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新生代農民工心中城市與鄉村的顧盼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05日 03:2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又是一年新春到,只有這個時候,那些在外忙碌許久的“新生代農民工”才能暫時卸下滿身的疲倦,帶著對親人的思念回到闊別許久的家鄉。

  家鄉,曾是這些被稱為“新生代農民工”的年輕人們最為熟悉的地方,他們在這裡出生,在這裡成長,這裡的一草一木都留下了他們童年最純真的回憶,曾幾何時他們認為家鄉就是世界上最好的地方。但是,當這群年輕人隨著經濟發展的列車走向城市後,曾經熟悉的農村生活卻變得漸行漸遠,在夢想與現實、繁華與落寞、躊躇與徘徊、陌生城市與熟悉農村之間,年輕人自覺或不自覺地進行著比較。新春時節,記者走進山東省的部分農村,零距離傾聽、感受這些新生代農民工心中的城市與鄉間。

  ——題 記

  城市大舞臺,夢想在這裡發芽

  作為傳統的農業縣,高青縣的許多村子都不乏在外務工的年輕人。黑裏寨鎮潘家村的宗見雖然剛剛滿24周歲,但務工的資歷卻著實不淺。2006年大專畢業後,宗見先後在威海和北京兩地務工,如今也算是小有成就,距離自己的夢想正越來越近。

  “我喜歡城市非常前沿的生活,有規律有秩序的環境,在城裏能享受到在農村體會不到的快樂,比如家裏的夥伴們還不知道坐高鐵是啥滋味,對我來説卻像騎自行車一樣平常。”在宗見看來,城市與農村相比是個更大的舞臺,能給年輕人提供很多的機會。“有人覺得農村人進城務工就是幹建築、當服務員,其實有很多都成了白領、金領。”

  在年輕務工人員的心目中,城市裏基礎設施相對完善、工作機會更多、業餘生活豐富,處處充滿著吸引力,而且與留在農村種田相比,掙錢一般也更多些。不過,一些擁有一定學歷甚至城市求學經歷的年輕人看重的遠不止這些,還有在城市中獲得的更多認同。

  廣饒縣李鵲鎮梨園村的賈川川在濟南已經生活了兩個年頭,現在基本適應了當地的工作和生活。“這裡年輕人多,能找到共同的話題、共同的理想,工作也能得到認同和尊重,只要好好幹,肯鑽研,企業就會重用你,有了成績,工作待遇也會跟著提高。”

  當然,對於城市,並不是所有的年輕務工人員都抱有同樣的歡喜。工作狀態和生活境況的差異,在一定程度上左右著每個人的看法。

  在高青縣黑裏寨鎮前崔村,25歲的周衛衛就不怎麼喜歡城市。從2007年開始,他一直在北京親戚開辦的公司負責銷售工作,月薪從最初的1000元漲到了現在的3000元。“咱是靠體力吃飯,幹的是些苦、臟、累活,想象中的城市是高樓大廈,每個人都彬彬有禮,實際情況卻是人多、車多,人與人之間差別太大。如果要給自己的城市生活打分,只能給個及格。”

  農村多變化,幸福生活不遙遠

  回家過年,時間只有短短的幾天。除了感受闔家團圓的溫暖之外,這些漂泊在外的年輕人也親眼目睹家鄉一年來的點滴變化。

  “到處都是樹,看上去就舒服,空氣也清新,而且一天到晚很清靜,不像城市裏到處都是吵吵嚷嚷的。”這兩年,廣饒縣李鵲鎮梨園村的苗木種植迅速發展。雖然寒冬時分草木凋敝,但一直在城市工業區生活的賈川川還是覺得很滿足。“農村的消費水平也低,像我一個月3500元的工資,在農村生活的話除去日常開銷,剩下一半沒問題,而在城市裏衣食住行樣樣都離不開錢,稍不留神就成‘月光族’。”

  近年來,國家連續出臺了多項支農惠農政策,城鄉差距也在逐漸縮小。在山東各地,新農村建設如火如荼地開展。2011年,全省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覆蓋率達到100%;所有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部實施基本藥物制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報銷比例提高到70% 。不斷改觀的農村面貌和保障制度,讓外出務工的年輕人們感到興奮。

  前兩年,因為工作非常忙碌,周衛衛一直沒能回家看看,這次一回來感到挺意外。“真是沒想到變化這麼大,村裏的小樓多了,路寬了、好走了,有小轎車的家庭越來越多,街上的女孩子打扮得都非常時尚,棉裙、小皮靴、絨線帽,一點也不比城裏人差。”

  “思想觀念也完全不一樣了,年輕的大都外出務工,在家的就做點小生意,即便是年紀大點的,也不像原來那樣光會種糧食,好多人都搞起了蔬菜大棚,小日子過得蠻不錯。”宗見接過話茬兒,高興地數算起回到家這幾天的見聞。“雖説農村收入算不上多高,但我感覺人們的幸福指數都比較高。”

  經過多年的建設,城鄉二元結構依然存在。這些年輕的外出務工人員,並沒有避諱家鄉的落後,但在説起家鄉的時候,“幸福”的字眼不止一次地出現。

  心靈的徘徊,去留之間多思量

  “今年回到家來一看,這裡的發展也很好,同齡人有的在附近城裏務工,有的辦起了小企業,日子同樣過得紅紅火火。現在高青被納入黃河三角洲開發區,有很好的發展機遇,這也是務工者創業者的機遇。”23歲的鄭書發是高青縣黑裏寨鎮大鄭村人,一直在青島務工。對於未來,他已經做好了兩手準備。“先通過自己的努力嘗試在青島站住腳,紮下根,如果不能遂願就回家發展。”

  “父母都在家務農,年齡也大了,現在我一年也就能回來四五次,除了能給他們點零花錢,逢年過節給他們買點禮物外,根本照顧不了他們多少;如果在家鄉工作,就能有時間多陪陪他們,畢竟是從小在農村長大的,心離不開家。”回家的念頭,賈川川在心裏也盤算過多次。

  其實,持這種心態的年輕務工人員為數不少。因為家鄉的發展,因為父母年齡的增長,還有其他各種原因,讓他們開始有了回家的衝動。而一個無法忽略的因素,或許還是當前城市與外來務工人員之間那層難以消弭的隔膜。

  在北京打拼了5年多,周衛衛始終沒有想留下的想法。“不想留是因為我們這個洗不掉的農民工身份,看我們的穿著打扮、語言交流、行事方式就與城裏人不太一樣,這讓我們與這個城市有些格格不入。再説,這裡的住房、醫療等保障不如老家,也讓我們融入不了這座城市,總覺得自己是個外地人,怎麼著都不是北京人。”

  不過,很多務工人員畢竟還年輕,在城市裏的生活才剛剛開了個頭。留下或者回家,還要看個人未來的發展。宗見覺得,自己在外面發展挺好,沒有必要選擇吃“回頭草”。“我想一直在城裏待下去。我已習慣了現在城裏的生活,對公司、老闆、工作都有了感情。老闆很器重、賞識我,給我提供了較大的發展空間,這讓我很有成就感。”

熱詞:

  • 惠農政策
  • 顧盼
  • 回頭草
  • 黑裏寨鎮
  • 梨園村
  • 高青縣
  • 搜索更多惠農政策 顧盼 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