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中科院院士談醫患關係 稱醫學是良心科學須成共識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3日 15:2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解放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陳惠芬 攝

  醫學是良心的科學

  ——專訪中國科學院院士葛均波教授  

  醫改的步伐正在走向深入。

  作為一項系統工程,醫改的推進需要社會合力,其中少不了醫務工作者的主動擔當。

  厘清醫學的本源,把握醫學的要義,無疑有利於提升在醫學實踐中的“文化自覺”。

  “醫學是良心的科學”,新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的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葛均波教授的體悟,應當成為一種共識。

  獲頒院士證書的那天,葛均波遠遠地躲開了眾多記者。他説,自己雖然獲得了院士的榮譽,但仍是個普通人,一個不太會“説話”的人。

  熟悉葛均波的人都知道,他並非不會説話,而是不會説套話、説假話。無論是對病人還是同事,葛均波都堅持“真誠”二字。

  與記者的對話,就從一個個真實的故事開始。

  “良心就是聽從內心道德的召喚,對醫生而言就是敬畏生命、治病救人,沒有什麼比生命更重要。 ”

  “良心就是你如果不全力去救治病人,就會睡不好,就會呼吸不暢,就會內心不安。 ”

  “若不為病人考慮,而以自己的利益為先,就不是真正的醫生。 ”

  深夜,山東五蓮縣城醫院,一個剛上初中的少年被匆匆送了進來,他的左臂在騎自行車時摔斷了。一看是骨折,兩位年輕的值班醫生馬上憑經驗為他接上斷骨,綁上石膏。

  一個月後,少年來復診,兩位醫生傻了眼,石膏取下後,本應康復的左臂竟一動不能動。父母急了,孩子的手殘廢了,將來怎麼辦?

  無奈之下,一家人四處求醫。但無論什麼偏方,都不管用。

  幾個月後,父親打聽到附近縣裏有位老中醫,治骨傷很有名。父親騎上自行車帶著兒子,一早便出發,趕到老中醫家時,已是天黑。

  老先生一把推開父親送的禮——一袋自家種的花生,説:“我什麼也不要。 ”

  他仔細詢問了幾句,又看了看眼前的病人,抓著少年的胳膊一推,少年的左臂立即恢復了活動。

  眼淚在少年的眼眶裏打轉。淚水不只是因為疼痛,更是出於佩服。做醫生,治病救人,從此成了少年一生的理想。

  二十多年後,這個從山東農村走出來的少年,成為了原上海醫學院派往德國著名醫學院留學的博士,他在“心肌橋”領域的突破性發現,震驚了醫學界。

  他就是葛均波。

熱詞:

  • 葛均波
  • 血管內超聲
  • 藥物支架
  • 帶膜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