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我國體制機制障礙致血荒 無償獻血“靠天吃飯”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10日 06:2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參考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最近,北京市關於“無償獻血挂鉤高校師生評優、高校需專人負責獻血工作”等規定在網上引發激烈爭論,“血荒”一詞再次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縱觀近幾年,隨著我國醫療服務量逐年提升,每逢夏冬兩季,我國許多地區都普遍出現了用血緊張的狀況,業內將其稱為“季節性血荒”。

  究竟是何原因造成“血荒”這一頑症?記者在調研時發現,關鍵在於我國無償獻血制度“靠天吃飯”的短板,以及其背後存在的激勵機制不完善、社會組織不健全、採血機構運行難、部分醫院用血管理不規範等問題。專家建議,儘快完善血液管理制度,加強對臨床用血的監管,緩解血液供需矛盾。

  無償獻血“靠天吃飯”

  我國實施的是無償獻血制度。與全國各地一樣,四川省無償獻血以流動獻血為主,主要來自於街頭招募,由於尚未形成穩定的獻血志願隊伍,天氣變化影響人們外出就會造成採血量季節性波動,導致血液供應不穩定性。

  在成都市中心的天府書城門口停靠著一輛流動採血車,記者看到,成都市血液中心工作人員們正向路人發放無償獻血宣傳資料,有部分群眾參與獻血,但與熙熙攘攘的人流形成鮮明對比。工作人員馮瑾告訴記者,這裡人流量大,他們每天都要過來,週末時一天可採100人左右,平時只有40-50人“夏天、冬天大家不願意出門,採血量會減少,更怕遇到下雨天。”

  血站和固定獻血屋也是我國無償獻血服務體系的陣地。然而,由於投入不足,無償獻血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後,群眾參與無償獻血服務可及性差。記者經常路過西南財經大學附近的一間獻血屋,發現平時很少有群眾前來獻血,有時甚至大門緊閉;而在其他一些偏遠市州,記者發現,獻血屋更難尋覓。數據顯示,四川省擁有血液中心1家、中心血站20家,全省181個縣(市、區)僅有固定獻血屋81個。

  在國外,青年志願者隊伍是無償獻血的一支生力軍,但從我國情況看,這支隊伍尚不健全。45歲的四川聯通公司員工楊秀偉是一名獻血志願者,他坦言成為志願者純屬偶然。“6年前,我在街上看到獻血車,突然想起妻子生孩子時別人獻血給她,於是決定無償獻血,後來就加入了這個隊伍。要發動更多的群眾參與,關鍵還要完善機制,擴大志願服務隊伍以及它的影響力。”

  我國人口獻血率不高,是導致用血供應緊張的直接原因。數據顯示,近幾年我國臨床用血需求量以10-15%的速度快速增長,而我國人口獻血率僅為0.84%,遠遠低於世界高收入國家的4.54%和中等收入國家的1.01%。

  “制度性短板”引發供血緊張

  記者調研時發現,從深層次分析,當前引發我國血液供應緊張的,還在於一些體制機制障礙,業內人士將其概括為“制度性短板”。

  “制度性短板”最突出的表現為,無償獻血者穩定和激勵機制不健全。成都市血液中心主任王乃紅説,四川省對無償獻血公民在臨床用血後實行“先繳費後退費”的政策,而無償獻血者異地用血後需要回到獻血地辦理退費。“區域的限制、繁瑣的手續讓許多獻血者及其親屬並未能充分享受到無償獻血的優惠政策,不僅影響了公眾獻血積極性,還容易造成‘百姓無償獻血,血站卻賣高價’的誤解。”

  採供血機構人員編制與工作量發展不均衡,也是影響無償獻血工作順利開展的原因。四川省衛生廳醫政處副處長劉成説,2006年全省採供血機構編制人員約1106人,採集全血97.56噸,如今,血站工作量增加近80%的基礎上,機構人員編制卻沒有相應增加。“全省所有血站平均另聘16人,才能保障採供血業務順利開展,這加重了血站資金負擔。”

  無償獻血宣傳力度不夠,居民無償獻血知識知曉率偏低,社會參與度不高。雖然四川省去年被評為無償獻血先進省,21個市州均被評為無償獻血先進市州,但在四川個別縣(市)區 獻 血 量 尚 不 足 當 地 用 血 量 的30%,獻血和用血比例嚴重“倒挂”,部分大城市用血多、採血少,而一些中小城市採血多、用血少。以成都市為例,當地採集血液長年佔據全省採集血液的近三分之一。

  缺乏有效的血液調配使用機制和有效利用因健康因素正常報廢的血液制度,還引發因血液過期。一般手術前,醫生都會準備一些血液,但根據相關規定,拿出冷庫的血液即使沒有使用,都無法繼續使用,這可能會造成一些浪費。

  另外,不合理用血也引發用血緊張的原因。劉成説,雖然四川鼓勵醫療機構動員患者自身儲血、自體輸血,但沒有具體要求。目前,全省僅6個市州的醫療機構開展患者自身儲血、自體輸血業務,且比例較低。“個別基層醫院,對血液管理不嚴,有時會用輸血來治療貧血,加強監管、建立完善從源頭上節約用血的臨床用血評價體系迫在眉睫。”

  “開源節流”緩解“血荒”

  為緩解血液供應緊張,基層專家學者認為,應堅持“開源節流”,一方面完善相關的血液管理制度,加強對血流管理機構的投入,調動各方社會力量參與;另一方面,加強對基層醫療機構的血液使用監管。

  首先,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將法律規定的每隔半年的獻血週期調整為4個月,並出臺規定加大對多次獻血的固定獻血者的精神鼓勵。王乃紅説:“國外許多地區,每隔4個月就可以獻血,我國規定半年,一定程度上也減少了獻血的供應量。從醫學層面分析,4個月已足夠保障群眾的身體健康。同時,打破目前表彰制度局限,允許市級政府每年表彰相關的獻血積極工作者,調動社會積極性。”

  其次,強化部門職責分工。王瑾説,應將無償獻血工作列入政府目標責任考核內容,納入議事日程,建立健全無償獻血組織機構。“我們這幾年加強對企事業單位團隊獻血的招募,從整個上看,外企、港臺企業等對國企支持更強。今年臺企富士康在成都建廠,就成為獻血的一個大團隊。”

  第三,加大財政投入,保證無償獻血“有人宣傳、有人管事、有經費辦事”。劉成建議,將採供血機構建設納入當地公共衛生服務體系,組織衛生、發改、財政、機構編制等部門加強協調配合,根據採供血機構業務情況調整充實獻血管理機構,核定增加適當人員編制,加強獻血組織保障;加大對獻血機構的財政投入,尤其是固定獻血屋和流動採血車的建設。

  第四,建立無償獻血服務長效機制,發展壯大無償獻血者隊伍,在國家工作人員、現役軍人和高校學生等人群中建立一支較為穩定的無償獻血自願者隊伍。例如,成都市組建無償獻血自願者服務隊,目前有92支分隊,2 .5萬餘人,增強了市民對無償獻血的認同感和參與意識;達州市中心血站立足於招募各類私營企業積極投身無償獻血公益事業,建立了“血站搭臺、企業唱戲、患者得助”的無償獻血模式。

  第五,強化安全意識,建立用血評價體系。各醫療機構應加強臨床輸血管理,做到科學用血、節約用血、合理用血、安全用血,積極推廣臨床輸血新技術提高臨床輸血技術水平,探索建立包括臨床輸血處方管理、醫院與血站間血液調配製度、手術備用血回收制度等內容的臨床科學合理用血評價體系,降低血液報廢率,提高血液使用效率和效益。

熱詞:

  • 血荒
  • 自身儲血
  • 制度性
  • 合理用血
  • 制度性短板
  • 開源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