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委員獻策:“撤點並校”後農村孩子的午餐誰來管?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08日 08:4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政協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王亞萍(化名)的家在北京市延慶縣張山營鎮西羊坊村。她上學的學校在另一個村子,叫靳家堡中學。從她家到學校的路程大概有6公里。

  早上5點多,天還沒亮,15歲的王亞萍就起床了。

  6點左右她匆匆吃過早飯,便和村裏的5、6個孩子一起,騎著車打著手電筒出發上學去了。由於山路不好走,騎車到學校差不多要1個多小時。

  家裏的早飯有一個雞蛋,這對王亞萍來説算是比較豐盛的,因為她下一頓飯,就得等到晚上回家才能吃。因為學校沒食堂,每天中午,王亞萍只得和同學們一起到校門外買些零食充當午飯。家裏沒有給她多餘的零花錢,因此如果每天中午能夠吃上一碗泡麵,王亞萍就很知足了。

  實地調研:農村非寄宿制學校學生午餐沒人管

  “我本身就是一名人民教師,據我了解,這是一個普遍現象。最近幾年,隨著農村‘撤點並校’的開展,一些不具備辦學條件的農村中小學被撤並後,好多學生的家離學校很遠,往返要走十幾、二十幾裏路,中午回不了家,學校又沒食堂,學生們只得用零食當飯。”作為北京市延慶縣第一職業學校的一名老師,北京市政協委員田毅敏注意到這個問題,並於今年提交了一份關於《農村非寄宿制學校解決學生用餐問題》的提案。

  為實地了解農村孩子的午餐問題。11月下旬的一天中午,記者隨田毅敏委員來到了位於延慶縣西北部的靳家堡中學。當時,已近中午,從校門口望去,一群孩子在操場中嬉戲,操場並不算大,還有一部分學生在學校附近的小賣部買零食吃。“你看,由於學校沒有專為學生們提供午餐的食堂,孩子們只得自己來搞定這頓所謂的‘午飯’。”田毅敏委員為記者介紹。

  記者在校門口見到了剛從小賣部出來的王亞萍。一雙小手緊捂著一碗剛泡好的方便麵,記者陪著她往前走,距離小賣部不遠有一家賣米線的飯館,隔著玻璃兩名女同學在向王亞萍招手。走進飯館後,記者看到雖然只有四張桌子,但卻坐滿了穿著校服的學生。

  “我真是羨慕班裏那些住在學校附近的人。不説別的,就衝每天中午可以回家吃飯,我就羨慕得不得了。”王亞萍對記者説。

  農村“撤點並校”引發後遺症

  延慶縣地處北京市的西北部,距北京市區74公里。就延慶縣而言,農村非寄宿制學校(不含縣城學校)38所,其中中學9所,小學30所,涉及學生7024人,其中中學1648人,小學5476人。

  靳家堡中學大概有140多名學生,離學校最近的村是中羊坊村,住在這個村的學生們由於離家近,每天中午可以回家吃飯。但由於“撤點並校”,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住在學校西邊的西羊坊村和學校東邊的上郝莊村,這兩個村離這個學校都相差5、6公里,每天中午讓學生們回家吃飯太不現實。

  “不過據我所知,靳家堡中學過不了多久也要被拆分為兩部分,分別併入另外兩所更遠的學校中。到時候,恐怕會有更多的學生不能回家吃午飯了。”田毅敏委員説。

  從2001年,為優化農村教育資源,讓農民孩子也能享受城鎮教育,不少農村的“麻雀學校”、“鄉村小學”走上了撤並的道路。“撤點並校”有助於教育資源的整合,有利於提高辦學質量。但與此同時,對於公共配套設施尚不完善的農村來説,學校的撤並給孩子和家長帶來的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等眾多生活不便的問題不容忽視。

  “近年來發生的一系列校車事故,其最根本的原因正是農村撤點並校後導致‘上學遠’而引起的。”田毅敏委員説:“同樣,農村孩子的午餐問題也是因為‘撤點並校’後,配套政策沒有到位而産生的,這些問題亟待得到有效解決。”

  “行動起來”解決農村學生的吃飯問題

  “我國2億多中小學生決定我國未來的發展,國家在重視學生智力開發的同時,不能忽視營養健康狀況。世界上許多國家,尤其是發達國家很早就意識到了立法對於保證學生營養餐工作的推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重要性。”田毅敏委員説,從國際上看,無論是美國、日本,還是印度、巴西、泰國等,都已通過立法明確政府在保障學生營養問題上的責任。美國早在1932年就立法規定為學校膳食服務購置工具,1946年頒布了《國家學生午餐法》。此外,還出臺了《學校早餐計劃》、《兒童夏季食物供應規劃》等條例。日本也于1954年頒布了《學校供餐法》,以後又對其不斷修訂。

  針對目前農村“撤點並校”後中小學生在校期間的吃飯問題,田毅敏委員向記者著重説明了自己的觀點。

  首先,田毅敏委員認為政府以及教育部門在學校建設過程中應該做到後勤與教學並重,充分抓住“撤點並校”機遇,加快中小學食堂建設工作的進度,增加投入,完善農村中小學食堂的衛生設備設施,盡力確保學校食堂的設施齊全、功能完全。其次,田毅敏委員希望政府部門應該增加資金及配套政策的投入,充實農村中小學食堂衛生監管人才隊伍。從而確保衛生監管隊伍在數量和人員素質上能夠與目前農村中小學食堂的衛生監管要求相適應。

  另外,田毅敏委員認為,農村中小學的“撤點並校”要按照實事求是、穩步推進、方便就學的原則實施。學校的調整,要在保證學生就近入學的前提下進行,在交通不便的地區仍須保留必要的學校,要防止因過度調整造成學生“上學難”、“上學遠”、“生活困難”等問題。

  今年10月2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啟動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從2011年秋季學期起,在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開展試點,中央財政按照每個學生每天3元的標準,為試點地區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提供營養膳食補助等。至此,學生營養改善納入國家財政預算。

  11月22日,貴州省義務教育條例(草案)提交貴州省人大常委會審議。該條例(草案)要求,“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為非寄宿制農村學校居住較遠的學生提供中午就餐條件,為學生提供衛生飲水”。這意味著貴州省將把為農村學生提供午餐保障的條文寫進法律。“貴州省通過立法保障學生的‘就餐權’,我覺得其他省市都應該向貴州學習,早日讓孩子們吃上營養的午餐。”田毅敏委員説。

  針對田毅敏委員的提案,北京市教委在答覆中表示:由於近年來農村學校規模辦學的調整,非寄宿制學生中午在校就餐問題已經有突出的反映,在全市有一定的普遍性。這個問題已經引起了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由於涉及政府投入和政策的突破,將通過深入的調研和積極探索給予重點的解決。(王紫)

熱詞:

  • 農村中小學
  • 農村孩子
  • 農村學生
  • 農村教育
  • 農村義務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