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自主創新紀實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07日 05:2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2011年11月22日上午,在舉世矚目的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先後兩次成功完成太空對接後,國家知識産權局專門舉行了神舟八號和天宮一號航天交會對接技術中國專利證書頒發儀式。

  該項對接技術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廣大科技人員歷時16年攻關成功的,是我國航天史上最複雜的空間機電一體化産品。這不僅標誌著我國繼俄羅斯、美國之後,成為第三個獨立掌握載人航天器空間交會對接技術的國家,也標誌著我國科技工作者將創新的旗幟插入太空,用自己的智慧把使命與責任寫進浩瀚的太空。

  不斷創新,攻克國際宇航界公認難題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黨組書記、總經理馬興瑞自豪地説,在國家確立的2020年16項重大科技專項中,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承擔其中的載人航天、探月工程、二代導航、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以及新一代運載火箭等多項任務。僅在載人航天領域就先後攻克了火箭控制與高精度發射、飛船總體技術,制導、導航控制技術、空間交會與對接、組合體控制與管理等國際宇航界公認的難題,20 余項技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5年來,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發明專利申請比重逐年提高,獲得國家“首批創新型企業”稱號,以及國家和部級科學技術獎500余項;其中,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1項、特等獎1項、一等獎6項、二等獎10項。

  “十一五”期間,集團公司宇航發射從原來的一年幾發,到去年的15箭20星,實現了歷史性突破。集團公司四大主業經濟規模持續擴大,經濟運行質量顯著提高,總收入從389.8億元增長到994億元,增長155%;利潤總額從15.4億元增長到84.7億元,增長450%。集團公司連續六年被國資委評為A級企業。

  項目牽引,確保隊伍建設和型號研製同步推進

  我國航天事業取得輝煌成就的傳家寶,一是對人才的重視和培養,二是對班組作用的重視。人才成長一般需要10年,在航天科技集團,人才成長只要3到5年時間。

  集團公司把在實踐中發現和培養人才作為加快科技領軍人才成長的重要途徑,以工程項目為牽引、型號研製為平臺,在重大型號項目立項的同時儘早配備隊伍,選拔技術水平高、工程經驗多、創新能力強的優秀人才擔任型號總設計師、總指揮,選拔那些基礎好、潛力大、提高快的年輕骨幹擔任總設計師助理、總指揮助理,確保隊伍建設和型號研製同步推進、同步發展。

  集團公司十分重視科研條件建設,先後建成了7個國家級工程技術中心、11個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集團公司每年投入近20億元用於技術研發和創新活動,在攻克大批關鍵核心技術的同時,也培養了一大批創新型科技領軍人才。

  目前,在航天強國人才面臨老齡化的趨勢下,中國的青年航天人才一枝獨秀。數據顯示,中國航天骨幹年齡平均僅40歲,美國為50歲左右,俄羅斯則高達60歲左右。

  金牌班組,讓每一個“細胞”都充滿活力

  班組是從事科研生産和經營管理最基層的組織單元。任何一項好的設計,如果沒有班組認真落實,確保工藝質量,是無法實現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把7700多個班組的建設作為重中之重來抓。“余夢倫班組”就是其中一個代表,這是我國第一個以院士名字命名的高科技創新型班組。

  1960年,北大數學系畢業的余夢倫跨入了中國航天的大門。面對基礎知識和科研條件極其薄弱的現實,余夢倫迎難而上,他用手搖計算機堅持計算兩個月,憑著搖腫胳膊的拼命精神,余夢倫和同事們終於計算出同國外資料完全一致的結果,摸索出我國彈道專業的前進之路。

  茹家欣,該班組的一位資深專家。在長征三號甲發射亞太一號衛星時,面臨火箭運載能力不夠的問題,他主動挑起重擔,經過反復計算,很快找到了彈道的優化方案,提高了300多公斤的運載能力,相當於提高了整個火箭運載能力的10%。

  據不完全統計,集團公司每年以班組為單位開展創新項目1848個,收到合理化建議3萬餘條,累計節約資金約2.2億元。

  馬興瑞表示,“十二五”期間,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將積極應對太空經濟時代的挑戰,加速航天創新成果向現實生産力的轉化,使航天産品與服務真正走進千家萬戶。

熱詞:

  • 太空
  • 交會對接
  • 主業經濟
  • 國有企業改革