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第五批黨員幹部學習推薦書目評介 讀好書心明眼亮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30日 06: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編者按:日前,中宣部理論局、中組部幹部教育局向黨員幹部推薦了第五批學習書目,包括《馬列主義經典著作選編(黨員幹部讀本)》、《馬列主義經典著作選編學習導讀》、《從怎麼看到怎麼辦——理論熱點面對面2011》、《孫中山傳》、《星火燎原全集精選本》、《日出東方——中國共産黨創建紀實》、《中國共産黨歷史大事記(1921年7月—2011年6月)》6種7本圖書。為幫助廣大讀者更好地閱讀和理解這些圖書,我們邀請有關專家學者撰寫了書評文章,供大家學習參考。

  常讀常新的經典名篇

  ——讀《馬列主義經典著作選編(黨員幹部讀本)》、《馬列主義經典著作選編學習導讀》

  楊金海

  前不久,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中央編譯局組織編選的《馬列主義經典著作選編(黨員幹部讀本)》(以下簡稱《選編》)和《馬列主義經典著作選編學習導讀》(以下簡稱《學習導讀》)與讀者見面。這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的又一重要成果。《選編》從浩如煙海的馬列經典著作中精選出25篇著作,雖不到20萬字,卻涵蓋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等各個領域,可謂經典名篇。《學習導讀》作為其輔助讀物,分別對各篇的時代背景、主要內容和當代價值做了分析介紹,深入淺出,發人深思。儘管這些著作過去也曾經讀過,有的甚至讀過多次,但站在新的時代,重讀這些經典名篇,仍然會有新風撲面之感。

  重讀經典名篇,可以使我們進一步明確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正如《共産黨宣言》所説,過去的一切運動都是為少數人謀利益的運動,無産階級運動則是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學習經典,首先就要學習經典作家一貫堅持的人民群眾的立場。只有堅持這個立場,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才能成為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學習經典,還要學習其中的基本觀點,特別是唯物論、辯證法、認識論和歷史觀的觀點。掌握這些基本觀點,才能深入理解馬克思主義的科學體系。學習經典,也要注意學習經典作家認識和解決問題的方法,特別是唯物辯證法。《選編》所選文獻充分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方法及其整體聯絡。結合當今實際讀這些著作,會有昇華心靈之效。

  重讀經典名篇,可以使我們進一步理解經典作家重要思想的當代意義。馬克思主義理論是一個完整的科學體系,其中既有關於自然、社會和人類思維一般規律的理論,又有關於社會主義革命的理論,還有關於社會主義建設的理論等。在革命戰爭年代,我們比較重視其中的革命理論,這是完全正確的。但在我們黨執政的條件下,應當更加注重發掘和學習其中的建設理論以及與此相關的一般社會發展理論。比如經典作家關於全球化、人的全面發展、大力發展生産力、新型民主等思想,對我們進行現代化建設仍然具有重要價值。《學習導讀》緊密結合當代中國和世界發展的實際,對這些重要思想及其現實意義進行了闡述,讀來令人有茅塞頓開之感。

  重讀經典名篇,會進一步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與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關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基本思想,諸如大力發展社會生産力、堅持公有制、堅持共同富裕等,都直接源於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思想。同時,在許多方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又極大地豐富和發展了前人思想。如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等思想都是對前人思想的豐富發展。仔細讀一讀《選編》和《學習導讀》,會清晰地領略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歷史脈絡,使我們更加自覺地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經典者,經天緯地之典籍也。《選編》所選馬列經典,可謂名副其實,常讀常新;《學習導讀》對其思想源流之梳理,可謂清晰透徹,導之中肯。將兩者結合學習,會獲得事半功倍之效。如果每個黨員幹部都能夠經常讀一讀這些經典名篇,並融會貫通,學以致用,我們黨的思想理論素質就會不斷提高,黨的事業就會不斷興旺發達。

  (作者係中共中央編譯局秘書長、研究員)

  關注民生 貼近民意 打動民心

  ——讀《從怎麼看到怎麼辦——理論熱點面對面2011》

  夏春濤

  中宣部理論局組織編寫的通俗理論讀物《理論熱點面對面》,經多年努力,已經形成品牌效應、示範效應,在深入推進黨的理論創新成果的宣傳普及方面産生了積極廣泛的影響。《從怎麼看到怎麼辦》是其中的第九本,2011年8月初正式出版,目前發行量已突破400萬冊,受到廣大幹部群眾的高度關注和好評。

  這本書在選題上吸引人抓住人。該書緊密聯絡經濟社會發展新形勢和幹部群眾思想狀況,列了8個問題,分別是怎麼保持物價穩定、怎麼解決分配不公、怎麼解決住房問題、怎麼解決就業難、怎麼解決看病難、怎麼實現教育公平、怎麼解決發展不平衡、怎麼遏制腐敗現象蔓延,均與民生相關,都是當前幹部群眾普遍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同時,該書在寫法上有新構思新亮點,主要表現為簡要分析“怎麼看”,著重回答“怎麼辦”。“怎麼看”屬於認識範疇,“怎麼辦”屬於實踐範疇,兩者的結合是理論與實際的有機結合,是黨的思想路線、群眾路線的體現。全書將歷史與現實、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深入解讀黨和政府的有關政策設計和具體措施,客觀評價黨和政府在大力推進社會建設、著力改善民生上所做的努力以及取得的成績,對這8個問題作了深入淺出、有針對性和説服力的回答。

  科學理論一旦為群眾所掌握,就能化為巨大的物質力量;而理論大眾化的成效如何,關鍵取決於理論滿足大眾需求、順應大眾心理的程度。該書關注民生、貼近民意,生動展示了黨的創新理論的思想魅力和現實意義,易於打動民心,拉近了理論與大眾之間的距離,便於引導人們全面正確地看待問題,理性合法地表達訴求。該書給我們的一個重要啟示是:宣傳思想工作必須“沉”下去,多下一番調查研究的工夫。只有堅持“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傾聽群眾呼聲,用客觀事實和典型案例説話,用群眾的真切感受説話,用百姓語言講百姓身邊事,我們寫出的東西才更有親和力感染力,進而架起科學理論與人民大眾之間的橋梁,不斷推進科學理論大眾化。

  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其核心是以人為本。《從怎麼看到怎麼辦》著力回答民生問題,充分彰顯了以人為本理念,展示了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特別是在“十二五”規劃開局之年所呈現的新面貌新進展,有助於讀者進一步深化對科學發展觀歷史地位與指導意義的理解和認識,增強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和決心。對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同志來説,真正做到用黨的創新理論來武裝頭腦、指導實踐,就必須堅持理論聯絡實際,切實轉變工作作風,時刻保持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絡,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唯有如此,才能使我們的工作獲得堅實的群眾基礎和不竭的力量源泉,進而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不斷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這是本書給我們的又一個重要啟示。

  (作者係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專職副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孫中山:一個時代的代表

  ——讀《孫中山傳》

  金衝及

  我們黨把孫中山、毛澤東、鄧小平並稱為20世紀中國“三位站在時代前列的偉大人物”。新中國成立後,每年國慶天安門廣場都要豎起他的畫像。在中國共産黨成立前的眾多歷史人物中,還有誰能受到人們如此的尊敬?

  隨著時光的流逝,歷史人物已漸行漸遠,今天一些人對孫中山了解不多,對他的歷史地位、歷史功績認識不足,這樣便不能了解近代中國是怎樣一步一步走過來的,不能了解中國近現代歷史發展的軌跡和脈絡。閱讀《孫中山傳》,對我們了解孫中山很有意義。我的初步印象,這本書有幾個特點:

  第一,對孫中山的歷史地位的評價更加客觀準確。“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與近代化前驅”,是本書導言的題目,並且貫穿在全書的論述中。的確,在孫中山生活的那個時代,他憧憬的目標是要使祖國成為獨立、民主、民生幸福的近代國家,並且對這種目標作過許多具體的設計;現實生活的教育又使他逐漸認識到,如果不革命,不摧毀舊社會勢力的統治,這一切都談不上。革命和現代化在他思想上是統一的,不可分離的。一句話,他全心全意地為了改造中國而耗費了畢生的精力,真正做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以往我們評價孫中山的歷史地位時,突出強調他是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那是十分自然和正確的,今後依然應該充分肯定這一點。而在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今天,我們強調他又是中國現代化事業的偉大先驅,也是很應該的。

  第二,歷史人物的經歷與思想發展演變更加緊密結合。人物傳記本來可以有多種寫法。這本傳記以超過一半的篇幅來寫孫中山的思想學説,可以説是又一個顯著特點。它固然同作者長期在這方面有深入的研究有關,這樣寫也確有其獨到之處。

  我們知道,人的行動總是受其思想的支配。不了解他是怎麼想的,就不可能真正了解他為什麼會這樣做。對“站在正面指導時代潮流的偉大歷史人物”,自然更需要了解他對時代的認識,他所追求的目標以及種種設想,他給後人留下了哪些遺産。這樣,才能更全面深刻地了解孫中山在近代中國所處的歷史地位。

  第三,作者治學態度嚴謹,論述有深度。我和作者之一的張磊同志相交已超過半個世紀。在半個多世紀的歲月裏始終鍥而不捨地以主要精力從事孫中山研究的學者,屈指可數。在這樣豐厚學術積累的基礎上推出的新著,自然是他人所難以比擬的。在翻閱本書時,我注意到本書又增添了不少新的內容。單從引用、參考書目來説,中文期刊資料有十多種,外文著作有近20種,大多是我沒有讀過的。還需提到,本書選用了反映孫中山一生經歷的上百張精美圖片,不僅可以提高讀者的興趣,對幫助讀者更全面地了解孫中山也會有所幫助。

  (作者係中央文獻研究室原常務副主任)

  不朽的紅色經典

  ——讀《星火燎原全集精選本》

  董保存

  我們把傳統的具有權威性的著作稱之為經典。説到共和國出版史上的紅色經典,就不能不説到那套20卷1000多萬字的《星火燎原全集》。而從其中精選出來的48篇作品——《星火燎原全集精選本》,可稱之為經典中的代表作。

  經典不是自封的,是要經過歷史和時間的檢驗的。現在50歲上下的人,幾乎都讀過《星火燎原》中的《朱德的扁擔》、《我跟父親當紅軍》、《老山界》、《衝破天險烏江》、《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等篇章,有的甚至能背誦其中的不少章節。應該説這些作品曾經哺育、伴隨著幾代人的成長,這些紅色經典浸潤過他們的心田,成為了集體記憶。在紀念中國共産黨成立90週年的時候,一批70後、80後甚至90後讀者讀這些作品,也發出了“這比小説還要好看!”、“我們的先輩是創造奇跡的一代!”的慨嘆。

  《星火燎原》之所以能常讀常新,首先是因為這些作品中表現出來的崇高信仰和革命精神。《星火燎原》中的共産黨人,可以缺吃少穿,可以缺醫少藥,但他們不缺信仰,不缺理想,不缺追求。為了一個目標,他們拋頭顱灑熱血獻出寶貴的生命也在所不惜。在《星火燎原全集精選本》裏,我們可以看到,像狼牙山五壯士以及劉胡蘭、董存瑞等一些家喻戶曉的人物,正是信仰的力量使他們在關鍵時刻做出義無反顧的選擇,做出驚天地泣鬼神的舉動。在《我的第一個指導員》、《一袋乾糧》、《九個炊事員》等篇章中,共産黨人捨己為人的精神力量,表現得可謂淋漓盡致。今天,重讀這些作品,應該令那些為了虛榮地位、金錢私利而角逐的人汗顏和警醒。

  正是這種崇高信仰和精神力量,支撐著革命先輩克服難以想象的困難,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一位參加過飛奪瀘定橋的老同志談起他們一天一夜趕了240里路的經歷時説,“那真是靠了一股氣。現在不知道馬拉松運動員能不能跑出這個速度。”

  《星火燎原》成為紅色經典的另一個原因,是因為很多歷史的親歷者,用自己的所聞所見記錄了我黨我軍歷史上的重大事件。袁也烈將軍的《“八一”的槍聲》、譚政大將的《三灣改編》、賴毅將軍的《毛委員在連隊建黨》、何長工的《偉大的會師》、劉伯承元帥的《回顧長征》、張南生將軍的《遵義會議的光芒》等,都是這部書稿中的重要篇章。這些作品不同於一般的史書,作者都是這些重大事件的見證人,他們的文字比史書自然多了一些生動鮮活的細節和帶有個性色彩的真情實感。

  由於是親歷親見,再由當事人寫出,也就形成了本書的藝術特點和風格——白描的手法,簡潔的文字,不事雕琢,質樸自然,求實存真。有些篇章達到了巴金先生所説的境界“最高的技巧是無技巧”。謝覺哉的《瀏陽遇險》,在不足千字的文章裏,記述了毛澤東在趕赴江西銅鼓組織秋收起義的途中遭遇民團的經歷。毛澤東先是掏出一把錢來買通民團士兵,擺脫了敵人。再用泥巴涂在腿上,把短褂脫下來扎成包袱模樣,扮作行路人匆匆趕路。到一個鎮子上,天色已晚,問了幾家旅店,老闆都不給住。他進了村口的一家旅店,進門就喊道:“老闆,打水來洗腳!”老闆被震住了,居然讓他住了一晚……寥寥數筆寫出了個機智的青年領袖毛澤東。還有,不讀《黨費,鵝卵石》,我們無論如何也想象不出紅軍中神秘的黨費居然是幾顆小小的鵝卵石,真實可信的敘述,真情實感的流露,永遠有著藝術的感染力。這也許就是人們所説《星火燎原》是不朽的紅色經典的重要原因。

  (作者係解放軍出版社原副總編輯)

  壯麗畫卷的精彩濃縮

  ——讀《中國共産黨歷史大事記(1921年7月—2011年6月)》

  黃如軍

  中國共産黨90年的歷史是一幅波瀾壯闊的宏偉畫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共産黨歷史大事記(1921年7月—2011年6月)》(以下簡稱《大事記》),客觀準確地記述黨成立90年來的光輝歷程,充分展示中國共産黨在領導革命、建設、改革進程中建立的豐功偉績,記錄了其中最為重要的精彩瞬間和片段。該書主要有五個特點。

  一是準確把握,全面反映。《大事記》準確把握90年來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共同富裕這兩大歷史任務而不懈奮鬥的主題和主線,深刻揭示黨的歷史發展的主流和本質,緊緊圍繞黨在各個歷史時期的中心任務,簡明扼要地反映黨帶領人民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完成社會主義改造、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實行改革開放、開創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過程。在充分反映黨領導人民取得輝煌成就、積累寶貴經驗的同時,《大事記》不回避黨在前進道路上出現的失誤和挫折,目的在於從中吸取經驗教訓,避免重犯歷史錯誤。

  二是重點突出,系統完整。《大事記》重點反映黨在各個歷史時期的重要事件、重要決策、重要會議、重要文件、重要活動,反映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制定及其貫徹實施,反映黨和人民事業取得的輝煌成就,突出反映黨的中央領導集體在革命、建設、改革進程中的活動及其重要作用。在突出重點同時,《大事記》較好地體現了系統性和完整性。例如,關於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大事記》從1955年最早提出以和平方式解放台灣,到鄧小平同志的“一國兩制”構想,江澤民同志的“八項主張”,再到胡錦濤總書記關於新形勢下發展兩岸關係的“四點意見”等,都作了系統反映。

  三是“點”“面”結合,前後照應。《大事記》注意對與某個“點”相關事件的來龍去脈作適當交代,以便讀者不僅了解黨的歷史上發生的重大事情,還可以了解這些事情的發展及其産生的影響,形成整體系統的歷史認知。由“點”及“面”、前後照應情況,在《大事記》中隨處可見。

  四是嚴格核查,史實準確。《大事記》的編寫,堅持以歷史事實為依據,所有內容和文字表述都嚴格核查原始資料,反復推敲文字表述,同時注意吸收近年來黨史研究新成果,力求做到史實準確、表述科學。

  五是點評精當,恰到好處。在有限的篇幅內,《大事記》不囿于簡單記事,對一些特別重大的歷史事件,在表述基本史實時還適當加以點評,以揭示歷史發展的內在邏輯。比如,關於黨成立的時間,《大事記》在寫了1921年7月23日黨的一大召開後,又加寫了“後來,7月1日被確定為中國共産黨誕生紀念日”,提示讀者注意黨的誕生日和紀念日是有所不同的。又如,關於八年抗戰和14年抗戰問題。《大事記》表述為“九一八事變標誌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戰爭的開始,也是中國抗日戰爭的起點。中國人民的局部抗戰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盧溝橋事變標誌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也標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全面爆發,即全國抗戰的開始。中國的全民族抗戰在世界東方開闢了第一個大規模反法西斯戰場。”這就澄清了八年抗戰和14年抗戰的關係,有力地論述了中國共産黨在抗日戰爭中發揮的中流砥柱作用和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總之,《大事記》是為黨的90華誕獻上的一份厚禮,是用黨的歷史教育黨員、幹部、群眾尤其是青少年的簡明教材。(作者係中央黨史研究室科研管理部主任)

  黨的創建歷程的真實再現

  ——讀《日出東方——中國共産黨創建紀實》

  李忠傑

  學習和研究中共黨史,理所當然要從黨的創建起步。中國共産黨是怎樣誕生的?是在什麼樣的歷史背景和社會條件下誕生的?黨的建立對中國革命産生了什麼樣的影響?這些都是人們十分關注的問題。邵維正教授主編的《日出東方——中國共産黨創建紀實》一書,清晰地回答了這些問題。該書的特點,擇其要者:

  一是視野開闊,系統完整。全書由三個板塊組成:前四章為第一個板塊,把中國共産黨的創建擺到特定的國際國內環境中加以考察,以詳盡的事實説明,馬克思主義被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接受,為黨的創建奠定了思想基礎;中國工人運動的蓬勃興起,為黨的創建奠定了階級基礎;在此前後,俄國爆發十月革命,列寧倡導的共産國際成立,並派出使團來華建立聯絡,為黨的創建提供了國際條件。因此,中國共産黨的建立是中國近代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是中國革命鬥爭的現實需要。第五至八章為第二個板塊,著重敘述了醞釀建黨、早期組織建立、實際工作的推進以及黨的一大的召開,詳細記敘了創建中國共産黨的各項活動。後兩章為第三個板塊,敘述了黨在創建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中國的特殊國情,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綱領,使中國革命呈現出新的面貌。此書思路清晰,結構合理,環環相扣,層層遞進,充分揭示了中國共産黨誕生的歷史必然性。

  二是實事求是,再現歷史。該書堅持實事求是,真實反映歷史的本來面目,具體分析當時的環境和條件,對歷史人物給予客觀的評價,功就是功,過就是過。如在寫新文化運動時,把胡適稱為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之一,肯定他對提倡白話文的貢獻。對張國燾,沒有因他後來當了叛徒特務而否定他在建黨時的努力,而是多處寫了他在北京、上海的活躍身影。當然,也不因他在建黨過程中做過有益工作而忽略他投敵叛變的罪行。鋻於出席黨的一大的13個人後來走了不同的道路,結局也很不相同,該書沒有回避這一歷史事實,而是特設“大浪淘沙方顯滄海英雄”專題,分五種類型剖析了一大代表的人生軌跡,發人深思,給人警示,使人們更深切地感悟到自覺在激烈複雜的鬥爭中磨礪並堅持革命理想和信念的重要性。該書還對不少歷史細節做了深入挖掘和反映,起到了解疑釋惑的作用。

  三是生動形象,雅俗共賞。該書面對當代青年的關注點和閱讀習慣,在寫作的大眾化和生動性方面作出了很大的努力。“五四”時期,從咬破中指用鮮血書寫“還我青島”的謝紹敏,到揮拳打碎圍墻窗戶玻璃翻進曹宅的匡互生,一個個愛國青年的形象栩栩如生。經過“五四”運動洗禮的毛澤東、董必武、鄧中夏、李達、李漢俊、王盡美、鄧恩銘、譚平山、施存統、張申府等一大批具有初步共産主義覺悟的先進分子,熱情傳播馬克思列寧主義,投入初期的工人運動,並在實際鬥爭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展開了建立黨組織的活動。該書通過對這些有血有肉人物和曲折跌宕故事的敘述介紹,把思想性、學理性、知識性、通俗性結合起來,生動地再現了中國共産黨創建的歷史進程,使人受到多方面的啟迪,達到了雅俗共賞的效果。

  (作者係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

熱詞:

  • 大事記
  • 科學發展觀
  • 袁也烈
  • 中國化馬克思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