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港珠澳大橋海中支撐點成島 中國建橋不再人多取勝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08日 07:2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新社珠海12月7日電 題:港珠澳大橋海中支撐點成島 中國建橋不再“人多取勝”

  中新社記者 趙建華

  7日最後一個鋼圓筒沉入大海後,港珠澳大橋在大海中的兩個支撐點——東、西人工島全部成島。

  連接香港、珠海、澳門的港珠澳大橋,投資估算為729億元人民幣。今年年初開工、計劃2016年建成,全長50公里,是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它是一個集橋梁、人工島、隧道一體化的工程項目。上述兩個人工島和連接兩個人工島的隧道工程,是技術最複雜、施工難度最高的部分,它代表了目前世界隧道施工的最高水平。

  全球建築界頗為關注的港珠澳大橋施工現場,7日顯得有些冷清。人頭攢動、熱火朝天這些中國建築工地習以為常的場景沒有在這裡上演。中國不再靠人數眾多的、廉價的勞動力取勝。從工程勘察、設計、施工,再到構件,中國的建築水平大為提升。

  在一條施工船上,一位郭姓負責人介紹説,借助大型施工船舶、施工機械,安裝直徑22米、高40到50米、重500多噸的鋼圓筒只用了大約50名施工者。借助衛星精確定位,鋼圓筒安裝時的誤差控制在10厘米左右。中國人解決了大型構件的吊運、安裝難題。

  兩個人工島共使用了120個10層樓大小的鋼圓筒。它們都在距工地820海裏的上海製造,經過3天的海運後抵達珠海。期間,中國人解決了海上運輸難題。

  港珠澳大橋經過繁忙的珠江口主航道和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作為建築商,中國交通建設公司總工程師林鳴表示,用鋼圓筒快速形成人工島圍護結構,可以減少作業時間、作業船隻,提高效率。工程對航運、生態和水文環境的影響,也由此降低到最低程度。中國人提出的設計方案最終在競標中勝出。

  港珠澳大橋設計總負責人孟凡超認為,以工業化的方式建設超大型工程,體現了中國的工業化水平。施工所需的大型施工船舶、大型設備的研發製造,體現了中國的裝備工業水平;大型構件的生産製造安裝,體現了中國的工業生産能力。

  兩個人工島的建設進度比原定計劃提前了180多天。中國交通建設公司介紹説,這為隧道工程節省了時間。接下來,這家建築商將面臨更大難題,那就是修建長6.7公里的海底隧道。

  根據已經確定的設計方案,中國交通建設公司需要將33個180米長、重7.6萬噸的鋼筋混凝土管道沉入海底,並將這些管道連接做成隧道、供六輛汽車並排行駛。這些管道的預製、運輸、安裝、連接止水以及隧道基礎的加固,都不能出現絲毫偏差,否則隧道工程將面臨災難性後果。  

  從7日的施工現場望去,香港近在咫尺。施工船舶的上空,不時有香港機場的飛機擦過。設計時速100公里的港珠澳大橋建成後,如果不考慮通關因素,只需30分鐘即可從珠海到達香港。大橋建成之前,從珠海到香港經水路需要60分鐘,經陸路需要240分鐘。大橋建成後,香港、澳門、珠海三地之間的時空距離將縮短。(完)

熱詞:

  • 港珠澳大橋
  • 大型構件
  • 再人
  • 人工島
  • 海中
  • 建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