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經濟增長速度放緩:2012中國經濟能否“雙穩”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09日 05:5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源:

  穩增長不同於保增長

  本報記者 朱劍紅

  “保”與“穩”的力度和方向不同

  要保持宏觀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沒必要下猛藥,同時還要考慮調結構和轉方式

  2012年的“穩增長”與2009年的“保增長”,這兩個提法有何異同?

  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源認為,“穩”和“保”的提法,都是基於對經濟形勢的判斷。中國經濟在2011年出現了增幅緩慢下行態勢,這次下行與2008年、2009年相比,相同處在於都有外需減弱導致經濟增速放緩的情況,不同處在於,此次下行有相當一部分因素源於我們的主動調控。2008年底,為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中央政府出臺了包括4萬億元投資在內的一攬子刺激經濟增長的宏觀政策。隨著經濟企穩回升,2011年,大規模的刺激政策逐漸回歸常態,銀行信貸步步收緊,並對房地産市場實施了嚴厲的調控。“主動調控是為了喚起經濟的內生力量,這與2008年完全處在被動情況下出現的下行有很大不同。”姚景源説。

  此外,2008年、2009年之交,經濟增速下降的斜率較大,GDP的季度增速甚至掉到了6.2%。經濟迅速下降很快導致我國出現了15%的企業倒閉、20%的企業被迫減産、上千萬人失業的情況。2011年,在世界經濟非常不景氣的情況下,中國經濟增幅雖然逐季緩慢下行,但下降的斜率和幅度都不大,而且增長仍可達9%以上,總體就業情況及企業和財政效益都不錯。

  “穩”與“保”有何區別?姚景源認為,從力度上看,“穩”就要保持宏觀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沒必要下猛藥;“保”就需要猛藥,需要4萬億元投資這樣的“大處方”。從方向上看,“保”需要全力以赴朝著一個方向推進,而“穩”包括兩個方向,既要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還要拿出相當的精力考慮調結構和轉方式。

  經濟增長有有利條件也有不利因素

  對外依存度下降,經濟向自主增長回歸,但三大需求也在減弱

  2012年,中國經濟向上走還是往下行?姚景源梳理了我們面臨的有利條件和不利因素。

  從有利的方面看,雖然世界經濟不景氣,但中國經濟的對外依存度與2008年比已有了變化。“金融危機爆發時,由於中國經濟對外依存度太高,以至於發達國家一感冒,我們就打噴嚏。經過幾年的努力,我們的對外依存度從2008年的57.3%,降到2010年的50.3%”,姚景源説,2011年中國經濟表現出從刺激型增長向自主增長回歸的特點,市場自主力量在增強,同時,農業成功實現“八連增”,物價開始趨穩,財政收入、企業利潤都不錯,還有龐大的外匯儲備,宏觀調控的手段也日趨成熟,這些都是我們應對危機的重要基礎,也為宏觀調控帶來了預調微調的空間。“今年將召開黨的十八大,這是中國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對我們振奮精神,保持經濟穩定增長會有很大的鼓舞作用。”

  從三大需求看,經濟也存在下行壓力。首先是出口動力不足。2011年出口增速一季度為26.5%,二季度22%,三季度20.5%,到10月已經回落到15.9%。2012年出口令人難以樂觀,外需對經濟的拉動力將會繼續減弱。

  再看投資,前兩年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很大,隨著大量“鐵公機”等項目的竣工,2011年已經出現基礎設施投資增速逐月下滑的態勢,11月份增長8.7%,比全社會投資增速低了16.2個百分點,而過去這一指標往往高於全社會投資增速。

  最後看消費,姚景源説:“近10年來我們的增長是靠居民消費結構的升級,從萬元級的電視、電腦等,上升到十萬元、百萬元級的汽車、住房等,但目前還找不到新的消費增長替代品。”

  要在“穩外需、擴內需”上下功夫

  宏觀政策的預調微調在二季度會見效,全年經濟增速將在8%以上

  需求在減弱,增長如何穩?姚景源提出,還是要在“穩外需、擴內需”上下功夫。

  穩外需,不僅要努力穩數量,更要優化出口結構,提高出口産品的附加值;不僅要穩住傳統産品的出口,更要拓展新産品出口;不僅要穩住老客戶,更要發展新客戶。

  擴內需,姚景源主張開拓思路,找到投資的新領域。“例如水利,能否考慮將‘十二五’時期規劃的2萬億元農田水利基礎設施投資適度提前幾年進行?這不僅有利於我們進一步夯實農業基礎,也不會造成重復建設,形成過剩産能。”中國仍然處在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工業化、城鎮化正在加快推進,城市建設、現代服務業以及人口老齡化,都給我們帶來許多投資發展空間。企業更新改造投資也有許多可以拓展的空間,特別是戰略性新興産業。姚景源認為,2012年,文化産業的發展應該是個亮點。“文化産業在許多發達國家是重要的支柱産業,比如美國,它出口第一位的不是汽車飛機,而是好萊塢大片。一部電影《阿凡達》,一年的全球票房就達20多億美元,折合人民幣100多億元,相當於我國一些地市級城市一年的財政收入!”

  對於房地産業,姚景源認為,2011年1000萬套保障房考核的是開工率,2012年應該考核竣工率,兩年1700萬套保障房,如果能紮實推進,既穩增長,又惠民生。

  對於如何促進消費增長,姚景源認為,最重要的是要增加收入。“關鍵是要改革分配製度。目前政府的財政收入和企業收入增速都較快,完全可以通過切好收入這塊蛋糕的辦法來提高居民收入。”

  針對經濟發展中的新問題、新矛盾,中央在去年四季度已開始進行調控。姚景源認為,宏觀政策的預調微調在二季度會見到成效,全年經濟增長有望穩定在8%以上。

  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師範劍平:

  穩物價不可掉以輕心

  本報記者 田俊榮

  壓力或明顯減輕

  2012年CPI漲幅預計為3.5%,全年走勢前高後低

  “2011年CPI漲幅預計為5.5%,這個數字雖然超出了4%的調控目標,但仍屬溫和通脹範圍,並且CPI漲幅自7月份達到6.5%的高點後掉頭向下,這些都説明2011年的物價是溫和可控的”,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師、經濟預測部主任范劍平説。

  范劍平預測,今年CPI漲幅為3.5%,物價上漲壓力可能會明顯減輕。首先,從翹尾因素看,2011年翹尾因素為2.4個百分點,今年為1個百分點左右。

  其次,從市場自發漲價因素看,這一輪物價上漲主要由農産品價格上漲引發。新世紀以來,我國已經歷了三次由農産品價格引起的物價總水平大幅波動。從前兩次物價波動情況看,農産品價格上行週期一般持續25—27個月,下行週期持續20—22個月。“自去年8月份以來,農産品價格進入下行週期,今年將持續下降,因此將減輕對物價的壓力。”

  此外,從政策性調價因素看,今年或將多於去年。“如果成品油、天然氣、電力、出租車、自來水等價格都調整到位,將影響CPI0.6—0.8個百分點”,范劍平坦言。

  “這樣綜合下來看,今年CPI漲幅可能會比去年低2個百分點左右,由於翹尾因素的影響,全年CPI走勢將呈前高後低的格局”,范劍平判斷。

  基礎還不牢固

  貨幣壓力還在,成本推動壓力較大,輸入型通脹壓力存在不確定性

  “當前,物價漲勢得到初步遏制,並且出現了經濟增速放緩、供求矛盾緩解,糧食生産實現‘八連增’,貨幣信貸增長向常態水平回歸,居民通脹預期明顯下降等現象,這些都有利於今年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范劍平説,“但也應看到,穩物價的基礎還不牢固,今年物價走勢仍有不確定性,因此決不可掉以輕心。”

  物價上漲的貨幣壓力還在。范劍平認為,去年我國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引導貨幣信貸增長平穩回調,11月末廣義貨幣(M2)增速已回落至12.7%,接近名義GDP的增速;自去年10月份以來,外匯佔款連續兩個月出現負增長,資本流入呈放緩之勢。這些都有利於減弱貨幣因素對價格上行的推動力。“然而,我國的貨幣存量很大,M2餘額高達80萬億元,M2與GDP之比接近2倍,這一比率在世界各大國中是最高的。一有機會,這些存量貨幣還會‘興風作浪’,刺激物價上漲。”

  成本推動型通脹壓力仍然較大。范劍平分析,過去物價上漲多因貨幣發行過多、需求拉動造成,而這一輪物價上漲既有需求拉動,更有成本推動。我國的各種生産要素價格在未來相當長時間內都將呈上升趨勢:勞動力成本將較快上揚;能源資源由於稀缺性其價格也將不斷上漲;在我國這樣一個人多地少的國家推進城鎮化,土地價格必然上漲;為保護環境的各種節能減排成本也將打入電力、水等要素價格。

  “不僅如此,由於2011年物價形勢比較嚴峻,政府推遲了部分資源性産品和公用事業價格調整的步伐,而這些改革有不少將不得不在今年推行,將進一步加大成本推動型通脹壓力”,范劍平舉例説,“比如,去年全國大多數城市都沒有調整出租車價格。在上下班高峰期,出租車油耗高、價格又不漲,導致許多司機選擇在高峰期交接班,更加劇了‘打車難’現象。對出租車的價格管制必然會帶來供給減少,今年應當理順其價格。”

  輸入型通脹壓力存在不確定性。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多以美元計價,如果美國推出新一輪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美元走貶,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很可能結束盤整、向上攀升。“這種可能性不能排除。今年是美國的大選之年,屆時如果失業率不能降至8%以下,由於美債危機影響、財政政策空間有限,美國很可能推出新一輪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畢竟,在美國歷史上,還沒有一個總統在超過8%的失業率水平下謀求連任成功”,范劍平説。

  多管齊下防反彈

  在農産品價格下行週期更應完善其價格穩定機制,政府應在價格低迷時扶持農民

  范劍平認為,今年我國仍需處理好速度、結構、價格的關係,多管齊下,防止物價反彈。

  其一,不能因為經濟存在下行壓力而“松貨幣”。“今年貨幣政策可在穩健的基調下適時適度預調微調,但不存在大力度放鬆的空間。應當努力使M2與名義GDP同步增長,不讓M2與GDP之比繼續上升,這樣有利於消化存量貨幣,消除物價上漲的貨幣條件”,范劍平説。

  其二,在農産品價格下行週期更應完善其價格穩定機制。一方面,政府的調控扶持措施不應只在農産品價格高漲時實施,價格低迷時更需政府出手,保護農民的生産積極性、保持足夠的供給。“當農産品價格下跌時,農民往往以縮小生産規模來應對,而縮小生産規模又成為下一輪價格上漲的起點。政府應當在價格回落時多扶持農民,而不是坐視不管,因為‘谷賤’傷農,但最終也會傷害消費者。”

  另一方面,農産品價格的週期性大幅波動越來越暴露出我國農業以家庭為單位的小生産和城市化水平提高後的大市場之間的矛盾。“應當通過現代技術、金融、流通和管理要素與農業的有效對接,進一步提高農業勞動生産率,同時應通過建立專業合作社等方式,進一步加大農民的組織化程度。”

  其三,有效應對輸入型通脹壓力。“我國已是世界第二大進口國,人民幣匯率貶值固然對增加出口有利,但也會增加進口成本,加劇輸入型通脹壓力。為此,今年應保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范劍平説。

熱詞:

  • 姚景源
  • 范劍平
  • 經濟增速
  • 農産品價格
  • 經濟穩定
  • 經濟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