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湖南省長徐守盛《政府工作報告》 集中力量辦民生大事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2日 18: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湘聲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1月11日上午,湖南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開幕,省長徐守盛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對2011年的各項工作進行了科學總結,從十個方面對2012年的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

  2011年:“十二五”開局良好
  
  報告指出,2011年,湖南戰勝歷史罕見的嚴重乾旱和局部山洪災害,克服能源緊缺、資金緊張、通脹壓力加大等不利影響,大力推進“四化兩型”建設,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經濟運行保障有力有效,轉方式調結構深入推進,兩型社會建設發展加快,改革開放不斷深化,文化建設取得了新成績,民生工作力度加大,精神文明和法治建設加強,行政效能進一步得到提升,完成了省十一屆人大五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

  固定資産投資突破萬億元

  2011年,全省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預計實現地區生産總值2萬億元左右,增長13%左右;財政總收入2460.7億元,增長31%;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分別為18844元和6563元,分別增長13.8%和16.7%。投資、消費、出口協調拉動,固定資産投資突破萬億,達到1.14萬億元,增長2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800億元,增長17.8%;進出口總額186億美元,增長27%。

  10家企業在境內外首發上市

  報告提到,為千方百計穩定物價,我省堅決執行“米袋子”省長負責制和“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在生産、供應、流通、降低費用等環節,採取措施遏制物價上漲,全年消費價格漲幅回落至5.5%。積極籌措發展資金。爭取國家代理髮行地方政府債券89億元、批准發行企業債券77.5億元;幫助中小企業解決融資困難,努力擴大信貸規模,提高直接融資比重,10家企業在境內外首發上市,貨幣、資本市場實現融資2800億元左右。

  區域經濟發展呈現新格局

  2011年,環長株潭城市群對全省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80%以上;湘南國家級承接産業轉移示範區獲批;37個縣(市、區)納入國家連片特困地區扶持範圍,其中31個縣(市、區)納入國家武陵山片區扶貧攻堅試點。

  兩型社會建設進展加快

  長株潭試驗區領導體制和工作推進機制進一步強化,第二階段改革建設加快推進。爭取國家佈局實施50多項改革試點,出臺兩型社區、兩型園區等6大兩型標準體系;長株潭城市群獲批國家級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試驗區。株冶、泰格林紙、湘鋼成為國家第一批兩型企業創建試點。啟動湘江流域重金屬污染治理,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納入國家試點。

  新引進8家世界500強企業

  報告指出,2011年,全省新增15個央企對接合作項目;農村信用社産權制度改革取得新進展;首家法人保險機構吉祥人壽獲批籌建;新引進富士康等8家世界500強企業;加工貿易進出口和服務外包合同執行額分別增長50%和51%。

  民生支出增長超三成

  2011年,民生工作力度加大,涉及民生的財政支出達到2274.3億元,增長30.9%。9個方面32項為民辦實事項目完成或超額完成。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五項重點工作的階段性任務全面完成,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試點覆蓋96個縣(市、區)。保障性住房和各類棚戶區改造超額完成中央下達的年度任務。

  “三公”經費支出保持零增長

  全面規範權力運行,69個省直和中央在湘單位建立規範權力運行制度3704項;開展第十一輪行政審批項目清理,精簡行政審批項目203項,精簡率35.6%;省市縣三級網上政務服務和電子監察系統投入使用,政務公開和政務服務不斷深化。出臺50項重大民生專項支出預算公開目錄,省直單位公用經費、因公出國(境)經費、會議費、公務用車購置費保持零增長。

  2012年:穩中求進,同步提升“三量”
  
  建立穩定的政府投資增長機制

  報告強調,要從資金、資源、資産、人才等方面入手,努力保障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在融資上,要以重點在建、續建、民生、“三農”項目,以及符合産業政策的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為載體,爭取國家支持;建立穩定的政府投資增長機制,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支持和鼓勵社會資本加大投入;支持更多企業境內外上市融資,發行中小企業集合票據、集合債券,擴大上市公司再融資及企業債券、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私募融資規模。

  重點建設100個戰略性新興産業項目

  報告提出,要在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方面,湖南將選擇先進裝備製造、新材料、電子信息等有一定基礎、有比較優勢、有可能率先突破的領域先行發展。重點推進100個戰略性新興産業重大項目建設,培育一批適應市場需求、擁有核心技術、重視創新、機制靈活的優勢企業,儘快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推動湖南製造加快向湖南創造轉變

  報告提出,將出臺實施《創新型湖南建設綱要》,集中力量實施一批科技重大專項、産學研結合專項和重大項目,突破一批核心技術和關鍵共性技術。優化創新平臺佈局,整合重點園區、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的創新資源,促進科研設施和信息共享,構建産業技術創新聯盟。增強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促進企業自主研發、自主製造,推動湖南製造加快向湖南創造轉變。

  建設100個農村清潔工程示範村

  在“三農”方面,報告提出,將落實國家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建立穩定的“三農"投入增長機制。
  加強農村公路、安全飲水、電網、通訊、信息、沼氣、環保等基礎設施的建設、改造、維護和管理,繼續推進農村危舊房改造,抓好農村飲水安全、公路通暢工程。大力推廣攸縣城鄉環境同治經驗,建設100個農村清潔工程示範村。實施“百城千鎮萬村”新農村建設試點工程,因地制宜開展農村社區建設。

  推行水、電、氣階梯價格改革

  報告提出,要加快構建兩型産業體系,實施以兩型産業振興為主導的八大工程。實行能源消費強度和總量雙控制,堅決淘汰落後産能,嚴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和高排放行業的增長。深化資源性産品價格改革,推行居民用電、用水、用氣階梯價格改革。對未完成節能減排任務的地區,實行區域限批。

  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

  報告提出,要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和區域協調發展。加快中小城鎮擴容提質,推動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向農村地區延伸,抓好城鄉結合部的管理與服務,逐步構建城鄉居民平等享受基本公共服務的長效機制。重視農民工在城鎮的工作生活問題,幫助他們逐步解決就業、居住、醫療、子女入學等方面的實際困難。
  加快發展非公有制經濟,降低準入門檻,鼓勵充分競爭,凡是政策和法律不禁止的領域,都允許各類資本進入;強化對個體私營企業的支持、保護和服務。

  改革國企負責人薪酬管理制度

  報告將擴大居民消費列入了2012年主抓的重點工作之一。
  報告提出,將努力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合理調整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和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大企業工資收入分配宏觀調控力度,改革國有企業負責人薪酬管理制度。

  推進公務卡結算制度等改革

  報告提出,要深化財政、稅收等體制改革。完善省以下財政體制,進一步健全轉移支付制度和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深入推進國庫集中收付和公務卡結算制度改革。對重大民生項目開展績效評價。推進政府採購制度改革,加快政府採購標準化體系建設。加強政府債務管理,強化各級政府責任。規範非稅收入管理。認真落實個人所得稅調整、增值稅和營業稅改革、小微型企業減負等結構性減稅政策。進一步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和鄉鎮機構改革,優化鄉鎮機構設置,落實鄉鎮編制實名制。

  鼓勵企業興辦公益性文化事業

  報告提出,要統籌城鄉文化事業發展,整合城鄉公共文化資源,生産群眾買得起、看得懂、用得上的文化産品。實施基礎文化設施全覆蓋工程。鼓勵社會機構和企業興辦公益性文化事業,推動電影院線、演出院線向市縣延伸。大力引進文化戰略投資者,培育一批在國內外有重大影響的文化企業和企業集團。

  實現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全覆蓋

  報告強調,要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把擴大就業放在優先位置。
  加快建立廣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的社會保障體系。實現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全覆蓋,基本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率100%。繼續完善企業養老保險制度,提高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水平。全面落實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和新農合240元補助標準。鞏固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政策範圍內住院費用支付比例達到70%,新農合參合農民就醫即時結報率達到100%。普遍開展門診統籌,全面實現基本醫療保險市級統籌。推進“大醫保”信息系統全省聯網,建立異地就醫醫療費用結算制度。

  建立調控穩定物價長效機制

  對於“控物價”,報告強調要建立調控和穩定物價的長效機制。
  具體內容包括保證供需平衡,認真落實“米袋子”省長負責制和“菜籃子”市長負責制,落實“綠色通道”政策,加快建設高效、暢通、安全、有序的鮮活農産品流通體系,降低流通成本,實現農企、農超有效對接。加強農産品儲備,落實對農産品批發市場、集貿市場、社區平價商店等的扶持政策,加強産地預冷、冷藏冷凍、冷鏈運輸、包裝倉儲等設施建設。推進價格惠民,落實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挂鉤的聯動機制,保障困難群眾生活水平不因物價上漲而降低。

  持之以恒為民辦好18項實事

  報告提出,要集中力量辦好人民群眾可感受、可惠及、可比較的18項實事:建設農村公路6000公里;除險加固病險水庫457座;解決300萬農村人口飲水不安全問題;解決廣播電視盲村50萬戶收視問題;新增廉租住房74348套和公共租賃住房93940套;完成農村危房改造10萬戶;農村五保戶年分散供養標準達到2000元;城鄉低保月人均補差分別提高到243元和98元;移民避險搬遷安置1萬人;新增城鎮就業60萬人;實現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100%全覆蓋;完成行政村配電網改造工程2600個;建設義務教育合格學校500所和農村公辦幼兒園200所;新增通電話自然村500個;實現所有鄉鎮金融機構100%全覆蓋;建設農民專業合作社省級示範社100個;新建農村戶用沼氣池10萬口;建設農家書屋9400個。

  堅持勤儉辦一切事情

  報告提出,要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嚴格控制行政經費等一般性支出,嚴格控制論壇、節會和各類表彰活動,減少各種檢查評比,繼續清理壓縮大型體育賽事等的場館建設,加快推進省直機關集中辦公區建設。堅決杜絕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可搞可不搞的活動堅決不搞,形式好看、效果不佳的事情堅決不做,講排場、講規格的做法堅決破除。

熱詞:

  • 政府債務管理
  • 農村飲水安全
  • 富農政策
  • 企業創新主體
  • 農民專業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