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埃塞俄比亞國家概況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20日 13:5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國 名】 埃塞俄比亞聯邦民主共和國(The Federal Democratic Republic of Ethiopia)。

  【面 積】 面積110.36萬平方公里。

  【人 口】 7740萬(2006年)。人口增長率為2.9%。全國約有80多個民族,主要有奧羅莫族(40%)、阿姆哈拉族(20%)、提格雷族(8%)、索馬裏族(6%)、錫達莫族(4%)等。居民中45%信奉埃塞正教,40-45%信奉伊斯蘭教,5%信奉新教,其餘信奉原始宗教。阿姆哈拉語為聯邦工作語言,通用英語,主要民族語言有奧羅莫語、提格雷語等。

  【首 都】 亞的斯亞貝巴(Addis Ababa),人口逾300萬(2006年)。年平均氣溫16℃,年均降雨量1237毫米。

  【國家元首】 總統吉爾馬沃爾德喬治斯(Girma Wolde Giorgis),2001年10月8日當選,2007年10月蟬聯。2001年10月埃人民代表院通過的“總統法案”規定:總統由無黨派人士擔任,不得有任何政治組織背景,卸任後亦不得參與政黨活動;總統因死亡或疾病不能履行職責時,由議會任命代總統。

  【重要節日】 阿杜瓦大捷紀念日(Victory of AdwaDay):3月2日;埃塞俄比亞人民革命民主陣線執政紀念日(Downfall of the Derg):5月28日;埃歷新年:9月11日(New Year)。

  【簡 況】 非洲東北部內陸國。東與吉布提、索馬裏毗鄰,西同蘇丹交界,南與肯尼亞接壤,北接厄立特裏亞。高原佔全國面積的2/3,平均海拔近3000米,素有“非洲屋脊”之稱。年平均氣溫13℃。

  具有3000年文明史。公元前8世紀建立努比亞王國。公元前後建立阿克蘇姆王國,10世紀末被扎格王朝取代。13世紀,阿比西尼亞王國興起,19世紀初分裂成若干公國。1889年,紹阿國王孟尼利克二世稱帝,統一全國,建都亞的斯亞貝巴,奠定現代埃塞俄比亞疆域。1890年,意大利入侵,強迫埃接受其“保護”。1896年,孟尼利克二世在阿杜瓦大敗意軍,意被迫承認埃獨立。1928年海爾塞拉西登基,1930年11月2日加冕稱帝。1936年,意大利再次入侵,佔領埃全境,塞拉西流亡英國。1941年,盟軍擊敗意大利,塞拉西于5月5日歸國復位。1974年9月12日,一批少壯軍官發動政變推翻塞拉西政權,廢黜帝制,成立臨時軍事行政委員會。1977年2月,門格斯圖海爾馬裏亞姆中校發動政變上臺,自任國家元首。1979年成立以軍人為主的“埃塞俄比亞勞動人民黨組織委員會”,推行一黨制。1987年9月,門格斯圖宣佈結束軍事統治,成立埃塞俄比亞人民民主共和國。1988年3月,埃爆發內戰。1991年5月28日,埃塞俄比亞人民革命民主陣線(埃革陣)推翻門格斯圖政權,7月成立過渡政府,埃革陣主席梅萊斯澤納維(Meles Zenawi)任總統。1994年12月制憲會議通過新憲法。1995年5月舉行首次多黨選舉。8月22日,埃塞俄比亞聯邦民主共和國成立,梅萊斯以人民代表院多數黨主席身份就任總理。在2000、2005、2010年三次大選中,埃革陣均獲勝,梅萊斯任總理至今。

  【政 治】埃革陣執政以來,創建以民族區域自治為基礎的聯邦政體,以發展經濟為重點,注重協調穩定、發展和民族團結三者間關係。2001年埃革陣“四大”通過新黨章、黨綱,確立了各民族平等參與國家事務的“革命民主”和“資本主義自由市場經濟”的政治經濟發展方向。2005年5月,埃舉行第三次議會選舉。埃革陣雖繼續贏得政府組閣權,但議會席位流失近1/3。反對黨以大選存在舞弊為由拒不承認選舉結果,在首都等主要城市煽動暴力活動,被政府平息。此後埃革陣努力推動政治與社會和諧,促進內部穩定,積極同反對黨開展對話,大赦反對黨領導人,鞏固和加強農村地區的群眾基礎,基本實現政黨和解;深化各項改革,加強能力和良治建設,並實施第二個五年發展計劃,執政地位得到鞏固。2008年4月,埃舉行聯邦議會、地方各州議會及行政機關的補選和選舉,埃革陣贏得絕大多數席位。2010年5月,埃舉行第四次多黨議會選舉,埃革陣獲勝。目前,埃政局總體穩定。

  【憲 法】 1994年12月8日,埃制憲會議通過第四部憲法—《埃塞俄比亞聯邦民主共和國憲法》,次年8月22日生效。新憲法共11章106條,規定埃為聯邦制國家,實行三權分立和議會制。總統為國家元首,任期6年。總理和內閣擁有最高執行權,由多數黨或政治聯盟聯合組閣,集體向人民代表院負責。各民族平等自治,享有民族自決和分離權,任何一個民族的立法機構以2/3多數通過分離要求後,聯邦政府應在3年內組織該族進行公決,多數贊成即可脫離聯邦。各州可以本族語言為州工作語言。保障私有財産,但國家有權進行有償徵用。城鄉土地和自然資源歸國家所有,不得買賣或轉讓。組建多民族的國家軍隊和警察部隊,軍隊不得干政。保障公民的民主自由和基本權利。

  【議 會】聯邦議會由人民代表院和聯邦院組成,係國家最高立法機構。人民代表院係聯邦立法和最高權力機構,負責憲法和聯邦法律的制定與修訂,由全國普選産生,每5年改選一次。現有547個議席,其中少數民族至少佔20席。現任議長阿卜杜拉格梅達(Abadula Gemeda),2010年10月就職。聯邦院擁有憲法解釋權,有權決定民族自決與分離,解決民族之間糾紛。有117名議員,任期5年,由各州議會推選或人民直選産生,每個民族至少可有1名代表,每百萬人口可增選一名代表。現任議長卡薩特克勒伯爾漢(Kassa Teklebirhan,女),2010年10月就職。

  【政 府】本屆政府于2010年10月組成。除總理梅萊斯外,還有20名內閣成員,主要有:副總理兼外交部長海爾馬裏亞姆德薩萊尼(Hailemariam)、財政和經濟發展部長蘇菲安艾哈邁德(Sofian Ahmed)、聯邦事務部長希費勞特克勒-馬裏亞姆博士(Dr. Shiferaw Tekle-Mariam)、司法部長伯爾漢海盧(Berhan Hailu)、國防部長西拉傑費格薩(Siraje Fegessa)、文化和旅遊部長阿明阿卜杜勒-卡迪爾(Amin Abdulkadir)、衛生部長特沃德羅斯阿達諾姆(Tewodros Adhanom)等。

  【行政區劃】 全國分為包括首都亞的斯亞貝巴市和商業城市迪雷達瓦在內的2個自治行政區,以及9個民族州。

  【司法機構】 聯邦最高法院為聯邦最高司法機構,院長特格納格塔內(Tegena Getaneh),下轄聯邦高級法院和初審法院。總檢察長由司法部長伯爾漢海盧(Berhan Hailu)兼任。

  【政 黨】 全國現有77個註冊政黨,其中全國性政黨18個,其它均為地方性政黨。主要有:

  (1)埃塞俄比亞人民革命民主陣線(The Ethiopian People‘s Revolutionary Democratic Front,EPRDF ):簡稱埃革陣,執政黨。于1989年以提格雷人民解放陣線(提人陣)為核心組建,成員黨包括阿姆哈拉民族民主運動、奧羅莫人民民主組織和南埃塞俄比亞人民民主陣線,代表24個主要民族。決策機構是由36名成員組成的執行委員會。對內積極推行多黨議會制民主和市場經濟政策,尊重各民族自決權;對外主張在平等、相互尊重和不干涉內政基礎上發展同世界各國的合作,推行地區大國戰略。在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的多黨選舉中均獲勝。在本屆人民院佔499席。2008年9月,埃革陣召開第7屆全國代表大會,梅萊斯蟬聯主席。

  (2)團結民主聯盟黨(Coalition for Unity and Democracy Party):最大反對黨。由原反對黨聯盟團結民主聯盟的4個成員黨于2005年9月合併而成,在本屆人民院佔1席。反對現行聯邦制度,主張土地私有化,反對政府在埃厄邊界問題上的立場。

  【重要人物】 吉爾馬沃爾德喬治斯:總統,1925年生於亞的斯亞貝巴,奧羅莫族。早年在空軍服役並獲中尉軍銜。海爾塞拉西皇帝時期歷任議員、民航局長、國際議會聯盟第52屆大會副主席等職。無黨派人士、聯邦議會人民代表院獨立議員。梅萊斯澤納維:總理兼國防軍總司令。1955年生於阿杜瓦,提格雷族。1971年進入亞的斯亞貝巴大學學醫。1974年海爾塞拉西皇帝下臺後投筆從戎,加入提人陣,1979年、1983年先後進入中央委員會和政治局,1987年當選提人陣主席。1989年埃革陣成立後出任主席。1991年推翻門格斯圖政權後任過渡政府總統、人民代表院主席兼武裝部隊總司令。1995年8月起任現職至今。

  【經 濟】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以農牧業為主,工業基礎薄弱。門格斯圖執政時期因內亂不斷、政策失當及天災頻繁,經濟幾近崩潰。埃革陣執政後,實行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農業和基礎設施建設為先導的發展戰略,向市場經濟過渡,經濟恢復較快,1992~1997年經濟年均增長7%。1998年埃厄邊界衝突爆發後,經濟發展受挫。2001年,以埃厄和平進程取得進展為契機,埃政府將工作重心轉向經濟建設。2002年,政府實施《可持續發展和減貧計劃》,先後採取修改投資和移民政策,降低出口稅和銀行利率、加強能力建設、推廣職業技術培訓等措施,獲國際金融機構肯定。但2002年因旱災嚴重,經濟增長率放緩,翌年有所恢復。2005年以來,政府實施“以農業為先導的工業化發展戰略”,加大農業投入,大力發展新興産業、出口創匯型産業、旅遊業和航空業,吸引外資參與埃能源和礦産資源開發,經濟保持8%以上高速增長。聯合國視埃為實現千年發展目標的典範。但埃經濟基礎依然薄弱,2008年以來面臨糧食安全形勢惡化、通貨膨脹率高漲、國際收支嚴重逆差等問題。2010年,埃革陣在多黨議會選舉中獲勝後,著手制訂並實施新的5年“經濟增長與轉型計劃”,加強水電站、鐵路等基礎設施建設。2010年主要經濟數字如下:

  國內生産總值:260億美元

  經濟增長率:7%

  人均國內生産總值:1113美元(按購買力評價計算)

  通貨膨脹率:8.1%

  貨幣名稱:埃塞俄比亞比爾,1比爾=100分

  匯率:1美元=14.4比爾

  【資 源】已探明的礦藏有黃金、鉑、鎳、銅、鐵、煤、鉭、硅、鉀鹽、磷酸鹽、大理石、石灰石、石油和天然氣。馬來西亞、沙特阿拉伯、英國、蘇丹、約旦等國公司在埃進行油氣開發。水資源豐富,號稱“東非水塔”。境內河流湖泊較多,青尼羅河發源於此,但利用率不足5%。截至2008年9月,埃清潔水源覆蓋率超過60%。埃政府計劃5年內將水利發電從目前的783兆瓦增加至4000兆瓦。目前森林覆蓋率為9%。

  【工 業】工業門類不齊全,結構不合理,零部件、原材料依靠進口,2010年産值佔國內生産總值的9.5%(2011年4月經濟季評)。製造業産值佔國內生産總值的4.7%,以食品、飲料、紡織、皮革加工為主,集中于首都等二、三個城市。皮革製造業佔整個製造業的7.8%,是第二大出口産品,每年出口收入約5100萬美元。

  【農 業】 農業係國民經濟和出口創匯的支柱,佔GDP的約50%。2009年增長率為9%。農牧民佔總人口85%以上,主要從事種植和畜牧業,另有少量漁業和林業。全國農用耕地面積16.5萬平方公里。以小農耕作為主,廣種薄收,靠天吃飯,常年缺糧。2009/2010財年糧食産量有望達到1.9億公擔(約1900萬噸)。臺麩、小麥等穀類作物佔糧食作物産量的84.15%。近年來,因政府取消農産品銷售壟斷、放鬆價格控制、鼓勵農業小型貸款、加強農技推廣和化肥使用、糧食産量有所上升。經濟作物有咖啡、恰特草、鮮花、油料等。其中咖啡産量居非洲前列,年均産量33萬噸左右。咖啡出口創匯佔埃出口的60%,其産量佔世界産量的15%。

  畜牧業大國,適牧地佔國土一半多。以家庭放牧為主,抗災力低,産值約佔國內生産總值的20%,吸收約30%的農業人口。牲畜存欄總數居非洲之首、世界第十。其中牛3500萬頭、綿羊2100萬隻、山羊1680萬隻、駱駝100萬頭。

  【旅遊業】 旅遊資源豐富,文物古跡及野生動物公園較多,有7處遺跡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産名錄》。政府已採取擴建機場、簡化簽證手續等措施促進旅遊業發展,計劃使埃到2020年成為非洲10大旅遊國之一。2007年,埃政府通過舉辦千禧年慶祝活動,吸引大批外國遊客到埃旅遊。2008年旅遊收入約2億美元。2009年,埃全國各項旅遊收到達25億比爾。

  【交通運輸與電訊】鐵路:亞的斯—吉布提鐵路,全國唯一的鐵路,全長850公里,其中在埃境內681公里。因設備老化、管理不善、運力不足,目前虧損嚴重。

  公路:公路運輸佔全國總運量的90%。過去18年,埃政府投入400億比爾在全國修建了長達2.6萬公里的道路。目前,埃政府正實施公路部門發展計劃對公路系統擴建改造。全國各地公路覆蓋率達53%,全國公路總長4.4萬公里,已完成道路發展5年計劃的93%,修建道路8392公里。

  海運:曾以厄立特裏亞的阿薩布、馬薩瓦港為主要港口。埃厄發生邊界衝突後,進出貨物主要通過吉布提港,使用該港90%的吞吐能力。埃船運公司2008/2009財年公司凈利潤達3.923億比爾,航線擴展至遠東地區。

  空運:共有40多個機場,其中亞的斯、迪雷達瓦和巴赫達爾為國際機場。埃塞俄比亞航空公司現有國際航線52條、國內航線30多條,安全系數、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均佳。2010年1月,埃航由黎巴嫩首都貝魯特飛往亞的斯亞貝巴的客機發生空難,造成近90余名乘客和機組人員遇難。首都亞的斯亞貝巴寶利國際機場係非洲年度最佳機場,向15家航空公司提供地勤服務。

  電訊:2002年12月,埃電訊公司制訂了未來20年的發展規劃,計劃投資35億比爾,為全國50個城市提供電訊服務。2006年底,埃全國電力覆蓋率為19%,預計到2015年,埃供電覆蓋率將達到100%。

  【財政金融】 政府著力改革稅收結構,削減赤字,停止國內借貸,改發國債,國家財政狀況好轉。外匯儲備17.96億美元(2011年4月經濟季評)。埃屬重債窮國減債倡議和多邊債務減免倡議受益國,近年來獲美國、俄羅斯及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大幅減債。截至2009年底,埃外債共計38.592億美元。

  埃有商業銀行、開發銀行、商業建設銀行等3家國有銀行和1家國有保險公司。另有12傢俬營銀行,8傢俬營保險公司。其中私營銀行在全國共設有363家分支機構,總資産達423億比爾。

  【對外貿易】目前埃進口平均稅率為50%。近年出口回升較快,但因進口需求增加,逆差較大。出口商品主要有咖啡、油籽、恰特草、皮革和黃金,進口機械、汽車、石油産品、化肥、化學品等。主要貿易夥伴是中國、德國、日本、意大利、美國、印度、沙特阿拉伯等。

  【外國資本】埃于1992年頒布《投資法》,1996年和1998年兩度修訂。近年政府採取放寬投資領域、降低投資最低限額等措施、簡化投資審批程序、免稅等措施加大吸引投資力度,外國直接投資增長較快。目前,外商投資主要分佈在房地産、製造業、酒店和旅遊業、建築業、教育和服務業等領域,主要投資來源國為美國、中國、印度和沙特。2008年埃為1628個外國直接投資項目頒發執照,總投資額938億比爾。在固定資産領域,主要投資來自於中國、印度、以色列。

  【外國援助】埃厄邊界衝突爆發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暫停向其發放新貸款, 2000年12月埃厄簽署《全面和平協議》後,恢復對其援助。援款主要來自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非洲開發銀行、世界糧食計劃署等多邊機構及美國、日本、歐盟、意大利和挪威等。埃是世界第七大受援國,2008年接受外援超過19.4億美元。

  【人民生活】人均預期壽命42歲,嬰兒死亡率96.8‰。44%的人口每天生活費不足1美元,50%人口糧食不足15公斤/月,2009年約490萬人需糧食救濟。用電人口占全國人口的13%,28.4%的人口有安全飲水。艾滋病感染者近300萬,居世界第三位。全國範圍內醫療服務覆蓋率達87%。

  【軍 事】武裝力量由國防軍、安全部隊和民兵組成。聯邦政府總理為武裝部隊總司令,統帥全國武裝力量。國防部為最高軍事行政機關,下轄空軍司令部和陸軍司令部,國防軍參謀長薩莫拉葉努斯(Samora Yenus)上將為最高軍事指揮官。國防軍由原埃革陣領導的推翻門格斯圖政權的軍隊組成,1991年革命勝利後成為正規國防軍,1996年正式實行軍銜制,共分12級,上將是全軍最高軍銜。埃厄邊界衝突結束後,埃大規模裁軍,國防開支不斷下降。國防軍總兵力約18萬人,其中正規軍約15萬人,安全部隊和民兵預備役約3萬人,空軍約8000人,有作戰飛機120架。安全防暴部隊負責重點警務、維持社會秩序。民兵組織屬地方武裝組成部分,配合正規部隊防衛作戰、維持治安。軍隊裝備以蘇制武器為主。

  【教 育】埃革陣執政後,將發展教育、提高國民文化素質和培養技術人才作為政府工作重點之一。全國實行10年義務教育制,包括小學8年、初中2年。共有小學2.1萬所,在校生超過1400萬人,教師約21.6萬人。政府計劃新建13所大學。綜合性大學數量已從2所增至21所。適齡兒童入學率達90%,中學和大學入學率分別為28%和17%。成年男性識字率為50%,女性為23%。目前,埃公立大學入學人數已達79000人。

  【新聞出版】 全國現有121家報刊雜誌。官方有阿姆哈拉語日報《亞的斯澤門》(Addis Zemen)和季刊《澤門》(Zemen),奧羅莫語週報《貝瑞薩》(Beresa),阿姆哈拉語和英文季刊《今日埃塞俄比亞》(Ethiopia Today),英文日報《埃塞俄比亞先驅報》(The Ethiopian Herald),阿拉伯文週報《世界》( Alem)。

  官方埃塞俄比亞通訊社(Ethiopian News Agency)成立於1942年,是非洲大陸歷史最悠久的通訊社,也是埃最早的新聞機構。在國內設有38家分支機構。另有私營的瓦爾塔信息中心(Walta Information Center),1993年成立,主要報道國內政治、經濟和社會要聞,向國內各廣播電臺、電視臺和主要報刊供稿。

  埃塞俄比亞廣播電臺現有近百名記者,對內用阿姆哈拉等8種民族語言,對外用英、法和阿拉伯語廣播。埃塞俄比亞電視臺為國內唯一的電視臺,1965年開播,目前播放阿姆哈拉、奧羅莫和提格雷語節目。為加強廣播電視管理,埃政府于2002年1月通過廣播法,並在新聞部轄下成立了廣播電視局(ERTA)。

  【對外關係】奉行全方位外交政策,主張在平等互利、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內政基礎上與各國發展關係。強調外交為經濟建設服務。重視加強與周邊鄰國的友好合作,努力發展與西方和阿拉伯國家關係,爭取經濟援助。注重學習借鑒中國等亞洲國家的發展經驗。努力推動非洲政治、經濟轉型,重視在非洲特別是東非發揮地區大國作用,積極調解蘇丹、索馬裏等地區熱點問題。是非洲聯盟、(東非)政府間發展組織、東部和南部非洲共同市場等組織成員,現任(東非)政府間發展組織輪值主席。

  【對重大國際問題的態度】

  國際形勢:認為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潮流,國際社會圍繞政治、經濟和社會等領域的合作趨勢有望加強。支持國際關係民主化,呼籲發展中國家通過聯合自強積極融入全球化進程。

  聯合國改革:重視聯合國作用,認為世界多極化趨勢為聯合國發揮更大作用提供了契機。主張促進聯合國民主化,希望非洲擁有常任理事國席位,認為在否決權問題上可顯示靈活,非盟共同立場可予調整,支持德國、日本、印度入常。

  非洲形勢:認為政局動蕩、地區衝突嚴重阻礙非洲發展,債務、艾滋病、貧困化等問題加劇非洲的邊緣化趨勢。主張非洲國家走政治經濟一體化道路,支持非洲聯盟在地區事務中發揮主導作用,積極推動實施非洲發展新夥伴計劃。

  國際金融危機:呼籲國際社會關注非洲,創新融資方式,增加融資渠道,加大對非援助力度。主張改革國際金融體系,為非洲國家增加相應政策空間,將非洲國家的發展成果和績效作為提供援助的標準,增加非洲代表性和發言權。認為非洲國家應認真思考自身發展道路和政策,避免被進一步邊緣化。梅萊斯總理分別於2009年4月和7月作為“非洲發展新夥伴計劃”代表,出席二十國集團倫敦金融峰會和八國集團同發展中國家領導人對話會。

  氣候變化:梅萊斯總理擔任非洲氣候變化問題“十方首腦委員會”協調員、聯合國氣候變化資金問題高級別小組共同主席。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呼籲非洲國家加強團結與合作,建立氣候變化問題非洲集體談判機制;基本認同全球升溫不超過2℃及2050年全球排放減半的長期目標,要求發達國家必須率先大幅減排,並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足夠的資金和技術支持;支持《哥本哈根協議》,認為該協議最大限度地維護了非洲利益,對非而言已是最好結果。

  【同中國的關係】 1970年11月24日兩國建交。海爾塞拉西皇帝、門格斯圖總統、梅萊斯總理等曾訪華。周恩來總理曾于1964年訪埃。錢其琛副總理、江澤民主席、溫家寶總理、吳邦國委員長等先後訪埃。埃革陣政府堅持一個中國立場,重視對華關係,願學習和借鑒中國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的經驗。兩國簽有貿易、經濟技術合作、文化合作等協定。

  2008年1月,外交部長楊潔篪訪埃。7月,埃人民代表院議長特肖梅訪華。11月,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應埃人民代表院議長特肖梅和聯邦院議長德格菲邀請,對埃進行了正式友好訪問。2009年11月7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埃及沙姆沙伊赫出席中非合作論壇第四屆部長級會議期間,會見埃總理梅萊斯。2010年4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嚴雋琪訪埃。6月,埃聯邦院議長德格菲訪華。7月,國務委員戴秉國訪埃。2011年8月,埃總理梅萊斯來華訪問並出席第26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開幕式。

  中國駐埃塞俄比亞大使:顧小傑。館址:Jimma Road,Higher 24,Kebbele 13,Addis Ababa。電話:(0025111)3711959。傳真:3712457。經參處:3728739。

  埃塞俄比亞駐華大使:塞尤姆梅斯芬(Seyoum Mesfin)館址:北京建國門外秀水南街3號。電話:65325258。

  【同美國的關係】埃美1903年建交。埃重視對美關係,是接受美援助最多的黑非洲國家之一。美視埃為非洲反恐合作夥伴,支持埃出兵索馬裏。兩國保持密切的軍事合作。2007年,埃總統吉爾馬、外長塞尤姆分別訪美。美國務院助理國務卿弗雷澤數次訪埃。2008年10月,埃總理梅萊斯赴紐約出席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高級別會議時會見美國務卿賴斯。但埃政府對美指責其侵犯人權予以嚴厲批評。2010年7月,美國務院非洲事務助理國務卿卡爾森訪埃。

  【同英國的關係】19世紀,英國遠征軍入侵埃塞俄比亞,遭到當地軍民頑強抵抗。1973年,埃英簽署經濟技術合作協定。門格斯圖執政時期,雙方因埃與索馬裏領土爭端關係疏遠。埃革陣執政後,兩國關係逐步改善。英在埃設有文化中心,是埃第二大援助國。2005年5月埃大選後,兩國關係因英國指責選舉不符合民主標準而受到一定影響。2006年兩國關係有所恢復。埃認為英對埃減免債務、加強能力建設、消除貧困、建立社會公共服務體系、建立網絡信息平臺等方面給予了很大幫助。2008年6月,英國外交國務大臣吉姆豪威爾訪埃。

  【同俄羅斯的關係】冷戰結束後,埃同俄羅斯交往不多,經貿活動較少。1992年1月,埃宣佈承認獨立的所有前蘇聯加盟共和國。2001年,埃總理梅萊斯首次正式訪俄。11月,俄埃友好協會成立。2002年9月,俄羅斯總理卡西亞諾夫訪埃,與梅萊斯總理舉行會談,雙方就修復原蘇聯經援項目、開發天然氣等合作達成一致。2004年兩國建立直接貿易關係。

  【同鄰國及其它非洲國家的關係】

  同厄立特裏亞的關係:埃與厄1952年結成聯邦。1962年埃政府宣佈將厄併為一個州,引發厄人民武裝獨立鬥爭。1993年厄宣佈獨立,埃予以承認並與之建交。1998年兩國因邊界衝突爆發戰爭,2000年簽署和平協議。因埃對邊委會裁決先接受後拒絕,埃厄和平進程陷入僵局。邊委會于2007年11月完成“圖上標界”後宣佈解散。2008年7月30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決議,終止特派團任期。目前埃厄和平進程仍陷入僵局。

  同吉布提的關係:埃和吉布提于1995年建立領事級關係,1996年正式建交。兩國鐵路和公路相連,合營埃-吉鐵路公司,簽有友好合作條約。埃厄交惡後吉布提港成為埃第一大出海通道。目前,埃進出口貨物的85%通過該港轉運,每年向吉支付高達7億美元的港口使用費。近年來,雙邊關係良好,兩國領導人多次互訪,並簽署了安全、港口、貿易、投資等多項合作協議。

  同肯尼亞的關係:埃和肯尼亞於1961年建交(1954年建立領事級關係),埃革陣執政後,雙邊關係進一步發展。2005年3月,肯總統齊貝吉訪埃。雙方同意在投資、貿易、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地區和平等領域進行合作,並簽署兩國軍事領域合作協議。2007年1月,埃總理梅萊斯對肯尼亞進行工作訪問。

  同蘇丹的關係 :埃和蘇丹1956年建交。20世紀80年代,埃蘇因相互支持對方反政府武裝交惡。埃革陣執政後,兩國關係特別是經貿合作發展較快。開通了公路和微波通訊,埃開始從蘇丹大量進口石油,並使用蘇丹港。埃支持蘇政府在達爾富爾問題上的立場,認為達問題屬蘇內政。反對國際刑事法院起訴蘇總統巴希爾。2008年4月,埃參與聯合國/非盟蘇丹達爾富爾混合行動的首批警察共15人啟程赴蘇,目前已在達區部署了1600名步兵和後勤運輸及情報信息機構。近年來兩國高層互訪不斷。2010年4月,埃總理梅萊斯致電蘇丹總統巴希爾,祝賀巴連任。

  同埃及的關係:兩埃在尼羅河水使用問題上素有分歧。埃革陣執政後,雙邊關係逐步改善。兩國與蘇丹在尼羅河水資源使用問題上保持溝通,成立“東尼羅河流域專家委員會辦公室”和“三方論壇”,協調合理開發和利用尼羅河水資源問題。2007年1月,埃外長塞尤姆訪問埃及。2009年6月,兩國簽署《關於共同開發利用尼羅河的諒解備忘錄》。2010年5月,以埃塞為首的尼羅河上遊7國單獨簽署《合作框架協議》,要求尼羅河流域各國享有公平、合理利用尼羅河水資源的權利,埃及對此予以反對。

  同索馬裏的關係:1964年和1977年,兩國曾因歐加登爭端兩度交戰,並於1977年斷交。埃革陣執政後,埃積極參與調解索國內衝突,多次在其境內推動索各派召開和會併發起國際援索會議。2002年1月,(東非)政府間發展組織首腦會議授權肯尼亞、埃塞俄比亞和吉布提等國聯合調解索問題,並召開索新一輪和會。在埃等國的推動下,索自2004年以來相繼産生過渡聯邦議會、總統和政府。10月,索過渡聯邦政府總統優素福訪埃,會見梅萊斯總理,尋求埃繼續支持索和平進程並提供援助。2006年12月,埃出兵索馬裏協助過渡聯邦政府擊敗反政府武裝伊斯蘭法院聯盟,現已撤軍。2010年3月,索過渡政府與重要武裝派別遜尼派聯盟達成合作協議,埃為此發揮了重要作用。2010年9月和11月,索過渡政府總理和總統分別訪埃。

  【與阿拉伯國家的關係】埃積極發展同阿拉伯特別是海灣國家的關係,爭取經援和投資。2003年1月,埃塞俄比亞、蘇丹、也門外長會議在喀土穆召開,三方就加強經濟合作等問題進行了討論,同意建立地區反恐聯盟。2004年2月,埃總理梅萊斯在出席非盟特別首腦會議期間與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舉行會談。2005年2月,梅萊斯總理訪問卡塔爾,兩國簽訂了經濟技術合作協定。同年3月,沙特議會代表團訪埃。2008年4月,埃指責卡塔爾破壞非洲之角穩定,宣佈兩國斷交。

熱詞:

  • 埃塞俄比亞
  • 國家
  • 概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