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6名旅澳華人“澳洲日”獲頒勳銜 稱倍感光榮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26日 11:5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新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曾積極推動維省教育改革的李光曙。

  中新網1月26日電 據澳洲《星島日報》消息,今年的澳洲日全國有439人獲頒勳銜,以表揚他們的貢獻,其中華人佔6名,而與華人及香港有關的則另有4人。

  李光曙教授(AO)

  李光曙(Kwong Chiu Lee Dow)的祖父90年代末期從廣州移民來澳,三代都是澳洲華裔。李光曙從小立志教學,60年代于澳洲墨爾本大學化學系畢業後,便執起教鞭春風化雨幾十載。其後透過與教育諮詢委員會的領導角色,推行維省大型教育改革。

  回顧當年李光曙決心改革中學及高級教育,除了評核教學模式及公開考試,1997至98年參與《澳洲高等教育融資和政策審查》,致力紓困經濟條件較差的學生,延長學期務求令他們半供讀完成學業。他表示,“希望確保資優學生不會受外在因素影響,讓每個人都有公平學習的機會。”1994年李光曙獲授予澳洲教育學院的爵士達令獎章,2005年榮獲澳洲教育領袖協會最高殊榮的金章及2007年獲澳洲教學委員會頒授終身卓越成就大獎。李光曙早在1984年女皇壽辰獲頒AM勳銜。

  饒冠時教授(Dennis K S Yue(AM)

  饒冠時是一名糖尿病及內分泌科醫生,于皇家阿爾弗親皇醫院擔任糖尿病專科醫生已40年,亦于悉尼大學擔任醫學科教授20年之久。饒冠時于中國出生,13歲時經香港移民澳洲。

  對於獲授勳,饒冠時指這不單是個人榮譽,而且亦代表移居澳洲華人其中一個重要的成就和貢獻。饒冠時表示很高興來到澳洲後,能夠發展中西哲學和思想,這是他認為最理想的組合。饒冠時的糖尿病人除華人外,還有來自50至60個其它種族的人。此外,饒冠時亦在進行糖尿病的臨床和研究工作,對治療糖尿病並發癥特別感興趣。

  鐘富喜(AM)

  鐘富喜(Robert Foo Hee Chong)出身自馬來西亞一橡膠園主之家,十二兄妹中排行第四。為了令兒子的將來更開明,父母將他送往澳洲墨爾本留學。六十年代初期大學及實習畢業後,他所任職的化學藥公司不惜挽留人才,出面為他爭取永久居留的身分,移民澳洲。

  九十年代中旬,鐘富喜參選白馬市議員,開始從政生活。眼見華裔移民在澳就業碰到很大語言障礙,留學生失去實習的機會,因此鐘富喜四處奔波,一手創辦維省最大的、由政府贊助的“華人援助服務中心”。

  作為墨爾本白馬市的資深議員及社會服務社團的領袖,在1991年澳洲日鐘富喜獲頒OAM勳章,表揚對澳洲華裔的特殊貢獻。正所謂“虎父無犬女”,鐘富喜的千金獲選成為聯合國和平婦金籌劃幹事,遠赴美國紐約實習,兩父女皆熱衷社會福利事務。

  何沈慧霞(OAM)

  何沈慧霞是悉尼小區有名的華人代表,曾于1988當選為紐省上議院議員,成為紐省第一位華裔議員。何沈慧霞一直致力為各個華人團體服務,退休八年來,仍有不少華人和澳洲本地社團邀請她出席活動。

  何沈慧霞感激社團給予機會,指面子是別人給的,別人信任你才會邀請出席活動。她續説可能人脈比較廣博,參與華人活動幫忙宣傳亦只是舉手之勞,自己做了好事後會有滿足感。因此對於獲授勳,何沈慧霞指不是她個人的功勞。

  現時身兼多職的何沈慧霞去年被選為電力博物館的董事,她指身為華人能夠于外國得到這頭銜感到光榮,而且感謝澳洲本地人一直對她的支持和尊重,令她可為華人于主流社會表達更多聲音。

  蔡慧芳(AM)

  蔡慧芳(Wai Fong Chua)是悉尼新南爾威斯大學的副校長(企業系統),多年來積極教學及研究,以培育大學生為終生目標,甚至犧牲假期及與家人共聚天倫的時間,為教學出多一分力。大年初一當本報記者致電訪問蔡慧芳時,她仍四處奔波召開會議。

  生於馬來西亞的蔡慧芳年輕時遠赴英國留學,攻讀大學與博士的會計學,1983年移民澳洲落地生根,任教于新南爾威斯大學。她指現時仍有指導兩至三名博士學生及專注管理學的研究。她透露,二月初起會專注大學生就業、畢業、行政事務。

  對於獲授勳,蔡慧芳感到很意外、很光榮。作為今屆獲獎的少數華裔女性,她更覺得很感動和自豪,證明女性工作得到國家的認同,冀盼社會更關注新時代女性,切勿忽視她們的地位與成就。

  王欽智醫生(Dr Kim Tee Ong(OAM)

  王欽智出生於新加坡,中學時到墨爾本讀書,再到莫納殊大學修讀醫科。畢業後王欽智返回新加坡,1974年舉家移民到西澳後,開始他的“赤腳醫生”生涯。

  王欽智于鄉郊小鎮Bruce Rock研究及行醫五年,1979年搬到另一鄉鎮Mandurah繼續懸壺濟世,一直工作至今。王欽智工作熱衷,幾乎把全副精神都放在醫院,為病人服務。而他的妻子亦被他的熱誠感動,決心一直跟隨丈夫,照顧他的起居生活,當他的賢內助。由於王欽智積極和認真的工作態度,醫院內的職員經常笑説要求他不要退休,繼續為鄉鎮服務。

  除外,王欽智亦對教育界貢獻不少。自2002年,王欽智每年會頒發獎學金給三名12年級學生,鼓勵他們于大學實踐理想,而第一名獲得獎學金的學生亦已成為醫生。

  畢馬勤,畢慰恩(AO)

  畢馬勤(Malcolm Begbie)和畢慰恩(Sally Begbie)夫婦是香港國際十字路會的創辦人,基金會致力擔當需要幫助及提供幫助雙方的交匯點。他們于香港公司及小區收集捐贈物品後,一半送到有需要的香港人,另一半則運送到世界逾60個國家。

  現時于瑞士與聯合國合作世界經濟論壇一項目的畢氏夫婦對於獲授勳感到意外,指功勞不只屬於他們二人,如果沒有基金會的職員和各善心人士的支持與幫助,基金會沒可能有今天的成績。而且認為自己的努力只幫助了全球一小撮的人,在與未滿足需求的程度相比,他們不覺得應該獲得如此美妙的獎項。十字路會于1995年成立,現時聘請了70名全職和300名義工,于英國及哈薩克斯坦均設有部門。

  伊利莎白.何(OAM)

  伊利莎白.何(Elizabeth Francesca Ho)是南澳大學霍克總理中心執行董事,霍克總理中心是一個國際公認的公共學習和研究設施,以服務年輕人、澳洲和國際學者為宗旨。伊利莎白的丈夫為馬來西亞華僑何國強(譯名),何國強于早年因病去世,結婚33年的伊利莎白亦跟隨丈夫姓何。擔任南澳移民資源中心副主席的伊利莎白説,婚姻令她注意到澳洲的多元文化,與華人結婚更啟發了她的工作,更珍惜澳洲所擁有的文化權益、理解和尊重,而且幫助她了解新移民所面臨的困難。

  對於被國家認同授勳,伊利莎白説就好像到達了一個宏偉的山頂遠望世界。她感到非常自豪和高興,同時亦感到幸運。她同樣亦祝賀所有在默默工作和貢獻的人,希望與眾人分享這殊榮。與先夫育有一子一女,將在龍年再度抱孫的伊利莎白亦祝願澳洲華人龍年快樂。

熱詞:

  • 1983年
  • Mandurah
  • 華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