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江西樂安河流域污染:上市公司排污 責任推給歷史?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07日 13:2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農田拋荒,癌症高發……在江西德興市,江西銅業集團下屬的多家礦山企業,多年將工業廢水排入樂安河,禍及下游數十萬群眾。面對群眾質疑,排污企業仍依據20年前一次調查結論的標準賠償,攤到受害群眾手上,人均不足一元。

  作為我國重要的有色金屬工業基地,德興市為何成了“污染重地”?“排污大戶”為何將責任推給“歷史”?有關方面為何監管缺位甚至坐視不理?圍繞一系列問題,“新華視點”記者實地追蹤調查。

  “我們哪是在喝水,簡直就是喝慢性毒藥。”

  樂安河是鄱陽湖的重要支流,歷史上被德興、樂平兩市百姓稱為“母親河”。然而,隨著上市公司江西銅業下屬的德興銅礦等礦山企業不斷擴張,下游的樂平市深受污染之害,涉及9個鄉鎮約42萬人。

  在緊鄰德興的樂平市名口鎮戴村,村民告訴記者,由於樂安河上遊多年來污染嚴重,素有“油料村”之稱的戴村已有2800多畝地無法耕種,近20年來全村沒有一人通過徵兵體檢,僅癌症患者就有70多名。

  “如果碰到下大雨或者發洪水,上遊的污水一下來,稻田就要減産甚至絕收,連河裏的魚都要死光。”在樂安河畔擺渡為生的戴村71歲農民戴忠太説。

  村民戴金髮拿出一份寫滿4頁紙的“戴村癌症名單”説:“村裏每年有四五人死於各種癌症,而且還有上升趨勢。”2007年查出患有宮頸癌的卜雲娥補充説:“每天都要下河洗衣服,以前還要喝河裏被污染的水,怎麼能不得癌症啊?”

  “我們哪是在喝水,簡直就是喝慢性毒藥。”戴村村民鄧桂蓮説,去年9月,她11歲的兒子在上海一家醫院查出“腎小球性血尿”後,醫生第一句話就是“你們那裏的水以後絕不能再喝了”。

  沿樂安河下游採訪,記者看到一些地勢較低的耕地出現大面積荒蕪,沿岸的礫石被染成了焦黃色,泛黃的泡沫在河灣處匯集迴旋……

  污染危害得到地方政府確認。樂平市政府在去年10月上報省政府的“請示”報告中稱,由於受到樂安河污染影響,部分沿岸村鎮的井水僅為地下水Ⅳ類水質標準,不能直接飲用。相關群眾肝臟發病率高於其他地區,血檢不合格面廣。

  不僅樂平市部分群眾深受污染之害,德興市一些群眾同樣叫苦不迭。

  今年4月,德興市香屯鎮五星村查出數十名兒童血鉛超標。當地村民認為,都是臨村而建的江西銅業集團下屬企業金德鉛業公司“惹的禍”。村民周花秀説,廠裏排出的煙塵裏有鉛,碰到下雨天,染得地面都是黃的。

  德興市泗洲鎮下家畈村緊鄰德興銅礦流出的水渠。村民張春英説:“因為污染,一聽説是下家畔村種的菜,市場上沒人敢要。”

  企業污染一整年 人均難賠一元錢

  江西銅業等礦山企業對樂安河下游的污染究竟有多重?

  根據樂平市政府的調查報告,自上世紀70年代開始,由於上遊有色礦山企業的生産,樂安河流域每年接納的“三廢”污水排放總量達6000多萬噸,廢水中重金屬污染物和有毒非金屬污染物種類有20余種。由此帶來一系列損失,如9269畝耕地荒蕪絕收,1萬餘畝耕地嚴重減産,沿河9個漁村因河魚銳減失去經濟來源,相關人群重金屬中毒病症和奇異怪病時有發生。

  然而,與污染造成的巨大損失相比,排污企業僅有的賠償,依據的竟是20年前的一次調查結果,只有區區18萬餘元。由於賠償非常低,一些群眾怨氣較大,表示“很不理解”。

  對此,樂平市環保局副局長蔡慶福解釋説,這一賠償額度是2001年6月確定的,當時江西省環保部門組織樂平市政府、德興銅礦等單位達成“樂安河樂平段農田賠償協議”,依據的是環保部門1991年對樂安河樂平段農田污染調查的結果,由德興銅礦等礦企每年向樂平市支付賠償金18萬餘元。

  但記者採訪發現,即便這點賠償金,受害群眾大都反映“從未領到”。對此,蔡慶福解釋説:“對於樂平市受污染影響的40多萬人來説,18萬元賠償款如果發下去,人均還不到1塊錢。”

  企業和部門“推責” 都是“歷史”惹的禍?

  沿岸數十萬群眾深受樂安河污染之苦,但當地礦山企業和環保部門卻異口同聲,將主要責任推到“歷史”頭上。理由是:德興早在唐宋年間就有採銅歷史,污染主要是由於歷代廢棄的採礦區産生的,現代企業不應代歷史受過。

  然而在記者追問下,當地環保部門和礦企有關負責人卻又説法不一,一些表述自相矛盾,由此暴露出的監管漏洞不容忽視。

  “造成污染的原因主要是古代遺棄的採礦通道形成的‘老龍廢水’。”德興銅礦環保部主任潘兵説,近幾年德興銅礦的環保投入已超過2億元,完全實現了污水處理達標排放,不可能出現污水外排現象,樂安河中下游的水質已經得到很大改善。對於這一説法,樂平市環保局長黃林給予肯定,理由是目前地表水監測正常。

  但面對記者質疑,樂平市環境監測站站長唐建軍坦言,重金屬污染危害最大的是土壤,由於缺乏設備,樂平市環保部門從未做過這一檢測。他承認,僅靠地表水監測,根本沒法測出重金屬是否超標。

  德興市環保部門也承認,要讓樂安河水質顯著改善,上遊礦山企業在環保投入上仍需加大,尤其是環保設施要升級,並確保真正運轉使用。“企業進一步減少污染排放是可以做到的,但所需的投入太大。”德興市環保局相關負責人方恒説。

  由於污染問題久拖不決,樂安河沿岸群眾雖歷經近40年申訴,但仍有部分村莊連基本的飲水問題都未解決。無奈之下,戴村村民自2009年起派代表通過“一切合法途徑”,與排污企業打起“持久戰”。

  “越到基層,環保部門的監管職能就越弱化。”江西省環保廳廳長鄧興明説,由於基層環保部門隸屬當地政府,他們必然要圍繞地方黨委、政府的目標開展工作,而有的地方政府為發展經濟,仍在上污染項目。

  “沿河小企業關停容易,但大企業要停産治理很難。”鄧興明表示,樂安河污染徹底治理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實現的,這需要各級政府、排污企業等各方面共同努力。

  “達不到目的,受害群眾只有繼續反映。”戴村65歲的老支書戴明發説。樂安河沿岸不少群眾質問:群眾反映了多年,治污搞了多年,這叫“一朝一夕”嗎?

  一些沿河群眾通過記者呼籲,“利稅大戶”不應成為企業污染的擋箭牌。環保部門應責令污染企業停産整頓,並提高對被污染土地的賠償標準;同時,地方政府應通過打深水井等方式解決飲水安全問題,並對重金屬中毒等怪病人群進行排查救治。“把污染責任推給‘歷史’的人,難道想讓‘歷史’出面解決問題嗎?”

熱詞:

  • 歷史
  • 排污企業
  • 江西銅業
  • 污染影響
  • 樂平市
  • 流域
  • 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