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增長告別“唯GDP”時代 民生成地方發展角力點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7日 19:0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國家統計局17日發佈數據,按可比價格計算,2011年中國經濟比上年增長9.2%,其中四季度同比增長8.9%。與去年全年10.4%的GDP增速,以及三季度9.1%的GDP增速相比,2011年全年經濟增速以及四季度經濟增速出現雙下降。

  雙雙下降的GDP增速似乎也在暗示,以往的那種以經濟增速為重心的“唯GDP”時代正在成為歷史,更加注重經濟增長方式和質量的時代已經到來。正在全國各地召開的地方兩會也不斷傳遞出相似的信息,在新的一年,經濟增長方式的優化以及優先民生的原則正成為地方發展的新著力點。

  各地GDP增速目標以穩為主

  自河北省政協十屆五次會議5日開幕後,2012年全國地方兩會陸續拉開大幕,從8日到13日,全國有20余個省份集中召開地方兩會。從各地兩會中傳遞出的信息顯示,未來一段時間,各地經濟增長以穩為主,一些經濟大省甚至下調了2012年GDP增長目標,以往備受關注的GDP增長目標正在逐步被淡化。

  經濟總量居前的廣東頗具代表性,“十二五”時期廣東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是:生産總值年均增長8%以上。8%低於廣東“十一五”GDP增長9%的預期目標,更低於“十一五”期間12%的實際年均增速。

  上海和北京也不約而同將2012年經濟增長目標定在8%,均低於兩地“十一五”期間年均11.1%和11%的經濟增長率。

  一些城市也主動下調GDP增速目標:深圳將GDP年均增速從“十一五”期間的13.5%降到“十二五”的10%,石家莊增速從13.1%降到12%,天津濱海新區的增速將從22.5%降到17%以上……

  據記者初步統計,在已經公佈2012年GDP增長目標的省市區當中,經濟最發達的廣東、北京、上海、浙江、江蘇等地,單純GDP增長目標明顯淡化。同時,由於地區發展不平衡的原因,以貴州為代表的西部省份依然保持著較高的GDP發展目標,據了解,貴州省提出的GDP增長目標為14%,重慶、陜西、西藏等西部省市區緊隨其後,目標均定在12%以上。

  大範圍內GDP增長目標的下調從一個角度反映出2012年中國經濟發展所面臨的複雜形勢,但同時更有分析人士指出,一些經濟總量大省經濟高速增長的階段已經過去,平穩增長將常態化,轉型升級將成為今年和今後一個時期的主旋律,這也是促使其下調經濟增長目標的重要原因。

  全國政協委員黃澤民表示,目前一些城市確定的8%左右的GDP增速算是一個比較理想的數據,此前,我國長期處於經濟高速發展過程,但經濟增長比較粗放,未來不能依靠過去的發展模式,必須轉型調整。

  增長更強調質量、百姓幸福感

  從地方兩會情況看,相較GDP增速,各地政府對未來經濟發展規劃更加強調經濟增長質量以及以“百姓幸福感”為代名詞的民生目標。

  經濟大省廣東提出,今後將從高速增長向平穩增長轉變,著力提高經濟質量和效益,實現經濟平穩健康可持續增長。在該省一些經濟界人士看來,“廣東製造”已成為歷史,現在的重心是突出“廣東創造”,要實現這個跨越,就需要積極引進高層次創新科研團隊和領軍人才,突破核心關鍵技術,加快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以發展速度著稱的深圳市市長許勤説,深圳GDP已破萬億大關,現在正從“深圳速度”轉變到“深圳質量”,不求一時的GDP增長,而是追求更長遠的發展目標,要實現“有質量的穩定增長,可持續的全面發展”。

  對經濟增長質量的追求令環境、資源友好、符合可持續發展戰略實施的文化創意産業被眾多省市列為未來發展重點産業。

  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的一大亮點就是強調文化創意産業的發展,提出設立文化藝術發展基金和首都文化貢獻獎,組建國有文化資産監督管理機構,設立文化創新發展專項資金,每年統籌100億元支持文化發展。

  數據顯示,2011年北京文化創意産業總收入預計將超過9000億元,而今年整個産業的産值有望突破萬億元。

  北京市社科院副院長趙弘認為,通過集中北京的優勢資源、科技和文化雙輪驅動,來促進首都的經濟增長;而不是靠投資、損耗能源來實現發展,有利於推進首都經濟結構調整。

  分析人士指出,隨著科技進步,産業升級,一些地方經濟增長模式正在經歷從“投資驅動型”向“消費驅動型”的轉變過程,這不僅有利於經濟結構調整,增長方式轉變,也能直接惠及民生;商家也需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培育、挖掘新的消費亮點。

  民生目標正成為地方發展角力點

  “他想超就超吧。”一位經濟強省省委書記在談到與兄弟省市在經濟總量上競爭的問題時幽默地説。

  看起來是一句玩笑話,而蘊含其中的,則是未來地方發展競爭角力點正在發生轉變。

  從目前各地方兩會釋放出來的信號不難看出,各項民生事業的發展已成為從參會代表委員、普通百姓到媒體、社會各界人士最為關注的問題,也是各級政府在談及未來工作內容時最強調且最積極向人們傳播的部分。

  上海市政府表示,將認真做好PM2.5監測與治理相關工作,同時,上海計劃新增40所幼兒園,實現適齡兒童接受學前教育和看護服務全覆蓋;逐年降低寬帶上網資費水平,努力建設全國資費水平最低的城市之一……

  在北京,保障房建設依然是保障民生重點之一,北京明確提出堅定不移地抓好房地産調控,繼續嚴格實施抑制投機投資性需求的政策措施,促進房價合理回歸,同時加強房屋租金價格指導。而趙弘認為,這也是政府積極拉動經濟增長的著力點。

  在一些經濟觀察人士看來,今後一段時期,我國一些地區經濟發展將邁入深度調整期,即保持經濟平穩增長成為常態化,轉型升級將成為主旋律,而民生目標正在成為眾多地方政府未來發展角力點。

  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律師協會監事長厲明認為,做好民生工作是順應民意的舉措,也是政務公開的體現,經濟發展成果要更多地惠及普通百姓。

  此間多地政府表示,發展經濟的目的是要讓人們生活得更好,經濟建設要做到以人為本,不是為了GDP,也不是為了政績,經濟發展成果將更多地惠及百姓,注重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同步提高。(參與采寫記者:羅宇凡、華曄迪、王濤、王凱蕾、岳瑞芳)

熱詞:

  • GDP增長
  • 文化創意産業
  • 十一五
  • 增長方式轉變
  • 投資性需求
  • 發展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