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北京社區救援隊試點存難題 居民意識薄弱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06日 02:1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京華時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鼓樓苑社區的救援人員正在清點急救箱,核查藥物配備。 本報記者 任峰濤 攝

  生活在社區中,小到摔傷燙傷,大到車禍火患,當不幸發生時,快速且正確的處置能最大限度地減少傷害。直到去年底,在市民政局和北京市緊急救援基金會的配合下,6支國際化的緊急救援隊在試點社區內成立,也成為國內首批社區內救援隊。今年,這些專業化救援隊還將在全市的200個社區內鋪開。然而在走訪中記者發現,在首批成立的試點社區內,設備維護難、居民知曉率低等問題仍廣泛存在。

  急救設備慘遭遊客掠奪

  試點1鼓樓苑社區

  鼓樓苑社區位於東城區交道口地區的西北部,依後海、傍鼓樓,是京味兒十足的老居民區。364所獨立的明清時代的四合院分佈在區面積0.16平方公里的10條衚同內,3700戶近萬名百姓居住其中。

  去年8月,在北京市民政局、緊急救援基金會和所屬街道的&&下,一支國際標準化輕型救援隊在社區內成立了,這支隊伍也使得該社區成為北京乃至全國首家成立標準救援隊的社區。經過專業人員為期7天的全方位培訓和實踐,完全由社區志願者組成的團隊建立起來。除了救援防災知識和技能外,電動巡邏車、擔架車、急救箱等都裝備到了社區裏。

  據社區居委會孟書記介紹,相比普通社區,防火是鼓樓苑社區的頭等大事。為此,救援隊成員專門進行了一週額外的火患排查和救援培訓,並順利完成了消防演練。

  在救援隊成立的半年內,最讓隊員們頭疼的就是設備的維護和管理。記者在社區走訪中看到,社區內不少衚同和一些大型居民院墻上,懸挂著一個個橙色的應急救援箱,但打開後發現,一些救援箱裏卻空空如也,另外的一些救援箱則換了地方,只留下空空的支架。

  居委會孟書記告訴記者,由於該社區緊鄰南鑼鼓巷,加上轄區內的黑芝麻衚同和沙井衚同等知名衚同,每日遊客都很多。同時,緊急救援箱必須懸挂在醒目位置且不能上鎖,箱內的30種百餘件急救用品就格外“扎眼”。才沒幾天的工夫,箱內的急救物品就“失竊”大半,更有的連急救箱都被“搬”走,居委會出於無奈才把剩下的十幾個急救箱保存起來,並通知居民有需要時前來取用。“我們希望居民和遊客能做到自覺,有需才取”。

  故事

  社區低保戶巧救八旬老人

  今年50歲的張豐年是東城區鼓樓苑社區的一名普通居民,由於經濟生活困難,每月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去年7月底,社區救援隊招募的消息在轄區內傳出後,熱心腸的他第一個報了名。頂著“伏天”的陽光炙烤,他穿著厚裝備,在教官指導下接受培訓——救援常識、搜救技巧、止血包紮、人工復蘇、支撐固定、高空救援、緊急通訊等課程按部就班地學了下來。

  培訓結束後該是他執勤“上陣”的時候了,由於多數隊員都有工作,白天社區內的巡邏工作大多交到了他一個人身上。今年1月初,在例行巡邏到後鼓樓苑衚同28號院時,他發現一位老人正仰面躺在石板鋪成的地面上,口中喊著救命,幾名鄰居正試圖把老人扶起。他跑過去,第一時間制止了鄰居的做法。在和老人進行了簡單的交流後,他了解了老人因路面濕滑而滑倒,腰部十分疼痛。他第一時間撥通了急救電話,一面叮囑老人不要輕易挪動,一面用專業器材為老人做固定,等待急救車。

  在醫院內,這位八旬老人的X光片顯示為腰椎骨折,所幸固定及時、到位沒有傷害老人的脊髓神經。主治醫生對張豐年的專業性表示稱讚。“要是以往我肯定背著老人就走。”他説,現在看來,如果沒有專業培訓,老人病情可能會嚴重得多。

  社區高層自救仍待加強

  試點2蘋果社區

  蘋果社區坐落在雙井地區東北部,緊鄰中央商務區,是CBD生活功能區。蘋果社區內8棟中高檔高層住宅內,居住著近3000戶居民。去年10月份之前,在該社區居委會主任穆立軍看來,如果火災、地震等突發事件來臨,社區的救災物資儲備及應急預案都是空白。

  直到去年10月初,社區成立起擁有18個人的應急救援隊伍。首批18位隊員來自於居委會及物業工作人員,專業封閉式培訓了一個月,隨之,每棟樓就擁有了一個緊急急救箱,社區配齊了應急巡邏車等設施。這也就有了去年10月19日的該社區首次火災逃生大演習。

  對於蘋果社區而言,應急救援目前已經有了一個好的開始,“但感覺還遠遠不夠,居民的響應也不夠熱烈。”穆立軍總結稱,高層應急救援還需要在三個方面予以延伸:一是應急救援隊的規模,目前只有18個人,還屬於一個試點隊,救援隊伍需要擴大。硬體配備、救援專業知識培訓都需要進一步加強。二是在應急演練上需要向社區內更多的居民進行延伸,最好能每個月進行一次應急演練,把面臨緊急狀況時,居民應該保持冷靜頭腦、應該聽從指揮,必要時如何進行自救等情況讓居民家喻戶曉。第三是教會居民如何預防,比如日常在房間、衛生間角落裏放置瓶裝水、壓縮餅乾等,平時就做好應急燈的充電,備好指南針、急救包等等。“一旦高層起火,或者遭遇地震等突發意外情況,在專業消防、急救隊伍尚未趕來時,社區應急自救作用就凸顯出來。”穆立軍稱。

  故事

  日本居民應急本領驚四座

  在蘋果社區高空救援演練中,一對日本居民的表現令社區居民感慨頗深。由於應急救援隊需要一戶居民進行配合,在聽到消息後,一對日本友人主動請纓,積極配合。他們破窗而入,移動屋內傢具設施,甚至有些動作走在了工作人員之前。據這兩位來自神戶的友人介紹,在日本,無論大人還是孩子,防災救援的演習十分常見,所以他們對突發災難如何應對也得心應手。據了解,這兩位日本友人也提出入隊申請,希望能為居民服務。

  社區救援人員將定期考核

  對話

  記者:建立社區救援隊的意義在哪兒?

  北京市緊急救援基金會秘書長劉琦:在救援上,有一個“黃金五分鐘”法則,就是説災難發生5分鐘內救援最有效。在災難或緊急事件發生時,最能起到救助效果,最及時的救助就來自身邊。在當今中國社區,還沒有真正意義的符合國際標準的社區救援隊伍,北京社區救援隊的成立迎合了這一點。

  記者:怎麼樣才能取信於民?

  劉琦:首先我們會先加強救援隊宣傳,讓居民都能了解這支隊伍,知道我們工作的目的和意義。其次我們將加大緊急救援常識的宣傳,在社區內廣泛地開展“公益大講堂”等活動,使得人們能夠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互救本領,提高防災減災意識。

  記者:如何避免緊急救援物資裝備的閒置?

  劉琦:緊急救援物資裝備,就是為了在緊急、突發事件時,讓社區居民第一時間能夠對人身及財産進行緊急救助,避免或減輕損失。所以,這些裝備不存在閒置的問題,是防患于未然、在發生緊急突發事件時供大家使用的。當然,能使更多的人正確、充分使用這些裝備是我們最希望的,也是今後工作中需要進一步完善的。

  記者:如果保證救援隊員的可持續專業性?

  劉琦:北京市緊急救援基金會將從今年開始,定期對培訓過的社區救援人員進行培訓、考核,以保證大家對救援技能的掌握。我們也將在今後建立起一整套監督、管理體制,加強這方面工作。

  記者:目前有什麼難處和期望?

  劉琦:人員和基金緊缺是我們面臨的難題,我們希望社會上有更多的志願單位及個人能積極參與到公益事業中來,關注緊急救援事業,支持北京市的社區安全建設。同時希望社會中的專家、學者、專業技術人才能夠為基金會出謀劃策,共同推進緊急救援事業發展。最終在民政部指導下為百姓做好這項民生工程。

  社區救援和自救亟待普及

  觀點

  “在突發災害面前,我們社區居民的自救、急救知識和技能還非常薄弱。”昨天上午,長期致力於中日應急救援研究和分析的霍春梅女士説,北京市緊急救援基金會設立社區應急救援試點,這為北京建立並完善應急救援開了個好頭。

  據了解,霍春梅剛剛完成日本一應急自救手冊的編譯工作。她介紹説,日本民眾防災及應對災害的意識和能力都很強,這可能和國情有關,日本幾乎天天鬧地震,孩子們從幼兒園時起,便接受了如何應對地震、火災、雪災、水災及雷電等自然災害以及交通、突發疾病等時,應如何避免危險的方法及對策。“在日本,每戶居民家中都會備有急救箱,裏面備有包紮紗布、急救藥品等,都比較完備。一旦藥品快過期時,他們會及時更換並處理。”

  她指出,在我們國內絕大部分居民中,防災、救災及自救急救知識還相當薄弱,有關部門要加大這方面的宣傳和組織,應把正確、專業及迫切需要的知識和技能,培訓給廣大居民。“面對災害,一定要頭腦冷靜,二是要聽指揮。一旦居民掌握了應對突發災害的知識、技能和技巧,才能夠做到頭腦冷靜。”

  本版采寫 本報記者 鄭磊 張淑玲 實習記者 劉雪玉

熱詞:

  • 社區居委會主任
  • 救援隊
  • 社區志願者
  • 蘋果社區
  • 救援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