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皖江城市帶承接産業轉移示範區:展翼騰飛“皖江龍”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7日 04:4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2011年12月27日,被譽為“皖版蘇州工業園”的蘇滁現代産業園項目正式簽約。中新蘇州工業園區開發集團與滁州市政府將聯手在滁州複製一個蘇州工業園,計劃用5到8年時間將其建成為安徽頂級、兩省示範、國際標準的現代化工業園區,重點打造佔地36平方公里的高科技産業園、現代服務園、文化創意園三大産業園。

  “要繼續強化皖江示範區品牌推介,完善産業承接載體建設,大力招商,引資選資,積極主動參與長三角地區分工合作。”安徽省委書記張寶順説,兩年的建設實踐證明,皖江城市帶承接産業轉移示範區,不僅有利於安徽探索建立承接産業轉移新模式,輻射帶動中西部地區探索産業承接新途徑,也有利於為東部地區騰出更大發展空間,形成優勢互補、相互促進、共同進步的區域發展新格局。

  示範區聲名鵲起

  共建園區成産業轉移新途徑

  産業東來,結構向好。探索科學承接産業轉移的“皖江示範區”成為安徽向外遞出的最亮麗名片,示範區的品牌價值開始顯現。據統計,2011年1至10月,示範區引進1億元以上省外投資項目2983個,到位資金2531.1億元,同比增長62.9%;吸引外商直接投資項目123個,投資總額25.7億美元。

  郎溪縣短短兩年時間集聚了近600家無錫企業,形成了一個以壓力容器等産業為主的“無錫工業園”,全部建成後年産值可達900億元。“過去在招商引資時,許多企業説你們沒有産業鏈,我們生存不下去。”郎溪縣招商局副局長祝棟回憶,通過共建園區模式,更多的江浙企業涌入郎溪。

  從招企業到招園區,企業結伴而來,産業集群轉移。與上海漕河涇新興技術開發區合作共建“合肥創新創業園”,與浙江玉環汽摩配協會共建“宣城市玉環機電工業園”,和蘇商投資集團共建“六安光電科技産業園”,與安康澳門國際旅遊投資集團、上海中泰擔保有限公司合作共建銅陵“皖江國際建材物流貿易園”……目前,示範區在建、簽約、洽談的各類合作共建園區84個,佔地約44萬畝,總投資2600億元以上。

  “皖江示範區內工業投資結構漸趨優化,産業升級態勢向好。”安徽省發展改革委員會主任沈衛國介紹,示範區內汽車、裝備、非金屬材料、家電、農産品加工等重點産業投資增幅明顯加快,約佔同期工業固定資産投資的63.55%,高出2009年平均水平近10個百分點;電子信息、生物醫藥、公共安全等新興産業增幅高達63.3%,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2個百分點;而冶金、化工、建材等高載能産業在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41.64%,下降至39.59%,增速較全省平均水平低2個百分點。

  瞄準“綠色”不放鬆

  高標準高起點高端承接

  2011年6月,福建某公司擬投資15億元在合肥新站區建設一個無機纖維項目,合肥市環保局經過預審並深入到福建總公司考察,認為該項目不僅能耗、水耗較高,而且存在大量的廢氣和殘渣排放,果斷予以否決。2011年,新站區共拒絕各類高能耗、重污染的項目12個,取締關停違法排污企業14個。宣城市還特地提出要做到“四個不選”,即:不符合環保標準的項目不選,高耗能的項目不選,資源浪費大的項目不選,低效益的項目不選。

  安徽省決策層要求,皖江示範區建設更加注重生態環境保護,堅持産業承接“四個一律不批”,堅決防止落後産能和污染嚴重項目以産業轉移名義進入示範區:國家明令淘汰、禁止建設、不符合國家産業政策的項目,一律不批;環境污染嚴重,高能耗、高物耗、高水耗,污染物不能達標排放的項目,一律不批;環境質量不能滿足環境功能區要求、沒有總量指標的項目,一律不批;位於自然保護區核心區、緩衝區內的項目,一律不批。

  兩年來,安徽對皖江區域的80多個開發園區重新規劃佈局,嚴把産業準入和環境準入門檻,嚴格控制單位能耗高的工業項目轉入,陸續否決污染、環境風險高的項目100多個,涉及投資300多億元。

  轉移不是簡單的複製,而是技術升級創新的過程。“環保措施、投資強度、容積率、建築系數等,均達到或超過國家規定的標準,生産工藝與剛投産的上海焦化1號工程和開工建設的4號工程基本相同,部分工藝甚至更加先進。”目前一期基本建成的華誼無為煤基多聯産基地項目,將建成國家級煤化工循環經濟示範基地。如今,示範區內縣區級省級園區入園投資強度由每畝80萬元提高到了120萬元,市管省級開發區投資強度由每畝100萬元提高到120萬元。工業園區土地集約節約利用成果評價率達99.24%,工業項目土地閒置面積處置率達95%,示範區投資強度提高的工業園區佔全省86%以上。

  城鎮化與工業化齊頭並進

  雙輪驅動“皖江龍”展翼騰飛

  皖江城市帶承接産業轉移示範區,正構建以合肥、蕪湖為核心,以安慶、池州、銅陵、蕪湖、馬鞍山等6個沿江城市為軸線,以滁州和宣城為“兩翼”的産業空間格局,城鎮化與工業化雙輪驅動。

  合肥、蕪湖是承接産業轉移的核心區域。2011年,通過撤並,合肥面積擴大了40%,人口與GDP也與南京、武漢比肩。合肥城市圈內的六安市,專門規劃成立六安市承接産業轉移示範園區,一個重要功能定位是“合肥六安區域一體化發展的示範區”。江北的無為縣等併入蕪湖,推動蕪湖跨江聯動發展,推進蕪湖馬鞍山、蕪湖宣城一體化,將蕪湖全力打造成省域次中心城市,建設為全國重要的先進製造業基地、綜合交通樞紐、區域性經濟文化旅遊中心、現代物流中心、創新型城市和長江流域具有重要影響的現代化大城市。

  融入長三角,連接中西部。示範區在積極承接産業轉移的同時,著力推進城鎮化,驅動城鎮化與工業化實現同頻共振。位於銅陵和池州中間的江南産業集中區著力推進與兩市的一體化建設。“不僅是産業的集聚地,更是濱江新城區。”擔負完善皖江城鎮佈局使命的江北、江南産業集中區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展開,全力推進産業招商,短短兩年已有63戶企業登記落戶,註冊資本30億元,聖來光電、冶金導衛裝備等10多個項目開工建設,總投資70多億元。

  定位合肥與南京之間新型區域中心城市的滁州市,如今“大滁城”建設如火如荼,在拓展城市建設發展空間的同時,科學佈局優勢産業,與上海、南京等地合作共建的26個園區已開工建設或建成使用。通過打造家電信息、硅(玻璃)、鹽化工、農副産品精深加工、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六大支柱産業,全市已形成滁州、來安、全椒的大滁城中心城市群和家電信息産業基地,定遠、鳳陽、明光的資源精深加工區和天長的先進製造業基地等三大區域經濟板塊。

熱詞:

  • 産業轉移
  • 大滁城
  • 兩翼
  • 綠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