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太原全力推進民生工作紀實:把溫暖送到百姓心窩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04日 02:4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春伊始,奔走在山西省太原市的大街小巷、街道社區,感受百姓歡欣,點點滴滴沁人心脾;傾聽群眾心聲,樁樁件件飽含深情。

  “憋悶了按個‘1’,就可以和兒子、孫子説話;遇到當緊事按個‘SOS’,‘120’立馬就派人來幫助。黨和政府給咱辦得真是太週到了。”“愛心一鍵通”手機拿在手裏,迎澤區桃北東社區76歲的張大中老人滿臉喜悅。

  2011年,和張大中老人一樣,太原市1萬名空巢老人領到了政府贈送的“愛心一鍵通”手機。大鍵盤、大屏幕、應急燈、緊急求助鍵……老人遇到險難事,只需輕輕一按,配套服務體系就可以及時提供相應的家政服務、緊急救助、特殊關懷等多項居家養老服務。

  “民生大如天,但要解決好民生問題就必須從老百姓最急需、緊迫的小事、細事做起,為群眾排憂解難,讓百姓方便舒心。”山西省委常委、太原市委書記陳川平飽含深情地説。

  雪中送炭,把溫暖送到百姓心窩裏

  “以前上廁所是最犯難的事,要麼人太多,要麼進去下不了腳。現在新建的廁所寬敞、衛生,再不用為上廁所煩心了。”太原杏花嶺區程家村西巷居民王佔奎説。

  程家村西巷多年來只有一個“旱廁”,居民“如廁”極為不便。為了儘快解決全市類似的“如廁”難題,2011年,太原把新建標準化公廁列入10大民生實事,一建就是100座,一舉去掉了居民多年的愁事。

  “為群眾排憂解難,讓百姓方便舒心”是太原市民生工作的首要目標,市委市政府首先從問需於民開始。去年初,市委書記陳川平和市長廉毅敏&&調研,並動員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深入街道社區,傾聽和反映民意,最後梳理出10類、百餘件群眾集中關心的問題,確定為當年要為百姓做好的“10件民生實事”。

  陽曲縣泥屯鎮蘆家河村村民吃水不便,且水質差。縣政府投資30多萬元,在村口新鑿深井1眼,建起一座50立方米的高位蓄水池,村民喝上了深井自來水。

  去年,全市共建成飲水工程104處,不僅把水送到了農民的灶臺,而且大大提高了飲水標準,讓近11萬村民吃上了方便水、“甜心水”。

  “要不是政府救助,俺一家就過不了這個坎。”杏花嶺區奶生堂社區居民郝經偉動情地説。去年,他剛出生3個月的女兒被查出先天性心臟病,這對於他這樣的收入微薄家庭來説,真是“晴天霹靂”。危難時刻,政府主動送來1萬元大病救助金,並通過“訪貧問寒”救助金髮放5000元現金,郝經偉一家終於渡過了難關。

  為了讓遭遇重大疾病、火災、交通事故等不幸事件的居民得到及時救助,去年太原出臺了《特殊困難群眾臨時救助試行辦法》,將納入城鄉低保和其他專項救助範圍的家庭,以及平均收入在低保標準1倍以上4倍以下,因非自然災害等特殊原因導致基本生活暫時困難的家庭列為享受臨時救助的對象。去年,全市救助近1.29萬戶,提供救助資金785萬元。

  為及時應對物價上漲,去年太原3次啟動價調基金,為低保、優撫對象、農村五保戶發放補貼3842萬元,並提高低保標準:城市和農村每人每月分別達到330元和240元,還對全市82%的五保對象實行了集中供養,採取小額貸款擔保、創業孵化、用工招聘會等措施幫助解決就業11.3萬人,總投資達3.9億元。

  市長廉毅敏説:“從數字和宏觀層面上看,民生實事件件都是小事,但對於老百姓來説每件都是大事,只有把這些小事做實做好了,民生大如天才能落到實處。”

  化解“三難”,把實事做到百姓心坎上

  “這回俺們再也不用在透風漏雨的房子裏遭罪了。瞧俺家這屋子多敞亮,多暖和。”坐在62平方米的新樓房裏,女主人周麗娟神采奕奕。

  周麗娟家所在的太化和平苑小區,是太原的一個棚戶區改造項目。去年底,最後兩棟高層住宅樓拔地而起,徹底解決了太化義井三巷棚戶區居民及廉租房需求家庭的住房問題。

  “住房難”、“入學難”、“看病難”,是老百姓最為關注的民生大事。太原市委市政府始終在民生“三難”上傾全力、出“重拳”。

  去年,山西省給太原市下的保障房建設任務是1.7萬套,太原市自我加壓到4萬套,全市實際新開工達4.587萬套。

  經調查統計,太原全市廉租住房、公共租賃房、經濟適用房三類住房需求量為10.45萬套。為了確保“十二五”期間全市中等偏下收入和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的保障性住房全覆蓋,市委、市政府及時對“十二五”保障性住房規劃目標進行調整,將建設任務調高至13萬戶。

  為緩解百姓“上學難”問題,太原連續4年實施“百校興學”工程,這是一項為解決全市中小學校基礎設施差、佈局不合理、優質教育資源短缺等問題實施的重點民生工程,累計投入資金69億多元,新改擴建學校868所,僅2011年投資就超過17億元,新改擴建學校202所,新改擴建公辦幼兒園31所,全市教學條件和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來到杏花嶺區敦化坊社區,只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人來人往。居民們聽説家門口的自助健康體檢小屋開張了,都迫不及待地一探究竟。去年,太原市在50個社區設置了自助健康體檢小屋,並配備7種常規檢測儀器和一套信息系統,社區居民在醫務人員的幫助下可免費進行體檢,項目包括血壓、血糖、肺功能、心臟、尿液指標及骨質疏鬆程度等10多項指標。其中有35個社區的心電圖機還與太原市第二人民醫院的心電系統平臺連接,省城的心電專家可即時進行遠程診斷,回傳診斷結果。

  為緩解農民看病難、看病貴,政府還為全市50個鄉鎮中的30個鄉鎮衛生院配置了X光、超聲、心電三位一體診斷系統,並與市人民醫院的遠程診斷平臺聯網,實現了遠程診斷、會診及技術幫扶。農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省城大醫院專家的技術服務。

  從“45”到“308”,讓百姓呼吸更新鮮的空氣

  2011年,太原市的“一號文件”是《關於加強生態環境建設打造一流宜居城市的意見》,明確提出“把生態環境建設作為最重要的民生工程”。

  多年來,太原作為一個因煤而興的能源重化工城市,飽嘗污染之苦:曾經一年只有45個2級天,“穿一天干凈的白襯衫、多呼吸一口新鮮空氣”曾是太原人的奢望。

  “讓老百姓呼吸上新鮮空氣是最大的民生。”陳川平説,經過這些年千方百計的改造,到去年底,太原市全年的2級天增加到了308天。

  去年初,太原市區範圍內仍然分佈著436個城中村、農村,共有土小鍋(火)爐14.5萬多臺,每年冬季原煤散燒近180萬噸,煙塵、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高達5萬噸以上,兩項都佔到冬季市區排放總量的60%以上,是造成太原冬季大氣污染的“罪魁禍首”。

  為根治這一頑疾,去年初,市委、市政府提出“一年見成效,兩到三年全覆蓋”的奮鬥目標,再出“組合拳”,全力推進城中村改造、集中供熱、“氣化太原”工程。當年,全市啟動了24個城中村的拆除改造工作;改造擴展集中供熱1323萬平方米;實施41項重點減排工程,市區環境空氣綜合污染指數下降3.5%。2級天數達到308天,一級天數明顯增加。

  太原市在宜居城市建設上不斷發力:完成汾河治理美化南延工程,過去雜草叢生、垃圾遍地的亂石河灘,變成縱貫市區綿延20多公里的綠色長廊,成為市民晨練、休閒的好去處。同時實施城鄉清潔工程,集中開展了街景立面、市容環衛等10多項整治,市容環境大變樣;大力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完成造林面積近50萬畝,森林覆蓋率提高一個百分點;實施31項重點綠化工程,全市新增綠化覆蓋面積達363公頃。

  “俺們城市建設得一天比一天好了,這濱河公園有水有樹有鳥有花草,空氣還新鮮。”73歲的李根田老人漫步汾河公園,話語充滿自豪。

  面對已經取得的成就,市委、市政府的領導絲毫不敢懈怠。廉毅敏説:“去年前11個月,太原2級天數本來同比已增加12天,而到年底卻降為4天,8個2級天就被12月份的霧霾給‘吃’掉了。雖然有氣候異常的因素,更説明我們治理污染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萬家優樂在心頭,一枝一葉總關情。太原市委市政府始終把百姓放在心上,把民生抓在手上,太原人民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

熱詞:

  • 三難
  • 如廁
  • 總投資
  • 202所
  • 308
  • 旱廁
  • 愛心一鍵通
  • 一號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