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中國城市建築丟了“中國味” 被指“拾人牙慧”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08日 13: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工人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國城市建築被指 “ 千城一面 ” 。 ( 資料圖片 )

  過去是刮“歐陸”風,如今是刮“迪拜”風;與文化越來越遠,與浮華越來越近

  中國城市建築丟了“中國味”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字,2011年1月至11月,全國固定資産投資共計26萬億元,其中建築安裝工程總投資17萬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近三成。而中國的城市化率目前已達到47%,在過去的30年裏增加了30個百分點,增速位居世界之首。

  另悉,目前我國的600多座城市中,有100多座提出建設國際大都市、國內大都市,其中有不少城市提出要建設中央商務區,有10多個城市瞄準建設國際或地區性金融中心。

  在1月4日由中國建築學會舉辦的“發展和繁榮中國建築文化” 座談會上,一些專家紛紛指出,一些地方在城市建設過程中,捨棄了地域特色,忽視了建築文化,使得城市建築大量雷同,粗糙仿製,文化缺失,“千城一面,萬棟同根”。

  城市建築被指“拾人牙慧”

  “如今很多國內的建築師總是盯著外國大師,城市設計趨同,拾人牙慧,東施效顰,到處山寨。” 中國工程院院士張錦秋在“發展和繁榮中國建築文化” 座談會上對記者如是表示,“過去是刮‘歐陸’風,都設計得像歐洲,如今是刮‘迪拜風’,到處都蓋迪拜式的高樓。”

  現任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委員會副主任葉如棠則把這種現象概括為“四遠四近”:與自然越來越遠,與官場越來越近;與生活越來越遠,與逐利越來越近;與文化越來越遠,與浮華越來越近;與傳統越來越遠,與西化越來越近。

  中國建築與歐洲建築,伊斯蘭建築並稱為世界三大建築體系,而相對於另外兩大體系,中國建築體系歷史更加悠久,體系更加完整,並且更加注重自然和生活,例如四合院的鄰里交往空間就遠比西方式的單元樓要大很多。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也曾涌現出一大批融合本土和現代特色的新建築,“從上世紀50年代修建的人民大會堂,到20世紀末的香山飯店,都繼承了中國傳統建築文化,融匯了西方現代建築的新技術新觀念。1999年世界建築師大會曾在人民大會堂舉辦,當時各國建築師都非常讚嘆它。” 葉如棠如是表示。

  追求利益導致文化缺失

  許多地方倉促上馬的建築工程,被過多地涂上了官方色彩,建築師們在經濟利益和行政壓力下往往不得不“委屈了”藝術。一位住建部的專家説,“有的地方甚至把專家評審當兒戲,就是走走過場,最終還是由當地領導拍板。”

  當建築物被簡單視作商品時,部分建築設計師也由此為了經濟利益,刻意迎合投資方和業主要求,“事實上,建築物並不能簡單等同於商品,在未來很長一段時期,它都要矗立在公共空間上供大家評判。”中國工程院院士崔愷説。

  不過,本土設計師的綜合修養現狀也令人堪憂,部分設計師只懂技術,不懂美學。“本土設計師應當提高全面修養,不能光會用計算機,要認真學習和解讀人類優秀文化,為原創作品傾注心血。” 張錦秋認為,“應注重地域建築現代化,和現代建築地域化,建築創新不能是膚淺作秀。”

  本土設計應得更多扶持

  據專家透露,一些國家的建築設計師到中國做建築設計時,其所在國常常會提供相關的費用,將此舉視作“文化輸出”,甚至有的國家的大使館還會組織推介會,推介該國設計師的作品。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總建築師馬國馨告訴記者,當年設計上海南浦大橋時,就曾有外國設計師主動上門,免費提供設計,後來被我國政府拒絕。南浦大橋通車後成為世界第四大雙塔雙索面斜拉橋,使得我國的橋梁設計走在了當時的世界前列。

  但在現實中,像南浦大橋這樣的“幸運兒”並不多見,一些地方依舊唯外國設計師馬首是瞻,盲目聘請外國設計師,缺乏文化的自覺意識和自強意識。

  一位住建部的專家向記者講述了這樣一件軼事:某城市招標,所有的設計方案都抹去設計者姓名,讓評委們投票,結果一位本土設計師的作品勝出,主辦城市惱羞成怒,竟在隨後宣佈此次投票無效。

  “中國建築師也可以走出國門,我們應該從輸出産品轉向輸出文化。”

  中國建築學會副理事長丁建提出了他的建議,政府應當提供扶持,使得我國的建築設計師能夠走向世界,並且加大對知識産權的保護力度,“如今許多設計院不願意搞基礎設計,就是因為缺乏知識産權保護。” (記者 趙昂)

熱詞:

  • 建築創新
  • 建築文化
  • 文化缺失
  • 建築設計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