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嫦娥三號試驗取得重大進展 中國月球車指日可待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8日 13: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北京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在月面執行探測任務的我國月球車示意圖

  月球著陸器在月球表面軟著陸之後,月球車沿一條斜坡道緩緩下降到月球表面

  新聞背景

  據近日召開的2012年國防科技工業工作會透露,我國探月工程——嫦娥工程二期中的嫦娥三號任務,目前已經圓滿完成月球著陸器的懸停避障及緩速下降試驗、月球巡視器的綜合測試及內、外場試驗等各項驗證性試驗,技術方案得到驗證,工程研製取得重大進展。

  1 “中華牌”月球車活動範圍達5平方公里

  2013年前後,我國將發射首個月球著陸探測器——嫦娥三號,它由著陸器和巡視探測器(即“中華牌”月球車)組成,進行首次月球軟著陸和自動巡視勘察,獲取月球內部的物質成分並進行分析,將一期工程的“表面探測”引申至內部探測。其中著陸器定點守候,月球車在月球表面巡遊90天,範圍可達到5平方公里,並抓取月壤在車內進行分析,得到的數據將直接傳回地球。

  據介紹,嫦娥三號任務的具體特點可總結為以下幾方面:

  選擇與以往不同區域著陸;

  月面軟著陸就位探測與月球車巡視勘察二者同時進行並有機結合,將獲得比以前更有意義的探測成果;

  在國際上首次利用測月雷達實測月壤厚度(1~30米)和月殼岩石結構(1~3千米);

  首次在軟著陸地點利用數據轉發器精確測定地月間距離,進行月球動力學研究;

  首次開展日地空間和太陽系外天體的月基甚低頻射電干涉觀測,進行太陽射電爆發與空間粒子流、光千米波輻射、日冕物質拋射行星低頻噪聲和太陽系外天體的甚低頻觀測研究;

  首次在月球上採用極紫外相機觀測太陽活動和地磁擾動對地球空間等離子層極紫外輻射的影響,研究該等離子層在空間天氣過程中的作用;

  首次進行月基光學天文觀測,研究太陽系外行星系統、星震和活動星系核。

  2 須用著陸發動機和緩衝裝置軟著陸

  在人類進行月球與深空探測活動中,從獲取探測數據的直接性和豐富性的角度來看,軟著陸探測和巡視勘察是其它探測形式所不能替代的。但它要突破月球軟著陸、自動巡視勘察、深空測控通信和月夜生存等一系列關鍵技術。

  其中,軟著陸是踏上另一個星球進行實地科學探測的第一步。

  在月表軟著陸主要可分為探測器接近月面、軟著陸發動機點火、著陸撞擊直至穩定三個階段。由於月球表面沒有大氣層,因此無法借助氣動力來減速著陸,必須使用軟著陸發動機和著陸緩衝裝置。

  月球軟著陸方式緩衝可分為氣囊式和著陸機構式兩類。而著陸機構又可分為花瓣式、桁架式和薄壁殼體式等幾種結構形式。

  由於月球表面的熱工況和太陽照射等條件與地球不同,所以為了保證著陸器的正常工作,必須研究以下內容:月表軟著陸探測器總體設計技術;著陸軌道設計與控制;著陸過程動力學分析設計。

熱詞:

  • 月球車
  • 嫦娥工程
  • 月球著陸器
  • 月球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