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重慶推戶籍制度改革 300萬人轉戶進城條件改善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11日 04: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去年8月,重慶啟動了全國最大規模的統籌城鄉戶籍制度改革,放寬了落戶門檻,主城區打工滿5年、區縣城滿3年的農民工便可轉戶進城。根據政策,轉戶居民可一步到位享受城市居民的養老、教育、醫療等待遇,並可按個人意願處置農村土地。

  2011年歲末,重慶已有300萬人通過戶改窗口轉戶進城,他們的生活狀態、人生命運正悄然發生轉變。從背井離鄉、初來乍到,到慢慢融入、漸漸熟悉,再到如今成為名正言順的新市民,轉戶到底給曾經的農民工帶來些什麼?隨著城市新生活枝蔓的逐漸展開,答案也正清晰起來。

  福利和生活條件有了改善

  王華梅:靠種地養老就是能有口飯吃,城市養老才真正叫安度晚年

  寬敞明亮的高層樓房、綠草茵茵的小區環境、先進完善的配套設施……到重慶主城打工後的第二十個年頭,王華梅一家終於住進了他們夢寐以求的房子——重慶民心佳園公租房小區的一套90平方米的三居室。

  20年前,18歲的王華梅隨丈夫一起,告別忠縣農村,來到重慶主城。那之後,收入微薄的他們一直在外租房。因為經常搬家,這麼多年基本沒買什麼傢具,“睡覺就在涼板床上,墊些磚頭,鋪上木板和褥子就睡。”

  想當初剛離家時,王華梅曾經躊躇滿志,要在主城打拼出一片天空,然而沒有城鎮戶口、沒有自有住房的現實讓她感到,自己依然是這座繁華城市中漂泊的一片孤葉,“這麼多年一直沒條件參加城市裏的養老保險,我就擔心十幾年後,會不會還得回到農村養老。”

  王華梅的擔憂,在過去一年中被徹底打消了。今年4月,她幸運地搖號中簽,一家四口一起住進了公租房,5年以後還能以經濟適用房的價格買下來。隨後,習慣了緊緊巴巴過日子的王華梅一咬牙,花光了4萬多元積蓄,還借了些外債,好好把屬於自己的新家佈置了一番。3000多元的國産品牌冰箱,打完折還要2000多元的沙發,還有3張未曾“享受”過的席夢思雙人床……“有了穩定的住房,就算在城裏紮下了根,後半輩子肯定不用再回農村了。”

  5月,王華梅又把一家四口的戶口全轉到了主城。王華梅正盤算著,以靈活就業人員的身份參加城市養老保險,雖然每月繳費不低,但日後領到的養老金也更為可觀。在她看來,靠種地養老就是能有口飯吃,城市養老才能真正叫安度晚年,“城裏多好啊,去觀音橋商場裏購物,坐趟公交就到了,看病也方便,家旁邊就有大醫院。農村條件再改善,也發展不成這樣。”

  28歲的田洪興對城市戶籍的渴望同樣強烈。他10年前開始到沿海地區打工,後又回到重慶。剛離家那會兒,田洪興覺得農民並不比城裏人矮一截,“勤勞就好啦,還不都一個樣”,但到後來,現實改變了他的想法。

  “一次應聘售後服務崗位,面試官看到我是農村戶口,就擔心我可能服務態度不好,結果沒應聘上。”田洪興逐漸發現,由城鄉身份造成的待遇差異並不少:公司給城市工人繳的養老保險要比給他們繳的“農民工養老保險”高出200元左右,同事家的娃可以參與劃片就近入學,自己的娃卻只能到指定的農民工子弟學校唸書。

  “家裏從小就教育我要好好讀書,要走出大山,到城市發展,我們也都有這個決心。”今年3月,田洪興和父母、兄弟的戶口全都轉到渝北市區,徹底告別了農民身份。

  談到成為新市民的感受,田洪興大笑起來,“當然是更爽了!”如今,他所在的凱瑞車輛傳送公司幫他繳上了跟城鎮職工一樣的養老保險,還繳了以前沒有的失業保險。父母把農村宅基地退掉後,能領到7萬多元補償金。田洪興正盤算著,拿這筆錢給老兩口繳上“退地農轉城養老保險”,以後每月每人能領600元左右的養老金,讓兄弟倆的養老負擔可以輕一些。

  繁華都市裏的孤單生活

  劉信文:農村山清水秀,沒城裏空氣這麼臟,以後興許還會搬回去,種種地、養養豬,也挺安逸

  近些年,隨著交通條件的改善,重慶主城和王華梅老家忠縣間的“距離”在不斷縮短:以前坐大巴要8到10個小時,現在只需3個小時——以前為了省下路費,王華梅還曾坐船回家,耗時一天一夜。

  不過,“距離”短了,王華梅回家的次數卻越來越少。“一家四口回去一趟,來回的路上就得花1000多元,實在有點不划算。”王華梅現在一年之中也就春節時回家看看,父母過生日也不再像以前那樣慶祝了。同樣,仍在種地、收入更低的父母也很難到城裏來看她。

  和城市的日漸興盛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農村正在不斷蕭條。按王華梅的話來説,以前過年回去還能見到許多兒時的玩伴,熱鬧一下,現在卻很難實現了,“有些人到沿海打工,過年也不回家,有些在城裏買了房,就把老人接走,每次回去,村裏都冷冷清清的。”

  然而,城市聚攏著人氣,也拉遠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入住公租房半年多,王華梅依然不認識一個鄰居,每次有人敲門,她都要小心翼翼地先從貓眼裏看看是誰。最近一年賦閒在家,每天的日子就是出門買菜、回家做飯、照看兒子,閒了就在家裏上網、看電影。

  “不會無聊麼?要是有心裏話找誰説?”記者問。

  “也沒多少心裏話,就這麼過來了。”王華梅淡淡地答道。

  就算對城市比農村高出許多的生活成本,王華梅也想得很開,“菠菜3元錢一斤,空心菜1元錢一斤,你要沒錢就買空心菜好了,有錢了再買菠菜,總還可以活下去。”

  相比之下,兩年前剛從石柱縣農村搬到主城投靠兒子的劉信文還不大適應城裏的生活,“睜開眼就要花錢,房租、水、電、氣,還有什麼物管費。”劉信文至今仍保留著一個習慣,每次回城總得帶上滿麻袋的大米、花生,“超市賣的那個泰國香米要四五塊錢一斤,還不如自家種的好吃。”

  已屆花甲的劉信文如今已把戶口轉到城區,但他同時也保留著農村的老宅,因為還是有土地更踏實。“我們那裏山清水秀,沒城裏空氣這麼臟,以後興許哪天還會搬回去,種種地、養養豬,也挺安逸。”

  “既然出來了,就從來沒想過要回去。”田洪興要留在城市的態度很是堅定。他的理由是,一來在外面隨便打份工就比做農活輕鬆,賺得也更多,二來全家乃至整個家族基本搬到了主城,時不時還能聚一下。如今把宅基地退掉後,田洪興一家更是割斷了和農村、土地、家鄉的聯絡,“雖然偶爾也懷念一下,但終歸人得往高處走。”

  盼後代在城市有更大發展

  田洪興:湊夠1萬元擇校費,讓孩子去念區裏的重點小學

  過去20年間,王華梅的工作換了數不清有多少種:搬管子、當保姆、守電話亭、賣燒烤、賣包子、當廚子……就連懷孕的時候也沒閒著,擺起了夜攤兒,“挺著肚子、拎著包袱袋去擠公交,還得時不時提防著城管,不知道有多苦。”

  王華梅賦閒前的最後一份工作是在網吧做清潔工,因為每天工作時間太長,無暇照料孩子,最終辭職。後來又有朋友幫著介紹了好幾份差事,她都沒答應下來。“當年再苦再累的活都能扛下來,但現在再讓我去做保姆、搬管子,心裏就會犯怵。”王華梅説,現在她的生活重心已經轉到了下一代身上。

  正讀高職的女兒過兩年就能畢業了。王華梅希望她能找份待遇不錯、體面些的工作,5年後幫著家裏把公租房買下來。至於在讀初三的兒子,“當然是希望能考上好大學,有個好前程,就算離開重慶到北京、上海去也無所謂。”

  讓孩子能夠在城市立足、發展,從而鞏固住上一代人打拼下來的根基,是新市民們的共同期盼。

  田洪興也不例外。儘管現在每月家裏進賬不過4000元,還得還800元房貸,但他仍希望多攢些錢,湊夠1萬元擇校費,讓孩子去念區裏的重點小學。“要是跟農村比,劃片入學的普通小學教育質量肯定沒得説,但既然有更好的選擇,我們就要努把力。”

熱詞:

  • 王華梅
  • 距離
  • 享受
  • 租房
  • 擇校費
  • 養豬
  • 城市養老
  • 菠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