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彭士祿 激情燃燒的核動力人生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22日 06: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閱讀提示】

  他是中國核動力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他主持了我國第一代核潛艇的動力設計與調試工作,參與指揮了大亞灣核電站和秦山核電站二期建設,他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核工業集團顧問彭士祿。

  北京三里河,一個普通住宅小區,人們每天都可以看到護工推著一位坐在輪椅上的銀發老人,穿行在小區的街道上,時而駐足觀看居民唱歌跳舞,時而跟大家閒聊説笑。這位老人,正是我國“潛艇核動力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顧問彭士祿。

  與核動力結下不解之緣

  採訪在中核集團二樓一間會議室進行。86歲的彭士祿坐著輪椅進入會議室,在場的記者們全部起立,向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行注目禮。只見彭士祿奮力挪動瘦弱的身軀,坐到中間那把為他準備的椅子上,用微笑環視在場的記者,跟大家打招呼。

  彭士祿的童年經歷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苦難:1928年,彭士祿3歲時,母親被反動派槍殺。第二年,黨的早期農民運動領導人、時任中共中央農委書記的父親彭湃也在上海犧牲。4歲的彭士祿成了孤兒。為了躲避國民黨的“斬草除根”,黨組織安排他輾轉到20多戶百姓家裏寄養。那段時間,彭士祿見到年紀大的就喊爸爸媽媽,年紀小的就喊哥哥姐姐。

  直至1940年,周恩來終於找到了彭士祿,並把他送到延安。1951年,彭士祿被派往莫斯科就讀,在那段時間裏,彭士祿刻苦學習,從未在晚上12點前就寢。他清楚地記得,當時蘇聯教授每教一節課,中方要另付80盧布的報酬。“80盧布啊!”彭士祿動情地用潮汕話説:“這是老阿媽用血汗錢叫兒崽上洋學堂,我們能不努力麼?”

  1956年的一天,正在蘇聯訪問的陳賡大將把彭士祿召到中國駐蘇大使館,“中央已決定選一批留學生改行學原子能核動力專業,你願意改行嗎?” 陳賡關切地問。“只要祖國需要,我當然願意。”彭士祿堅定地回答,從此,彭士祿與核動力這個神秘的事業結下了不解之緣。

  從零開始建造核潛艇

  彭士祿常説自己只做了兩件事:一是造核潛艇,二是建核電站。

  中蘇關係破裂後,蘇方拒絕向中方提供任何圖紙資料,毛主席毅然決然地表示:“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在此背景下,核潛艇從設計到建造完全是由我國自主完成的,“沒有用外國的一顆螺絲。” 彭士祿不無自豪地説。

  1962年,彭士祿開始主持潛艇核動力裝置的論證和主要設備的前期開發。當時中國在核潛艇的建造方面所掌握的知識近乎為零,“我們有學化工的、有學電的,大多數人不懂核,搞核潛艇全靠四個字‘自教自學’。”彭士祿説。

  在擔任第一任核潛艇總設計師期間,彭士祿主持了核動力裝置的擴大初步設計和施工設計,親自建立了核動力裝置靜態和動態主參數簡易快速計算法,解決了核燃料元件結構型式和控制棒組合型式等重大技術關鍵。

  “每天晚上,彭士祿辦公室的燈總是最後一個熄滅。”同事黃士鑒回憶道。

  “核潛艇項目的初期研究要演算大量數據,彭士祿的計算結果總是最精確。”黃士鑒説,等到自己當了核動力院的總工程師,已經退休的彭士祿還不忘叮囑他 :“不管你現在的位置有多高,重要的數據一定要親自算一遍,這樣你心裏才能踏實!”

  1970年8月28日,核潛艇進行主機滿功率試驗,8月30日18時30分,指揮長何謙噙著熱淚用顫抖的聲音報告:主機達到滿功率轉數,“我們成功了!”而此時的彭士祿卻一屁股坐在椅子上。身為核潛艇總設計師、總工程師,他簡直是把命都豁上了。

  一次現場調試時,彭士祿突然病倒了,劇烈的胃疼讓他的汗水濕透了全身。海軍首長派專機將海軍總院醫師和麻醉師送到工地。手術立即在工地現場進行,切除了彭士祿四分之三的胃。手術時,醫生發現他的胃上還有一個已經穿孔而自身癒合的疤痕。手術後,彭士祿被送回北京,在海軍醫院住院僅一個月後,他就又開始超負荷工作。

  彭士祿的夫人多年患風濕性心臟病,但為了支持丈夫的事業,她也來到常年潮濕的山溝裏為模式堆的啟動運行而奮鬥;8歲的女兒患病住進了醫院,而日夜都在核動力堆上拼搏的彭士祿夫婦倆卻不能守護;10歲的兒子一個人去洗澡,不慎被碎玻璃瓶扎破了腳,縫了11針,留下的殘疾讓大腳趾至今不能自由彎曲……

  1971年,核潛艇首航。彭士祿帶領他的團隊用6年時間和心血創造了一個偉大的奇跡。

  淡泊名利

  作為英烈之後,彭士祿並未給人非同尋常的感覺。“我從沒背過這個包袱,更不會以此自居。我只是一個普通黨員,做事情一定要對得起老百姓、對得起黨。”

  熟悉彭士祿的人都知道他的座右銘:“無私奉獻,支持弱者,敢冒風險,敢為人先;與世無爭,與人無求,助人為樂;在別人的非議中走自己認為正確的路;要做減法化繁為簡。”

  彭士祿是這麼説的,也是這麼做的。哪有危險,哪有困難,他總是衝在最前面。但在名利面前,他卻總是藏著、躲著。作為第一任總設計師,彭士祿常被譽為“中國潛艇核動力之父”,但他堅決不同意。由於經常在外忙碌,被送到會場了,他還不知道自己獲得了全國科學大會獎。

  彭士祿常説,做明白人不容易,做糊塗人更難。在他的人生歷程中對公總是明明白白的;對私,諸如名利等,卻很糊塗。

  兩個多小時的採訪很快結束了,大家起立目送彭士祿離開會議室。這位86歲瘦弱老人詼諧幽默的話語和爽朗的笑聲,仍久久回蕩在會議室裏。

熱詞:

  • 彭士祿
  • 核動力專業
  • 1970年
  • 核潛艇
  • 人生
  • 學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