動與開發區聯絡,考察了開發區後,更加堅定了信心。此時,他的同學許濤已經在內地找到一份令人羨慕的工作。“來新疆吧,在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區,會有更好的發展空間。在大城市,我們至多不過是添磚加瓦;到這裡,我們就是開拓者。”這一番話,把許濤“叫”來了。

  開發區(頭屯河區)區委書記魏毅説,截至目前,園區已先後建起10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科研項目遍及機械、電子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石油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等多個技術領域。與此同時,3個國家級研發中心、9個自治區研發中心、1個留學人員創業園、2個大學科技園相繼建成。開發區一躍成為新疆高層次人才最密集的園區,一方“人才高地”崢嶸初顯。

熱詞:

  • 鳳凰
  • 飛得更高
  • 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