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歷史悠久的“雅賄”
以藝術品作為禮品並非今人所創,在中國絕對是有悠久歷史的,稱之為“雅賄”。“雅賄”可追溯至漢代,唐宋漸成風氣,至明清則已臻於極致。據説在明代,書畫是可以充當俸銀的,是“硬通貨”,自然也可以當作禮金的。於是,古玩書畫成為官場交際的秘密武器,“雅賄”蔚然成風。
古代仕林恥於論及錢財,又好風雅,於是以古玩書畫作為媒介,便可兩全齊美。明清時期的大貪官個個均非“庸俗”之人。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唐吳道子《南嶽圖》、王維《圓光小景》、宋徽宗《秋鷹》、宋高宗《題王仲珪梅》、蘇東坡《墨竹》都曾是明代大貪官嚴嵩的藏品。據説嚴嵩愛棋,因此他所收受的碧玉、白玉圍棋和金銀象棋各有數百副之多。
清乾隆時期的大貪官和珅,同樣以喜“雅賄”著稱。和珅並非不學無術之人,於書於畫也都算頗有見地,雖然所收之名作數量只有170余張,但絕對件件精品。乾隆皇帝也同樣是愛好書畫之人,《石渠寶笈》就是最好的證明,所以和珅也常常以難得的書畫去“雅賄”皇上。
不幸的是,這一傳統被很好地保存下來。“藝術品成為賄賂的工具,這對立法、司法以及紀檢領域都是一個新課題。”上述紀檢幹部説,“幹部級別越高,收受的賄賂中,藝術的價值和比例越高。”
從賴昌星、文強、馬繼國,到李大倫、許邁永、劉志祥……近年來落馬的高官中,無一不被查出藏有名貴的古玩字畫,從齊白石、張大千到陳逸飛、范曾,從瓷器、紫砂到象牙、紅木,還有比較前衛的當代藝術品。
這其中最為著名的當屬溫州市公安局鹿城分局原局長王天義,他家中所藏的古董和字畫簡直令很多專業博物館汗顏。這座“天義博物館”中包括書畫作品195件,古代瓷器及西方藝術品27件,郵票、文物、雞血石等1351件。其中不乏上乘之品,如齊白石《春山圖》、法國銅鎏金豎琴紋托盤座鐘、清乾隆年間鬥彩團花罐……
洗錢暗流
“從政要學曾國藩,經商要學胡雪岩”。今天,晚清富可敵國的紅頂商人胡雪岩的故事依然被很多人推崇,在《胡雪岩傳》中就記載了這樣的故事:
光緒七年,為了幫助左宗棠西征、開船運局、辦洋務,胡雪岩計劃向德國、英國的洋商“借洋銀”300萬兩。但是,這一計劃若想成行,就必須得到清朝政府的許可。當時的戶部尚書及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相當於現在的財政部長兼外經貿部部長)寶鋆就是一個必須要爭取的人物。
但是,胡雪岩並不認識寶鋆,貿然送錢恐怕是會徒勞無功。於是,早已深諳“雅賄”之道的胡雪岩來到琉璃廠,找到一個可信的古董商來作為“送禮”的中間人。
寶鋆家中藏有一幅明代唐寅的《看泉聽風圖》,胡雪岩就讓古董商去聯絡寶鋆,説有買家非常喜歡這幅畫,願意以三萬兩銀子求寶鋆“割愛”。寶鋆自然知道這幅畫雖好,但哪會有這般高價,當下心領神會,告訴古董商願以君子之德“成人之美”。
這筆交易,用今天的話來講,叫做“洗錢”。
鋻於以藝術品形式行賄受賄的現象日益突出,中紀委頒佈了新的規定:官員不得收取古玩字畫、不得收取潤筆費等等。但是,“變通”的方式畢竟太多了。
“我在潘家園買了一把破茶壺,然後就説是明朝的,送到拍賣公司拍賣,然後就有人以一百萬拍下來。這似乎不觸犯任何法律,而且還十分高雅,只能説我眼力好、撿了漏兒,這叫以假為真。”郎永説。“我拿了一件乾隆的花瓶,擺在琉璃廠,你花1萬塊買了去,其實值100萬,這叫以真為假。”
在古玩店和拍賣場上演過多少次這樣的情節,我們不得而知。“我聽到的一個故事是:兩企業競標一個千萬的項目,對手送了領導一輛路虎免費試駕。這邊企業沒那麼多錢,於是花幾千塊找人倣了一幅齊白石,拿到拍賣公司自賣自拍了一下,拍了80多個(萬),然後帶着拍賣公司的付款憑證送給了領導,反正是一錘子買賣,拿下這個單子就行。”郎永説。
曾經一度,文強收到的那幅張大千的“青綠山水圖”被鑒定價值高達364萬餘元,震驚了不少人,但在隨後的庭審中,又被國家文物局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鑒定為“一般倣品”。
只是不知道,送畫之人的事兒文強給辦了沒有?
超級禮品酒:“剛需”無限
加價也要買——人家要的不是“味兒”,而是“范兒”。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孫冰|北京報道
經濟學原理中有個基本的“需求定律”,它是説:“價格與需求量呈反向變動關係,即價格上漲時,需求就會下降。”比如一種酒價格上漲了,購買的人自然就會減少。
但也有例外,經濟學家們將有悖於這一定律的現象稱之為“吉芬現象”,即一種産品的價格上升,需求也隨之增加。現在,我們可以為之加上一個奇妙的例證:中國春節時候的茅臺和拉菲。
“越貴越搶手”或許是一件很難理解的事情。“茅臺到底有多好喝”、“拉菲究竟是個什麼味兒”顯然是無法提供解釋的。或許在中國,國酒茅臺和“洋茅臺”拉菲早已超越了其本質屬性,而是變成了極具象徵意義的“超級禮品酒”。總之,對於送禮人和收禮人來説,重要的不是“味兒”,而是“范兒”。
送茅臺永遠不會錯
在北京西四環邊上一條並不起眼的街道上,不足200米範圍內就開着5家綜合性的煙酒店、一家“國酒茅臺”專賣店和一家“紅酒坊”。張為先經營的是其中一家規模較大的煙酒店。“這周圍都是政府機關和部隊大院,需求量大,所以每家生意都不錯。”他説。
“老闆,53度飛天要一箱,今兒能拿嗎?”剛剛進來的顧客和張為先熟絡地打着招呼。“有倒是有,但上次那個價恐怕不行了,整箱拿,最低2300。”張為先説。而在銷售櫃的櫥窗裏,53度飛天茅臺酒的價簽上則標着2380元。
“行吧,酒沒問題就行。”顧客有些無奈,但也並不太在意。“年初也就一千八九,中秋漲了一次,過了元旦就小兩千五了。”他説。
“您這是送人吧?那就送點別的唄。”旁人問道。
“領導客戶什麼喜好的都有,送禮送不對可是會吃力不討好。但是,送茅臺永遠不會錯,就算他不喝酒,也可以轉送給他人,實在不行賣掉也行。”這位顧客説,“茅臺雖然貴,但越貴越難買越要送,因為這會讓領導和客戶覺得更有面子,也顯得你更有誠意。您看,這時候茅臺多貴多難買呀,但我還是給您拎來了。”
人類已經無法阻止茅臺漲價了。隨着元旦春節的陸續到來,作為第一禮品酒,茅臺的價格也撒了酒瘋般地上漲。以最為暢銷的53度茅臺為例,其零售價已經在全國各地普遍衝破了2000元,這讓茅臺酒廠對其最高1099元零售限價成為了一個傳説。
“1099?旁邊不就是一家茅臺專營店嘛,53度的飛天,它就從來沒有過貨。”張為先説。
“如果茅臺200塊一瓶,而且和牛欄山一樣哪都買得到,説不定銷量反而不如現在了。”張為先半開玩笑地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