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給農民一雙隱形的翅膀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09日 05: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沒有農民的富裕,就沒有國家的富強;沒有科技的支撐,就沒有農民的富裕。”中國農業發展集團董事長劉身利接受採訪時説。作為央企中唯一一家農業企業,中農發集團以服務“三農”為己任,參與現代農業建設,引領群眾健康生活。中農發旗下的中牧集團,依靠科技創新推動産業發展,在我國重大動物疫病防控中,屢屢表現出“英雄模範&&”作用,為保障畜牧業健康發展和食品安全作出了貢獻。

  勇於擔當,奉獻在先,農民的需求就是前進的方向

  成都市新都區石板鎮優勝豬業專業合作社,社員105戶,年出欄生豬5萬頭。理事長蘭衝明的豬場,常年存欄生豬3000頭。正午的暖陽曬得人很舒服,蘭衝明更是高興得眼睛瞇成了一條縫。

  “今年養豬賺錢吧?”

  “關鍵還得疫病防得好!”蘭衝明説,社員們是中牧的忠實客戶,而中牧是社員們的貼心老師。

  “最近冬季痢疾高發,養豬場需要做好防疫工作。”正在石板鎮搞技術服務的成都中牧生物藥業有限公司技術人員于若飛説,他每天都要接到好多天南地北的電話,都是養殖戶詢“疫”問藥的。

  中牧集團成都藥械廠廠長申咏紅介紹,他們年生産設計能力5.5億頭份。目前,中農發的動物疫苗産業在國內生産規模最大、品種最齊、産量最高,旗下八家生産企業年度生産疫苗200億頭份。在禽流感、豬瘟、藍耳病等重大動物疫病防控疫苗方面,中農發的市場份額均為國內第一。

  “我們不只生産藥,還搞技術下鄉,公司裏的博士、碩士很多,經常下去給農民講課。”中農發集團總經理鄭清智説,他們在技術支持、售後服務、人才培訓等方面形成了一個完整體系。2007—2011年,中農發在全國開展動物疫病防控知識專題講座、技術培訓和市場服務活動1200多場,培訓基層技術人員和個體養殖戶11萬多人次。

  2008年“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後,為防止大災之後有大疫,動物防疫任務空前艱巨和緊迫。中農發主動加緊生産豬鏈球菌、口蹄疫、狂犬疫苗,將價值1700多萬元的藥品和其他捐贈物資送到災區,組織力量給群眾講授防控技術。

  農民的需求就是努力的方向,重大動物疫情就是衝鋒的號角。中農發集團勇於擔當、甘於奉獻的精神,贏得了農民的信任和社會的讚譽。

  手握金剛鑽,方攬瓷器活,科技創新是提升服務能力的源泉

  2005年,四川資陽、內江等地出現了罕見的豬瘟怪病,造成局部人群傳染,引起社會各方極大關注。中牧公司組織技術人員緊急研發,只用7天時間就拿出第一批75萬頭份的豬鏈球菌Ⅱ型疫苗投入生産。藥到病除,疫情很快得以撲滅。這創造了動物疫苗行業的“七天神話”。

  “肩負疫苗研發生産的國有企業,必須始終把科技創新擺在第一位,始終佔領行業發展的制高點,始終瞄準世界尖端水準,這樣才能擔當起一個農業大國建設現代農業的重任。中牧集團董事長張春新介紹,目前企業科研投入不斷加大,産學研聯合的步伐不斷加快。

  2009年10月,中農發成立中牧研究院,整合集團內部分散的研發資源,統一打造新的科研平臺,先後建立了生物藥品、獸藥、飼料、化學及工藝等5個研究所,擁有兩個國家級技術中心。

  目前,這個研究院已完成了30多項國家和省部級重大科研項目,其中有5個項目列入國家863計劃和“十五”重點攻關項目,有三個項目列入了國家重中之重的科研計劃,13個産品先後獲得農業部一類、二類和三類新獸藥證書;兩種疫苗産品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近年來,隨著養殖業的迅猛發展,養殖規模越來越大,畜禽産品流通領域和範圍不斷擴大,疫情傳播幾率也在加大,而且速度更快、範圍更廣。一些病毒發生變異,在總結過去經驗基礎上,中農發研發了許多疫苗新産品。如今,中農發的生物疫苗無論是品種的量,還是內在的質,都有大幅度提升。

  對此,中農發人笑答:疫情變化既是挑戰,也是發展機遇。這,就是市場經濟中歷練出來的國企風采。

熱詞:

  • 農民
  • 豬業
  • 中牧
  • 國有企業改革
  • 中農
  • 十五
  • 三農
  • 動物疫病
  • 專業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