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註冊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專家稱我國公民在外遭綁架增多因中國影響力大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02日 04:3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廣州日報 | 手機看視頻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家認為中國政府、赴非企業及公司員工需共同努力方能保平安

  1月28日,中水電集團公司在蘇丹南科爾多凡州的公路項目遭到反政府武裝“蘇丹人民解放運動”(北方局)的襲擊,29名中國工人被劫持。

  3天后的1月31日,25名中國人在埃及西奈地區遭貝都因族“統一和聖戰”極端組織綁架,除一名翻譯外,其餘24人均是天津水泥設計院援建埃及水泥廠項目的工人。昨天,這25人已被釋放。

  近年來,類似事件再三發生,短短幾天內兩批同胞遭劫持,更是牽動了國人的心:這些組織為什麼要綁架中國人?隨著中國參與全球化的程度越來越深、越來越廣,正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到落後國家參與建設、開拓業務,在異國他鄉,中國人如何才能保平安?記者採訪了中國社科院西亞非洲研究所非洲研究室主任賀文萍。

  文/本報記者 張強

  原因

  “因為中國影響力大,所以綁架中國人”

  蘇丹方面,反政府武裝發言人1月29日宣稱:“並未綁架中國工人,他們很安全,沒有人受傷。預計政府軍會隨時發起攻擊,所以暫時不能放人。”蘇丹南科爾多凡州州長艾哈邁德哈倫指責武裝人員意在破壞當地的公路建設,阻止該地區大型基礎設施的建設,而“修路是整個南科爾多凡州百姓數十年來的夢想”。

  埃及方面,極端組織綁架中國人是為了向埃及政府施壓,迫使當局釋放因涉嫌參與紅海旅遊地塔巴爆炸及阿裏什油氣管道爆炸而被捕的貝都因族人。

  賀文萍認為,這是“走出去”的代價。她告訴本報記者,隨著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步伐越來越快,中國企業在非洲承接的工程越來越多,外派到非洲工作的中國人也越來越多,相應的,風險自然也越來越多。

  在非洲的中國人三番五次遭綁架,跟當地的形勢密不可分。不少非洲國家國內形勢較亂,衝突頻發,在某些國家,反政府力量多年來一直在跟政府保持武裝對抗。

  開路架橋,基礎設施建設的工地一般都位於較偏僻的區域;反政府武裝為躲避政府軍的打壓,往往躲避在偏僻地帶,那裏也就成了武裝力量交火的主戰場。工地和戰場的區域重疊,成倍放大了在非華人的危險性。

  中國近年來的國際影響力與日俱增,一些反政府武裝認為劫持中國人能夠産生更大的國際影響,視之為“重磅炸彈”,從而更有效地向當局施壓,這是在非洲中國人屢遭綁架的另一重要原因。

  應對

  中國已成為非洲的第一大貿易夥伴國,雙邊貿易額從2000年的100億美元躍增到2011年的1600多億美元。非洲還是中國的第二大工程承包市場、第二大勞務承包市場和第四大海外投資目的地,目前約有100萬中國公民在非洲從事各种經營活動。

  政府:“跟部族勢力打交道,擴大情報面”

  非洲國家的國內形勢短期內難有根本性改善,在這一既定條件下,在那裏的中國人該如何保護自己的安全?賀文萍認為,這需要中國政府、赴非開拓業務的公司以及公司員工三方面的共同努力。

  她告訴記者,近年來,中國外交部越來越重視海外華人的權益保障。2006年5月,外交部在領事司設立領事保護處,協調處理海外中國公民和法人合法權益的保護問題。2008年8月,外交部又在領事保護處的基礎上成立了領事保護中心,其職能之一便是發佈領事保護和協助預警信息。

  除了外交部,各駐外使館也強化了這方面的功能。賀文萍認為,中國駐非洲各國的使館不僅要協調與所在國政府的關係,也要跟各部落、武裝勢力的領導人建立暢通的溝通渠道,擴大接觸面,增加情報來源。

  這樣一來,一旦發生突發事件,使館便可儘快確定是誰幹的,儘快展開談判或營救,確保人質安全。必要時,中國政府可利用當地政府軍實施營救,因為“中國現階段不可能像美國那樣,派海豹突擊隊滿世界地救人”。

  企業:“要算‘安全賬’,配備安保力量”

  在非洲承接工程的公司是組織、實施項目的實體,自然也是確保員工安全的第一責任者。以往,中國企業“走出去”,往往只重視經濟成本的核算,只要回報率可觀,便躍躍欲試,對安全成本考慮不足,風險評估不夠全面。

  賀文萍建議立志於“走出去”的中國企業今後要增加對安全成本的重視程度,外交部人手有限,對海外中國公民的服務不可能事無巨細,企業必須提高主觀能動性。她透露説,中國進出口銀行曾聘請她所在的研究所做過非洲的安全評估報告,其中涉及相關國家的政府政策、經濟風險和安全等方方面面,這種做法值得借鑒。

  在了解風險後“走出去”的中國企業,應該儘量為項目配備一套自有的安保力量畢竟,預防比善後更重要,遇事後借用當地政府軍需要經過一連串繁瑣的外交手續,效率不高。

  在這方面,抗擊索馬裏海盜的經驗可供借鑒。商船來往于亞丁灣地區,海盜隨時可能出現,不少貨運公司聘請了安保力量隨船隊出海,他們是退伍軍人等擁有專業安保技能的人員,能夠有效確保船上人員和財産的安全。

  企業對安保工作的重視程度正在加大,此前據蘇丹軍方官員透露,蘇丹已經出現了一支來自中國的私人安保隊伍。

  個人:“學當地‘方言’,遇事後打人情牌”

  政府要做好服務和溝通,企業要做好評估和安保,除此之外,確保安全的關鍵還在於赴非中國公民本人。賀文萍批評部分中國赴非人員安全意識的淡薄,甚至有人在到達非洲後不到使館報到,以至於使館無法準確掌握其信息、行蹤。

  “入鄉隨俗”很重要,到非洲後要努力學習當地“方言”及習俗,不該説的話不説,不該做的事不做,否則不僅容易引火上身,遇事後還會火上澆油。要像對待防震知識那樣,對安全知識的學習常抓不懈,每個人都必須清楚地知道一旦發生突發事件該怎麼辦。

  賀文萍説,早些年前曾有一個中國人在蘇丹被綁架,但他當時已經簡單掌握了一些當地的語言,被綁架後,他不斷地跟綁匪聊天溝通,以至於綁匪對他的好感大增,雙方關係變得很融洽。最終,這名同胞全身而退。

  “當我們聽到一個老外會説中國話時,會感覺很親切。”賀文萍説。在能夠有效溝通的基礎上,可以多跟綁匪談談家庭和孩子,目的只有一個:緩和緊張氣氛,有效拖延時間。

  最大限度地確保在非中國人的安全,需要政府、企業和個人三方的合力。政府和公司都要加強風險評估工作,“那些風險極大的國家和地區,儘量別去;下預判要果斷,不能兩軍開戰了才手忙腳亂地決定撤離”。

責任編輯:潘會敏

熱詞:

  • 中國公民
  • 綁架中國
  • 領事保護
  • 遭綁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