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北京兩會熱議演藝區:不能“壓迫”中軸線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1日 01:5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北京晨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北京市東城區、西城區聯手450億元打造“首都核心演藝區”——這成為昨天開幕的“市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委員們熱議的話題。委員們各抒己見,大家的普遍共識是,北京需要建設“演藝聚集區”,但是在建設過程中,很多細節值得關注。

  委員熱議演藝區

  許偉:

  演藝區要兼顧保護中軸線

  許偉委員認為,打造“首都核心演藝區”必須要和“中軸線的申遺和保護規劃”統籌考慮。北京市已確定啟動中軸線申遺工作,在這種情況下,首都核心演藝區的建設就要受到約束,要兼顧中軸線歷史風貌的保護,建築的高度、體量、樣式甚至顏色都要與整個中軸線相協調,符合中軸線保護規劃,不能對中軸線形成“壓迫”。許偉表示:“既要保護好皇家的,又要延續好傳承的,才能取得雙贏。”

  王長田:

  劇場不能淪為閒置“倉庫”

  王長田委員表示,由於民間力量薄弱,由政府出資建設“首都核心演藝區”,配套設施和環境都會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是不能搞成房地産項目,一旦如此,追求商業利益就會成為第一訴求。

  王長田表示,北京確實需要演藝聚集區,但是如何吸引北城的人氣到南城來,使演藝區大小劇場能充分利用起來而不淪為“倉庫”閒置,則需要相關部門對文化市場進行實際調研。目前,光線傳媒已有製作舞臺劇演出的計劃,包括話劇、音樂劇、舞臺秀等,因此會關注“首都核心演藝區”的建設和運營的。

  蕭鳴政:

  四類人才緊缺是發展瓶頸

  蕭鳴政委員認為,他這個大學教授很多時候想通過看演出“換換腦子”,但是除了從報紙上獲取“大路貨”的演出信息外,並沒有更細化的演出信息。他不知道哪個戲或哪個演出更適合自己。他表示,如果不解決好四類人才的建設,“首都核心演藝區”很難達到理想狀態。

  這四類人才是,具有投融資知識的文化經營性人才;具有熟悉消費心理和市場信息的高級文化策劃的經營人才;深入實際,具有文化産品研發能力的設計人才;以及具有文化傳統與國際文化視野的人才。

  蕭鳴政表示,雖然國家有很好的政策,但是沒有專業化的人才,演藝市場和演藝産業良性互動的機制就很難建立起來。

  未來天橋掙的不是票錢

  調查顯示,北京擁有2000萬人口,去劇場的人只有10%;每年演出400部戲,有10%保持不賠錢已是萬幸。有政協委員提出,我們需不需要建設那麼多劇場?航母般的“首都核心演藝區”又靠什麼活下去?

  今天起,記者連續兩天特請西城區文創辦副主任孫勁松先生對“天橋演藝區”的規劃建設進行解讀,並以期揭開核心演藝區的運營之謎。

  擬建北京演藝大廈

  孫勁松説,西城區打造天橋演藝區,從規劃建設到劇目生産和運營模式,會始終堅持政府主導和國有主體,就是為了避免過度商業化、過分追求商業利益對文藝創作生産帶來弊端。“這麼做並非排斥社會資本,但商業資本是一把雙刃劍,要特別警惕商業投資對文藝精品創作的影響。”

  天橋演藝區的投資主體是金融街集團。孫勁松説,建設劇場的投資回報週期非常長,運營順利的話也要30年到50年才能收回投資,因此商業資本很少願意投資建劇場,這種情況下國企必須擔起社會責任。

  西城區已用 4.6億元拿下荒廢多年的天橋盛金商廈,擬將其打造成“天橋演藝大廈”——又一個企業總部基地——出租給演藝總部企業,或者是作為演出創作室、演出經紀公司、版權交易中心的辦公區;又用4.6億元拿下天橋劇場以東、南北緯路之間的土地,規劃建設“天橋演藝中心”,其中有旗艦地標式音樂劇場、中型劇場和多功能小型劇場。拿下這兩塊地後,天橋演藝區才得以破土動工,天橋終於踏上文化回歸的征途,擔起“復活老北京傳統演藝區的文化記憶”的重任。

  著重賺吃喝玩樂錢

  在未來擁有50個劇場的“天橋演藝區”內,大型劇場不過三四家,幾乎都是中型或者小型劇場。但根據目前情況,中小劇場在北京鮮有盈利。那麼未來的天橋演藝區靠什麼活下去呢?

  記者獲悉,西城區已成立“天橋盛世公司”負責演藝區的運營。未來天橋掙的可能不是您的票錢,她更在意人們在天橋地區吃喝玩樂的投入。根據“道略文化産業研究中心”2011年3月完成的《天橋演藝區發展定位與運營模式研究報告》,未來天橋掙錢來自3部分:票房收入、物業出租等園區配套服務收入、周邊旅遊業的拉動收入。

  2016年可盈利1千萬

  由此看,要想讓“首都核心演藝區”如百老匯、倫敦西區一樣,成為“中國最大、最有影響的劇場群”,成為“中國演藝産業資源聚集中心”,觀眾的人數就不僅僅是個數字問題,四通八達的交通、優質的住宿餐飲服務、非買不成的旅遊紀念品、誘人的低票價,更重要的是文化體驗環境和氛圍的打造,這些都是需要西城區和東城區政府迫切解決的問題。好在“首都核心演藝區”有兩個天賦的優勢——天橋的名聲和天壇的名氣。每年有多達670萬遊客逛天壇,其中16%來自海外。而在天壇的不遠處就是每年擁有3000萬遊客的天安門廣場,遊客們往正南一溜達,就從“看升旗的”變成了“看演出的”了。他們都是“首都核心演藝區”的潛在顧客。

  其實,無論是百老匯還是倫敦西區,每年千萬人次的觀眾中,60%都是旅遊觀眾。根據“道略文化産業研究中心”和“北京富達爾城市發展諮詢有限公司”的預測,天橋演藝區投入使用後,每年至少吸引1000萬觀眾和遊客;園區運營到2016年就可有1千萬元的盈利。

  ■記者調查

  天橋老中幡棲身建材廠

  雖然叫天橋中幡、天橋摔跤,讓傅文剛尷尬的是,自己作為傳承人卻幾乎沒在天橋正經演過一場,“因為沒有演出場所。”由於沒有演出場所,傅文剛劇團的傢伙什就堆在大興一處建材廠裏。“我手裏有一根竹竿,是從寶三爺手裏繼承的,打有中幡那年就有這竹竿了,快200年了,也只能在建材廠裏委屈著。”雖然每月都有10來天在演出,“但基本上都是全國轉悠,哪兒有慶典去哪兒。沒有訓練場地,學生們都是以演帶練。”

  傅先生很是懷念父親在天橋撂地攤的勝景,正所謂“酒旗戲鼓天橋市,多少遊人不憶家”。傅文剛的父親是中外聞名的摔跤藝人“寶三”的高徒,傅文剛就是從父親手中繼承了中幡絕技。“這回可好了,天橋中幡要回歸了。”他是打心眼裏高興。

  ■他山之石

  百老匯1美元拉動4.3美元收入

  由於天橋演藝區還在襁褓中,咱就先借道美國百老匯和英國倫敦西區憧憬一下天橋的未來——

  在百老匯,戲劇表演每投入1美元,能帶動周圍4.3美元的附加收入,平均每位觀眾會花票價3倍的錢用於在戲院周邊的吃喝玩樂。來倫敦西區劇院的觀眾人均消費120英鎊,其中75英鎊用於劇院周邊商業消費。在倫敦西區,大大小小的劇院為倫敦人提供了4.1萬個就業機會,15%的觀眾會留宿,這維持了當地5000家酒店的正常運營, 70%觀眾還會“下館子”,這保證了當地1.5萬家餐館的正常運營。

  本版撰文

  晨報首席記者 崔紅

  天橋演藝區

  天橋演藝區突出“傳統、民族”特色,地處南中軸線,規劃佔地面積207萬平方米,東至前門大街、天橋南大街、永內大街;西至虎坊路、太平街;南至永定門護城河;北至珠市口西大街。建成後,這裡將成為一個以演藝産業為主導,集演藝總部、文藝演出、文化創意、休閒體驗、旅遊購物等功能于一體的,具有中國特色的世界演藝聚集區。

熱詞:

  • 演藝
  • 中軸線
  • 天橋
  • 劇場
  • 倉庫
  • 壓迫
  • 觀眾
  • 遊客
  • 光線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