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北京人大常委會關於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的建議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6日 09:5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北京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在當前形勢下,加快推進北京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對於堅持首都城市的性質和功能,實現首都城市的轉型發展和科學發展,建設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和中國特色的世界城市;對於發揮全國文化中心的示範作用,促進全國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實現中華文化的繁榮興盛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了貫徹落實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決策部署和市委關於把北京建設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之都和具有重大國際影響力的全國文化中心的要求,根據市人大代表在市十三屆人大四次會議上提出的議案,市人大常委會於今年四月至十月組織部分常委會委員、專門委員會委員和人大代表圍繞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問題進行了專題調研,形成了建議初稿和10個專項調研報告。中共中央十七屆六中全會召開以後,市人大常委會和調研組全體成員認真學習了《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對建議初稿又進行了修改完善。經市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審議,現就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涉及到的一些問題,提出以下建議。

  一、關於新的歷史時期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的目標和任務

  (一)進一步明確全國文化中心承擔的基本功能和責任

  北京是國家的首都,是全國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北京作為全國文化中心的功能定位,一是和國家首都的城市性質相融合,是國家首都功能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二是和全國政治中心的功能相互依存,相輔相成;三是和國家的國際交往密切相連,具有開放性和國際化的特點;四是具有唯一性,是國內任何其他城市不可替代的。因此,北京作為全國文化中心,在文化上應承擔和發揮好五個方面的基本功能。第一,代表展示功能。薈萃中華民族文化精華,引領中華文化創新,率先繁榮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成為中華文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代表和向世界展示的窗口。第二,向心凝聚功能。發揮文化對增強國家向心力和民族凝聚力的作用,使首都的文化成為全國人民和整個中華民族共建、共有、共享的美好精神家園,成為凝聚人們維護國家統一、增進民族團結、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精神力量。第三,首善輻射功能。順應時代的發展,始終成為中華文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的高地,成為充滿創新活力,包括科技教育在內的文化發展和社會道德風尚的首善之區,引領和影響全國文化的發展。第四,示範帶動功能。在文化創新發展的各個方面和各項工作中走在全國的前列,為全國的文化建設探索思路、積累經驗,引領文化創新先河和文化發展潮流。第五,服務保障功能。為首都人民和全國人民的文化需求服務,為全國的文化發展服務,為國家的文化國際交流服務,為中央領導全國文化建設和推進全國文化繁榮發展提供服務保障。

  (二)明確新的歷史時期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的目標和基本任務

  根據北京全國文化中心的定位和中央關於北京工作一系列重要指示的精神,在新的歷史時期,應當把建成當代中華文化的中心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中心作為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的目標。圍繞這個目標,北京應重點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充分保護、挖掘、利用歷史文化名城的文化積澱,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遺産和優秀文化傳統,使之成為推動首都文化創新發展的重要基礎,成為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歷史源泉,成為凝聚全國人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和智慧資源。二是全面推進首都文化創新發展,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突出首都特點,首先推進文化內容的創新和創造,抓好思想理論、精神價值、社會道德建設和知識創新、技術創新,同時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核心價值體系為指導,抓好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發展文化創意産業、建設公共文明等方面的工作。三是統籌推進精神文化、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的建設,用文化創新發展推動經濟、政治和社會發展,不斷把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的成果轉化成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實際成效,充分展示中華文明的強大力量和獨特魅力。

  (三)通過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推動首都城市轉型發展

  建設全國文化中心既是中央和全國人民賦予北京的重要職責,也是推動首都科學發展的巨大優勢。要將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首都城市轉型發展有機結合,更好地貫徹“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的發展理念,走文化立市、創新驅動之路,把文化,包括思想、價值、精神、知識、技術、創意、藝術作為發展的資源;把文化創新,包括科技創新、教育創新作為發展的動力;把文化,包括科技、教育作為發展的重點;把文化創意産業作為戰略性新興支柱産業。使首都的經濟社會發展和城市建設更好地與首都城市的性質功能相適應,更好地與首都人口、資源、環境的承載能力相協調。

  二、關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一)加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和首都文化的研究

  在新的歷史時期推動文化的發展繁榮,必須首先弄清什麼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特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中的核心價值。北京作為全國的文化中心,要緊密結合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踐,結合首都和全國文化建設的實踐,並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放在幾千年中華文化延綿不斷發展的歷史進程中,組織開展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和首都文化的研究。當前,要切實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自覺和自信。繼承發揚傳統社會的優秀文化遺産和革命時期的優秀文化傳統是完全必要的,但更要充分認識到,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共産黨在帶領全國人民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同時,即開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新階段,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新局面,創造了中華文化的新篇章。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指導下,恢復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促進了人的思想解放;確立了“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保障了人的權利和促進了人的發展;確立了共同富裕的原則,促進了生産力的解放和發展;確立了民主法治的思想和依法治國方略,推動了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發展,等等。人民群眾在推進改革開放和現代化的實踐中,堅持愛國主義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特別是在舉辦奧運會、抗震救災中表現出了崇高的精神境界、鮮明的價值取向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所有這些,都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閃耀著當代中華文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光輝。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要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研究作為一項重要的基礎工程持續不斷地抓好。要精心規劃,整合資源,組織首都社會科學界的力量,認真總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歷程和經驗,深入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內涵、特徵和發展規律,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研究傳統社會優秀文化遺産和革命時期優秀文化傳統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關係,研究文化建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方式和途徑,研究北京在中華文化發展不同階段所處的地位和發揮的作用,以及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中應肩負的使命和任務,堅定自覺地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推動首都文化創新發展。

  (二)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實踐中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靈魂,是凝結在文化中的國家、民族和人民群眾的思想、精神、價值、道德、情趣的共同準則,是社會判斷評價是非、真假、善惡、美醜的基本標準,是建立經濟、政治、社會等方面制度、規則、程序的重要依據,也是推動文化發展繁榮的前提條件。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要把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首要任務。北京作為全國的文化中心,應當在這個方面走在前列,作出表率。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重在建設、重在實踐。一是要做到“認之以同”。要在黨的領導下,堅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把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代表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符合黨、國家和人民共同意志和願望的思想、精神、價值、道德凝結成為全社會共同的思想基礎、共同的行為準則和共同的精神追求。經過幾十年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踐,傳承幾千年傳統文化的優秀遺産和黨領導的革命文化的優秀傳統,當前,實事求是、以人為本、愛國親民、共同富裕、公平正義、民主法治、天人和諧等已經成為黨和人民高度認同、共同追求併為之奮鬥的價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形成較為完善的話語體系是必要的,更重要的是把廣大人民群眾已經高度認同、強烈期盼的價值倡導好、堅持好、實踐好。二是要做到“賦之以形”。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具體貫徹到經濟、政治、社會各方面的制度、規則、程序和法律規範中,使話語的表述轉化成實踐的規矩,用以引導和約束經濟、政治和社會生活的實踐。當前,要切實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取向,遵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全面推進經濟、政治、社會和文化體制改革,使各方面的體制、機制和制度更好地體現和表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尤其要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重點圍繞堅持共同富裕、維護公平正義、推進民主法治、促進社會和諧、建設生態文明等方面推進制度創新。三是要做到“付諸於行”。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必須知行合一,必須有先行者。各級黨和國家領導機關要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貫徹到自己的領導工作和行政工作中。黨員、領導幹部和國家公務人員要身體力行,做出表率。四是要做到旗幟鮮明。建立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相符合的社會評價體系,實行正確的輿論導向,旗幟鮮明地揚善抑惡,大力弘揚激勵真善美,嚴格約束懲戒假惡醜。當前全市正在開展的培育和實踐“北京精神”活動,是結合首都實際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一項有益探索,應當進一步搞好宣傳普及工作,充分發揮其指導實踐的作用。

  (三)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作為首都文化創新發展的靈魂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既是文化建設的首要任務,又是文化繁榮發展的前提條件。當前,影響文化創新發展的因素雖然是多方面的,但首要的問題是方向不明確,價值不清晰,不少文化産品缺文化、少價值,難以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繁榮發展首都文化,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堅持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作為文化的靈魂,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滲透到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文化創意産業發展、首都公共文明建設的各個方面。特別是在文化産品創作生産上,要堅持思想性、知識性、藝術性、觀賞性的統一。既尊重差異,包容多樣,又能有力地表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要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實踐中切實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同時,組織引導文化創造者、生産者、工作者認真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自覺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全面了解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樹立正確的文化發展觀和價值觀,增強家國情懷,充滿人文關懷,努力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實踐者和傳播者。

  三、關於首都文化的科學發展和轉變文化發展方式

  (一)全面認識和發揮新形勢下文化的功能

  推動文化的發展繁榮,必須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做到文為人需、文為人創、文為人享、文以化人。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時期,要堅持發揮文化教育人民、凝聚人民共同奮鬥的作用,同時要在文化建設中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滿足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發揮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促進人的提高和發展。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包括信仰價值需求、認知體驗需求、審美情感需求。首都文化發展,要在保障人民群眾文化權益的同時,面向和滿足人民群眾全面的文化需求。特別是對於發展文化創意産業,既要充分發揮文化創意産業在創造社會財富、創造就業機會和實現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又要全面適應和滿足人民群眾對高尚的精神價值、科學的知識方法、健康的審美情趣的需要。要切實防止簡單為了發展文化經濟而忽視人民群眾文化權益和全面文化需求的問題,防止單純追求經濟利益而使文化産品庸俗化、低俗化的偏向,引導文化及文化創意産業全面健康持續發展。

  (二)發展體現首都功能和具有首都特點的文化

  要堅持全國文化中心的定位,依託豐厚的歷史文化積澱,充分發揮教育、科技、智力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體現首都功能和具有首都特點的文化。一是抓好思想理論和學術文化建設。加強對馬克思列寧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理論體系的研究,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繁榮學術思想,領風氣之先,不斷推動思想解放。二是加強國家級標誌性文化設施和院團建設。進一步完善國家級文化設施,充分發揮國家級文化設施的功能作用。繼續培育體現國家水準的文藝院團,形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化品牌。三是聚焦文化生産的前端。鼓勵創意、創作與創造,支持標準的創制和商業模式的創新,注重獲取自主知識産權,有效地引領和服務於全國文化的建設發展,走服務全國、發展自己之路,避免與其他省市在文化産業發展上的雷同。

  (三)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

  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首先是分清和明確文化遺産保護、公共文化服務、文化創意産業發展、公共文明建設的不同屬性及其規律特點,合理確定政府、市場、社會和公眾在各個方面承擔的職能、履行職能的方式、享有的權益及其協同發揮作用的連接機制。要在市委的統一領導下,分門別類地研究推進體制機制的改革,既要改變政府包辦文化的狀況,又要防止把政府應當承擔的職能和責任全部推向市場的偏向。第二是進一步明確和轉變政府職能,推進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政府與市場仲介組織分開,推動文化行政管理部門逐步實現由辦文化為主向管文化為主轉變,由用行政手段直接管理文化向運用法律法規間接管理文化轉變,更好地履行統籌規劃、政策調節、市場監管和公共服務的職能。要改革國有文化資本的配置方式和監管體制。扶持文化生産的資金要堅持績效導向,面向各類文化企業,重點圍繞文化原始創新、文化産品生産、文化品牌培育、文化技術研發安排。市政府要進一步增加文化投入,在整合現有文化投入的基礎上建立首都文化發展基金,用以推動全市文化的發展。建立健全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文化發展規律相適應的國有文化資産監管體制,統籌推進資産整合和機制創新,提高資産使用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第三是培育文化創意産業的市場主體和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要加快推進國有文化院團的改革,在政府主導下,堅持需求導向,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過程中的基礎性作用,按照各自産業的發展和運行規律,培育現代企業制度的市場主體,實現文化資源的真正融合,激發産業活力,增強産業競爭力。整合文化産業資源要避免急於求成和單獨依靠行政手段捏合的方法。同時,要平等對待市場主體,給予民營文化企業與國有文化企業同等的待遇,鼓勵其參與首都文化建設,促進其健康有序發展。

  四、關於保護歷史文化名城和傳承名城的歷史文化

  (一)充分認識和深入研究歷史文化名城蘊含的歷史文化價值

  北京歷史文化薈萃了中華民族優秀的思想文化、價值文化、方法文化和藝術文化,是一座充滿了知識、思想和智慧的寶庫;是推進首都現代化建設,建設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的底色和基石;是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的歷史依據和智慧源泉。要把研究北京的歷史文化作為一項重大的文化建設工程,統籌規劃、精心組織,動員專業機構、專業人員和各種社會力量,認真研究和深入挖掘北京歷史文化名城蘊含的歷史信息、歷史記憶、歷史價值、歷史文脈,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遺産與傳統的“靈魂”在這座名城中鮮活起來、涌流起來,成為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力量和資源。

  (二)把保護歷史文化名城和保護傳承名城歷史文化有機統一起來

  要以保護歷史文化名城的歷史文化價值為出發點,進一步增強保護歷史文化名城的自覺性。在進一步加強對“物”保護的同時,更要強化對“文”的保護,要將對有形遺産的保護最終歸結到對城市文化的保護。要進一步完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把對“名城”的保護和對名城“歷史文化”的保護統一起來;把對物質文化遺産的保護和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保護統一起來;把對傳統社會文化遺産的保護和近現代的文化遺産的保護統一起來。要健全、完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統籌協調機制,進一步克服保護名城和文物與傳承歷史文化脫節,保護名城和文物與利用名城和文物脫節,國家部門與市屬部門以及市屬部門之間資源管理脫節等突出問題。在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委員會的機制下,進一步明確充實職能,完善領導格局,確定各有關部門的職責,建立工作協調機制,切實擔負起保護歷史文化名城和傳承名城歷史文化的責任。要正確處理保護、傳承歷史文化遺産和利用歷史文化遺産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關係。著力做好北京歷史文化中優秀遺産和優秀傳統的傳播,通過瞻仰憑吊、展示展覽、旅遊觀光、文化活動、影視出版等方式宣傳推介北京的歷史文化價值。在嚴格保護遺産、認真傳承文化的前提下,把適於經營的文化要素經營起來,把有條件推向世界的文化項目宣傳出去。當前特別是要提高文物觀光旅遊的品質,堅決防止和糾正“厚物薄文”、“重利輕義”和把珍貴的物質文化遺産變成“非文化物質遺産”的現象。

  (三)加大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和重點文物修復工作的力度

  認真貫徹實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法律法規和規劃,確定階段性和年度保護與修復的工作計劃、工程項目,不斷取得實質性進展。全面落實本市“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的系統規劃實施魅力中軸線工程,並結合中軸線的申遺,切實做好其整體的保護與開發利用工作。加強重點歷史文化街區、重點文物的保護和修復,認真研究做好皇城、天壇、朝阜大街、什剎海、香山、圓明園遺址、商周遺址、宣南文化區等文化遺産的規劃和保護工作。加強與中央有關部門的溝通協調,爭取各方面支持,大力推進文物騰退搬遷、整治和利用工作。同時,加強對社會輿論的引導,取得廣泛共識,使重點文物修復工作得以在一個良好的社會氛圍中實施。

熱詞:

  • 文化創意産業
  • 文化生産者
  • 文化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